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福吉山铜矿成矿地质特点不同于山东已有的铜矿类型,属于构造热液成因类型。通过对福吉山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矿区近南北向的断裂为铜矿的有利成矿部位,提出应加大矿区深部及外围的找矿力度,进而指出了相应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浙东山门地区铜矿床的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并对该地区铜矿床进行找矿预测,首先系统分析了区内地质、物化遥特征,然后对产出于该地区的半岭—黄施岙一带铜矿床(山门铜矿床)的产出状态、地质特征、矿化类型、围岩蚀变、控矿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结果表明:1区内铜矿床成矿的同时具有浅成热液和斑岩成矿系列的某些特点,简单地以构造热液充填或典型的斑岩成矿理论指导找矿是不合理的,应以与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作为主攻对象;2矿区所见矿化大多属高位或远端的矿化,其延深部位是现阶段找矿的主要目标,而斑岩成矿则可能在更深处。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区"五位一体"的找矿模式,即针对NW向断裂裂隙带、次级火山机构、多期次的潜火山-侵入岩、蚀变分带特征和物化探异常等5种不同的矿化类型提出了具体的找矿思路,为区内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指导云南省香格里拉子尼铜矿床深部找矿工作,首先系统分析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相邻矿区成矿规律;然后通过已施工的156个钻孔的岩芯编录及矿区地质填图,总结了矿体产出特征、控矿因素、蚀变特征等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对矿床成因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子尼铜矿床矿体形态主要受断层破碎带控制,成矿物质由深部沿构造破碎带上升至浅部并在破碎带拐弯、变缓处成矿。②由甘孜-理塘洋壳俯冲至中咱陆块下产生的挤压断层既为控矿构造又为破矿构造,表明子尼铜矿的形成与义敦岛弧印支期-燕山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贯穿整个破碎带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特征表明矿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性质。 ③综合蚀变特征及构造特征认为,矿区深部上三叠统哈工组三段(T3ha3)与上三叠统哈工组二段(T3ha3)的岩性接触面、与断层有关的拐弯及断坪-断坡等位置成矿潜力巨大,是最有利于进一步勘探的部位。  相似文献   

4.
江浪铜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至今已发现里伍、黑牛洞等中、小型铜矿床7处,为扬子地台西缘地区铜矿集中产出区之一。对江浪铜矿田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控矿因素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浪铜矿田的铜矿床受江浪变质核杂岩穹隆构造中的多层次韧性剪切滑脱带控制,铜矿化、矿体主要赋存在韧性剪切滑脱带中。该区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条件,找矿潜力巨大。铜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和似层状,矿床为中高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成矿过程与矿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田和区域找矿方向,为本区找矿有新的突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龙江亭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相关研究,探讨了成矿期次阶段、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规律,认为该铜矿床为浅成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火山活动有关,具有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化特征,指出矿床找矿标志,预测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金鸡窝矿床是近些年赣西北大队在已探明的城门山大型铜矿床的边深部查明的大型铜矿床,通过以往以及现阶段的工作成果,重新分析、总结矿区热液型层控式矿床的矿体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特征,研究其控矿因素、矿化富集规律。通过宏观、微观的矿石特征对其成矿过程进行初步探讨,明确岩体热液中心为成矿物质来源,矿床受热液中心控制走向延伸规模,受黄龙组与五通组平行不整合面、层间破碎带、化学差异面制约及富集成矿,矿床具有矿化分带特征、多期次交代特征以及强烈侵入特征。  相似文献   

7.
何宗宝  马正林  余璨 《现代矿业》2016,(4):114-118,126
路农铜矿床是位于羊拉矿区中部的典型铜矿床之一。通过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及不同矿(化)体特征,并利用镜下鉴定及电子探针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矿床内矿石矿物特征及矿床成因,结果表明:1矿床内矿石类型多样,主要为矽卡岩型矿石,矿石主要金属硫化物为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及磁铁矿,矿石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脉状-网脉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交代充填结构及包含结构;2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矽卡岩期、石英-硫化物期及表生期,显示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的典型特征,后期构造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显著。上述分析成果对于区内铜矿床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超大型铜矿床铁格隆南荣那矿段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蚀变矿物及蚀变分带、矿体地质、矿石质量、矿化期和矿化阶段等矿床特征,并对成矿物质来源做了简单阐述。荣那铜矿床虽是受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下的系统产物,但由于受两种成矿叠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上部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下部为斑岩型矿床的空间叠置关系,成就该矿床目前是多龙矿集区Cu资源里最大(332+333+334)可达1 100万t,铜平均品位053%最高的铜矿床。通过对矿床类型的精确厘定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研究,构建了铁格隆南荣那矿段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和归纳了矿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结构基本特征,并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矿床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任浩 《现代矿业》2010,26(9):53-55
通过对呼伦西白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成矿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分析,认为本区成矿物质来自燕山晚期岩浆及其后的热液流体,呼伦西白~珠斯楞反"S"型弧形构造控制了成矿整体格局,其后的次级构造体系为主要导矿及容矿构造,多期次的含矿热液相互叠加形成了中低温热液金矿。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总结土耳其库克罗恩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总结了矿床成因。库克罗恩锑矿床矿化富集与地层、地质构造、蚀变等控矿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控矿因素分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库克罗恩锑矿为浅成热液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水地沟金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属于北秦岭古生代、中生代金、银、铜、铅锌、钼、锑成矿带的中段。在详实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石质量、矿石结构与构造、金矿化特征、围岩蚀变和成矿阶段等展开研究,分析矿床主控因素和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和矿体严格受朱夏深大断裂和瓦穴子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尤其是受北东、近东西向、近南北向的3组断裂构造控制;矿(化)脉形态、产状与其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相似;水地沟金矿床为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中浅成热液型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火山—沉积地层的秦岭群、二郎坪群和燕山期二郎坪岩体;成矿事件多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12.
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云南勐腊县南坡铜矿床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总结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并对矿区物化探异常进行了解译,结果表明:1南坡铜矿床严格受构造、地层层位、古沉积环境和岩性的控制,其中次生富集铜矿体则与构造关系密切;2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围岩地层,最具代表性的为含矿标志层("紫色层");3矿区内硫化铜矿石视极化率平均值为4.9%,其高极化、中阻的显著特征显示硫化物的存在;4I#1、I#2、I#6异常呈串珠状分布,构成与构造方向(NEE向)基本一致的串珠异常,与已知的矿化线索基本吻合;5Ag、Cu、As等元素异常较强,其中HSI#、HSII#异常中心与I#1物探异常及NW向断裂较吻合。综合上述找矿信息,对矿区找矿远景进行了讨论,圈定了矿区中部、东南部为有利找矿靶区,为矿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滇西北中甸红山-雪鸡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区域经历了复杂而又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详细探讨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厘定了矿床成因及成矿标志。研究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曲嘎寺组、图姆沟组灰岩、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过渡层是矿区重要的赋矿层位;②矿区构造发育,角岩、矽卡岩接触带多发育层间裂隙和构造角砾岩破碎带,是有利的赋矿部位;③矽卡岩型铜矿(化)体(V1~V4矿体群)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较稳定、矿化均匀,钼矿体(V11)含矿岩性以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为主,厚度变化较大且品位较低;④矿区于印支期发育矽卡岩型铜矿体,至燕山期被含钼成矿热液进一步富化,形成热液叠加-改造的斑岩-矽卡岩型Cu多金属矿床;⑤矿区地表露头、侵入岩、构造、物化探异常及矿化为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后山铜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物探、化探异常分析,认为后山铜矿区与邻近的铜矿峪铜矿床属同一地质成矿带,具有与铜矿峪铜矿类似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含矿层位、构造、斑岩体是控制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在对工程揭露的矿体赋存部位、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寻找隐伏矿的思路,对今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是对区域流体进行地质调查研究,了解热液流体系统和指导矿产勘查的一种工作方法,为在重要矿集区开展深部、边部找矿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蚀变-流体地质填图的含义、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填图的要素、工作方法等,并将填图单元划分为流体系统-流体子系统-流体单元三级等级体系。九瑞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铅锌矿集区,根据蚀变-流体地质填图方法,对九瑞矿集区开展了系统的野外观测与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九瑞矿集区存在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燕山期岩浆流体系统和燕山期中低温热流体系统,详细阐述了海西期喷流沉积系统的特征、空间分布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羊拉铜矿为金沙江构造带上发现的大型铜矿床,因为其经济价值巨大和产出背景的特殊,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在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上存在较大分歧。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发现羊拉铜矿明显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羊拉铜矿地质主要经历海西期海底火山喷发喷流沉积成矿,印支期至燕山期岩浆热液交代叠加富化形成接触交代型矿体,喜山期构造热液交代充填使矿体进一步富集,为典型的复合成因矿床。根据以上研究提出了找矿方向,为区域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包尕斯达坂铜矿床位于阿吾拉勒山西段,是尼勒克铜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的研究表明,该矿床为裂谷环境中火山热液充填形成的脉状矿床,不排除沉积过程中铜的初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