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命的奇迹就在于它具有自调节机制.自调节机制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呈现稳态特性的重要内在机制.具有调节行为的自我性、调节过程的自动性、调节目的的自强性、调节结果的未知性等特点.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应用自调节机制,有助于避免"五重五轻"现象,促进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和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因而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人的自我意识能力、因材施教原则等分别为其提供了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依据,因而又是可行的.对此,本文主张在大学德育中树立道德生态理念,建设道德生态环境,重视道德设施建设,倡导道德自律慎独;开展道德主题实践,注重道德体验感悟,实施道德感化教育,激励仁爱向善本性,建立道德参照体系,发挥教师、同伴榜样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孝经》为大学德育提供可供参考的目标和内容,即通过宣扬博爱、德义、敬让和礼乐,使人达到至善至德;也为大学德育提供可供借鉴的原则和方法,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及启发式灌输。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社会对大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这是对跨世经时代特征的科学概括。那么,在中国逐步进入信...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德育负担过重。通过对大学德育负担过重的若干原因分析,提出减负的多种设想,以期改变当前大学德育现状,提高德育有效性,培养学生道德自觉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大学德育和人们期望的良性互动,使大学德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理念的走向与方法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了高校德育在主体、内容、目标、方法及研究上的困境 ,探讨了大学德育理念创新中的人性化、实证化、动态化、整合化、自主化走向 ,并提出了与德育理念更新相适应的大学德育新方法 ,如活动道德教育法、道德案例教学法、道德咨询测验法等。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与学习模式。为完成大学德育任务,增强德育有效性,在现代大学德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本文从回归德育出发点,优化“德育生态环境”和落实德育创新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大学德育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大众化给大学生德育带来巨大挑战,艺术类大学生德育形势更加严峻。艺术类大学生德育面临三种挑战:德育说教和道德需求相脱离、纯经济价值观和普世性道德观相冲突、低俗艺术所含负面价值观和人文主义道德理想相违背。公共德育不足以迎接挑战,现行艺术教育也不足以迎接挑战,只有公共德育和艺术专业德育相结合,才有可能提升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德育主体论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大学的发展可以从理念与制度两个层面进行考查,在大学发展的宏观层面,理念与制度紧密相联,互为支撑,但在大学发展的具体层面上,二者通常又是此消彼涨,螺旋上升的,文章在对大学理念与制度的“互生关系”及其非同步性进行分析后认为:大学的发展是在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的相互磨合中实现的;大学理念与大学制度的非同步性是大学发展的真实状态;二是的同步性是大学发展中所矢志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与地区经济发展关系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经历了由分离到互动的历程。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是21世纪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讨论人的“精神世界”与教育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的精神世界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类生命”的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进而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精神世界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世界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诺贝尔奖精神,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互动关系演进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结果,是推动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文化创新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对创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作用体现在:有助于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创新、激发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其研究的科学责任和社会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13.
技术伦理问题的逻辑解析与工科高校的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允回避和不允忽视的重大课题。技术在应用中出现违背其造福社会的宗旨,发生损害人类的负效应,其根本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认识的”和“道德的”两大类。解决技术伦理问题,可以采取技术的、制度的、法律的策略,但通过技术伦理教育,尤其是工科技术伦理教育,确是人们一致认同的“治本”良方。加强理工科技术伦理教育,首先需要创新其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归纳总结出目前存在的六大病理症状:大学生心理障碍估计过高过重、工作者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权威性、课程开设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研究缺乏、定位不当、有效督导与评估的缺乏等,探讨了产生的内在原因,且针对以上病症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教育的文化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黑格尔对“本质”的定义为出发点,从高等教育的“实存”与高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两个方面,说明了从文化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比从政治、经济、以及人的发展等角度来探讨高等教育,更能揭示和表达高等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语言的实质是主体问互动的游戏系统.偏离生活方式及师生不对称的关系使语言教育需要一种"格式塔"转变.本文提出了语言教育进场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师生互动以及凸显中外思维的异同,以达到学生自由有效进入语言游戏的目的,为语言教育的退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简论以发展为主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实现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成为面向全体在校大学生实施的一种基础性的教育活动。高校应建立起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长期性和系统性观念 ,形成立足主动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人格发展的新格局 ,构建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多种活动方式为载体、以实证性调查和分析为依托 ,认知过程、情绪调控、行为训练相协调 ,教学、咨询、研究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里凸显出来。可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趋于淡化,这使大学生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对于部分大学生重才而轻德的现象,高等教育应该承担一定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就在于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底线伦理还是美德伦理?--兼论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线伦理和美德伦理是两种不同品性的伦理形态,处于社会伦理体系的不同层面。前者强调人们行为的合规则性,以社会调控、他律约束为实现机制;后者着眼于人的品质塑造,以自律与激励为其实现机制。高校德育应坚持美德伦理的价值取向,因为美德伦理既具有理论上的前瞻性和先导性,在实践上还具有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可实现性,能服务于我国高校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学校德育通盘一体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性。以美德伦理为取向的高校德育,要确立并强化大学生在美德养成上的动机意识、自爱意识和习惯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于今天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