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刚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18):131-132
受制于特定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中新生代的二连盆地经历了早一中体罗世弱拉张、晚侏罗世的挤压反转、早白垩世强烈断陷、早白垩世末再次反转及晚白垩世以来的稳定调整等多期演化,形成了早-中侏罗世的断-拗型盆地、早白垩世的断陷盆地群及晚白垩世的坳陷型小湖盆等不同的盆地类型。  相似文献   

2.
以平衡剖面技术为理论依据,利用Move软件对营尔凹陷地震剖面进行构造恢复,编制该区构造发育剖面,恢复其构造演化史。营尔凹陷是酒泉盆地东部早白垩世发育的一个次级断陷,目前其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拉张和新生代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断坳叠置型结构。本次主要研究营尔凹陷白垩纪至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史,其经历三个主要演化阶段,分别是早白垩世拉张断陷期(K_1),晚白垩世至古新世挤压隆升期(K_2-E_1),新生代挤压坳陷期(E_2-Q)。本区构造演化控制其成为断陷与坳陷叠合型盆地,控制长沙岭构造转换带的形成,并控制油气在该构造转换带富集。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坳陷是我国海上油气勘探程度较低的含油气坳陷,是否存在油气资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明确沉积演化特征可为讨论该区域油气地质条件研究提供依据。本文通过识别地震标准层,明确地层分布,利用等厚度法恢复沉积演化历史,揭示坳陷的形成过程。研究表明该坳陷经历了坳陷阶段(晚白垩世-晚古新世)、断陷阶段(早始新世-早中新世)、陆架边缘阶段(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和前陆盆地阶段(上新世至今)4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最近几年对下扬子进行的第三轮地震勘探资料、地质露头、构造演化剖面等将该地区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①印支运动前平稳隆升阶段:构造形态简单、平稳;②印支期—燕山中期逆冲推覆构造阶段,此阶段又细分了两个阶段,早期为北西向南东挤压的作用,晚期为南东向北西的挤压作用,形成了目前的对冲构造特征;③燕山晚期—喜山早期拉张裂陷阶段:下扬子应力场由挤压转变为拉张,发育白垩世断陷盆地,同时在应力松弛与重力作用共同作用下,断层类型发生了倒转,早期逆冲断层的上盘沿其断坡产生回滑,导致晚白垩世的断陷盆地逐渐演化为半地堑盆地。④喜山晚期隆升剥蚀阶段:喜山晚期,受西太平洋边缘海盆向西扩张的影响,欧亚大陆的遭到印支板块的强烈挤压,造成苏南地区发生剧烈隆升,从而遭受强烈的剥蚀,最终形成了苏北低台阶、苏南高台阶的构造格局。通过对构造演化分析发现在下扬子地区存在两个有利勘探区,一是南部的原生油气藏有利区,二是中部的晚期生烃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对中晚元古代盆地雏形形成、寒武纪及奥陶纪盆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晚元古代时期盆地主体东部为北北东弧形走向的吕梁隆起,盆内发育有庆阳隆起,盆地主体坳陷的雏形已经形成;寒武纪,加里东运动加速了盆地的差异升降活动,盆地主体扩大,北部形成了阿拉善-阴山隆起区,伊盟隆起继续发育,庆阳隆起由北东走向稍作左旋呈近南北走向;奥陶纪,差异升降运动加速了盆地沉积盖层的发育,为早古生代地层的主要发育期。此时,近西部庆阳隆起与南部洛阳隆起连成一片,形成庆阳-洛阳的呈"L"形窄带隆起区,绥榆坳陷东侧的吕梁隆起逐渐消失,代之以规模较小的恒山隆起与太岳-吕梁隆起,两隆起在太原西南附近倾没消失。  相似文献   

6.
昌图凹陷是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带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在海西褶皱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一个早白垩世的早断晚拗型凹陷.依其构造及沉积特征,并结合我国东部中生代的构造特点将其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裂陷期、中期断陷期、晚期坳陷期;断裂活动是昌图凹陷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圈闭形成,油气运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百色第三系盆地为拉分走滑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地貌盆地阶段、断陷阶段、坳陷阶段、萎缩阶段和褶皱抬升阶段。根据沉积界面性质,百色盆地第三系可以分为三个构造层序:TS1、TS2和TS3。TS1由古新统六口丑组构成,上下层序界面分别代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一幕形成的不整合面。TS2由洞均组-百岗组的地层组成,为盆地充填主体沉积物。TS3由伏平组-建都岭组-长蛇岭组构成,底界面为一侵蚀不整合面。通过沉积物的生烃、储层和盖层等油气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百色盆地的最有利成藏区块,分布于田东坳陷中段和西段的北部陡坡带。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前人对二连裂谷盆地构造演化的研究,本文进行综述性总结,二连盆地是在内蒙古华力西晚期褶皱基底上和燕山拉张翘断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育起来的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它是由众多小盆地组成的盆地群。二连裂谷盆地是在三叠纪区域性挤压隆起的背景上,经历了初始拉张裂陷、强烈拉张深陷以及后裂谷阶段等完整的裂谷盛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二连盆地腾格尔4区块何日斯太凹陷勘探程度较低,资源前景广阔.以腾格尔坳陷4区块何日斯太凹陷中最新基础资料为依据,剖析其构造演化史.何日斯太北部洼槽呈近平行(S型)条带形,发育何日斯太断裂和北主洼槽东断层两条控洼主断层.凹陷垂向上呈双断单超式、深而窄、地堑式洼槽结构,多级断层表现为对称、不对称的简单地堑式和复杂“包心菜”地堑式组合的特色.凹陷构造演化经历了早白垩世阿尔善组-腾格尔组沉积阶段的拉张裂陷充填、早白垩世赛汉塔拉组沉积阶段的稳定沉积和断层再次活跃、新生代阶段的白垩系湖盆消亡转入新生界坳陷阶段的三大阶段,呈现出研究区构造演化既受控于整体的区域构造背景,同时又显示出小型洼槽局部构造变动带来的湖盆充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虎林盆地区域上属于三江-穆棱河地区,主要沉积地层为晚侏罗-早白垩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和第三系含煤建造.其中,七虎林河坳陷沉积物最厚,是虎林盆地最有潜力的二级构造单元.七虎林河坳陷中第三系虎林组沉积厚度大,是该区主要的勘探层系.本文通过对七虎林河坳陷钻井岩样的分析化验资料进行了研究,包括源岩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综合评价虎一段烃源岩为最优.同时通过对岩样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的研究,判别了虎林组源岩的演化特征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十屋断陷为一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桑树台断裂是主要的控盆断裂,控制了十屋断陷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断陷沉积层序的岩性特征及时空分布特征,在靠近断裂一侧,沿陡坡快速堆积了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粗碎屑沉积物,向断陷中心迅速过渡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并伴有深水浊流沉积。在断陷缓坡带,水体变浅,沉积物减薄,沉积相由半深湖-深湖相逐渐转变为滨浅湖、扇三角洲相及河流相。断陷两侧沉降深度差异较大,形成不对称式充填。此外,断陷北侧的端部存在较大的物源,形成纵向扇三角洲朵体。  相似文献   

12.
平衡剖面技术是构造演化恢复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平衡剖面技术原理和方法的研究讨论,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乌南地区典型剖面回剥,分析了乌南地区的构造发育史,并总结了平衡剖面技术与实际应用的关系.研究表明:乌南地区可分为断陷、断拗、拗陷和萎缩拗陷四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也门71区缺位于富含油气的塞云-马西拉(Sayun--Masila)盆地西部主体断陷内,夹持在南北边界大断层之间,以不对称的双断式为特征,剖面上呈“下断上蚴”构造格局。上部白垩系断层较少,圈闭不发育;下部体罗系、前寒武系基底断裂发育,受断层切割,形成了众多的断块、断鼻和断背斜圈闭。根据该区块构造特征、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结合本区及相邻区块的油气勘探成果,提出区块西部鼻隆构造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且西部基底断块组合是有利的成藏组合,应是下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有效烃源岩分布与演化、成藏期确定等为研究重点,确定了塔咀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的发育层系及横向展布,探讨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有效烃源岩层系及展布,从反演(由藏到源)的角度,进行台盆区海相原油烃源对比,提出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可能为台盆区海相原油主力烃源岩,认为海西晚期为海相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在总结油气成藏主控凶素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梁杨 《广东化工》2013,(22):43-44
双龙地区位于梨树断陷的西北缓坡带,北邻双龙次洼.双龙次洼是被太平庄古隆起与梨树断陷主体分隔形成的独立次洼,断陷期东西两侧为斜坡背景,东坡较陡,西坡较缓.双龙次凹受小宽走滑断裂分割,将整个双龙地区划分为两个构造带.呈现东西两洼夹一狭长反转背斜的构造格局,凹陷受东侧边界断层控制.该构造是在基底古凸起背景上,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褶皱构造,构造北部存在一次级凹陷,左右逢源,构造处于梨树断陷油气的长期运移指向带上,既可捕获由梨树断陷运移来的油气,也可接受双龙次凹生成的油气.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由于地层埋藏深度大,地质结构复杂、地温高、成岩作用强,岩性岩相变化大,因而导致深层天然气聚集规律复杂,勘探难度大。松辽盆地在对烃类天然气长期勘探并取得巨大突破的同时,也意外地发现了一些高含CO2气藏。CO2气藏直接影响并制约烃类气藏勘探部署,因此研究CO2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对突破天然气勘探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昌德地区CO2气藏特征的分析,建立出含CO2气藏成藏模式。昌德地区CO2气藏的形成是地球深部地质作用形成富含CO2气热液的资源库、以渗流与间歇性涌流的方式向上运—聚的产物。由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使深部资源进入地壳的软流圈上涌区、地壳中的"拖网"结构以及深大断裂的各类高角度断层和由深大断裂引发的一系列的岩浆活动沟通了深部流体与盆地的联系,运移到盆地中有效构造部位,并提供了良好的储盖条件后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化工》2019,(10):50-51
河套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北缘,东西长约600km,南北宽30~90km,呈弧形分布,河套盆地构造特征研究成果主要分为构造划分、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等方面。由于地壳内部应力较大,地层在地应力作用下会长期变形,形成地层褶皱、断层等构造变化轨迹。油气形成后的每一期构造运动,都对其运移、聚集、成藏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盆地的构造特征对油气成藏以及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河套盆地的构造特征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别以准噶尔盆地和渤海湾盆地为例,介绍了中国东西部两个含油气区,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并通过对它们的构造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各自的油气生成特征,以及运移聚集的规律。并对两大含油气区进行了对比,有利于我们搞清它们的构造演化过程,总结规律,预测出有利的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19.
苏北盆地是以第三系为主体的陆相断坳型盆地,具有典型的箕状断陷结构。经过长期的勘探开发,在凹陷的不同部位,不同层位都取得丰富的勘探成果,勘探程度相对较高。溱潼凹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凹陷,根据油藏所处的位置可以划分为高断阶、断阶带、斜坡带等几种模式。本文分析了不同模式的成藏条件,油气富集的时间、规模、特点,以及油气运移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南阳凹陷构造演化主要受边界断层及内部各级断层的控制,边界断层的构造特征及活动性表现为沿走向的分区性及其构造沉降中心迁移变化,形成现今的"3洼2隆1斜坡"的构造格局,古近系整体表现为"南断北超"的被断层复杂化了的半地堑型断陷,新近系总体为沉降差异较小的坳陷结构。通过对凹陷构造及其控藏作用分析,认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进一步控制了烃源岩、储集岩和圈闭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构造活动的合理序次使圈闭能有效捕获油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