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烷基苯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在不同碱含量(质量分数)下对大庆四厂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考察了HABS与烷醇酰胺复配后的抗Ca~(2 )、Mg~(2 )能力、与石油羧酸盐的协同效应以及HABS作为主剂的ASP(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体系的稳定性和驱油效率。结果表明,在一定碱含量下,HABS可使大庆四厂原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 mN/m数量级;与烷醇酰胺复配后,Ca~(2 )、Mg~(2 )的加入量小于140×10~(-6)时,界面张力仍能保持超低;与石油羧酸盐复配,协同效应显著,界面张力最低可达10~(-4)~10~(-5)mN/m数量级;以HABS为主剂的ASP体系稳定性好,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25.67%。HABS是一种较理想的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2.
以双酚A和脂肪醇缩水甘油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系列阴离子型脂肪醇醚类双子表面活性剂(FAES),利用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油/水界面张力测试考察了FAES溶液及其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随FAES中疏水碳链数的增大,FAES与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将十八醇醚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FAES-18)与吐温81复配组成混合表面活性剂,当m(FAES-18):m(吐温81)=1.25:1、混合表面活性剂用量为0.3%(w)、钙镁离子含量5 000mg/L、总矿化度100 000 mg/L时,该混合表面活性剂与原油间的油/水界面张力在温度为60~80℃范围内可在10~(-2)mN/m以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扩大油田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来源,利用餐厨废弃油脂经磺化反应合成了生物油磺酸盐,分析了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氯化钠质量浓度、钙镁离子总质量浓度和温度对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最低界面张力减小,当生物油磺酸盐质量分数增至0.15%时,最低界面张力能够降至超低水平。当氯化钠质量浓度小于80 g/L时,随着氯化钠质量浓度的增大,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最低界面张力保持在超低水平。当钙镁离子总质量浓度小于400 mg/L时,随着钙镁离子总质量浓度的增加,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最低界面张力也保持在超低水平。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最低界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递增的趋势,当温度升至70℃时,最低界面张力仍保持在超低水平。与大庆油田某厂使用的石油磺酸盐相比,生物油磺酸盐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耐盐及抗高温和钙镁离子性能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产生最小界面张力的油-盐水-石油磺酸盐体系的最佳配方和驱油效率。通过合成新的石油磺酸盐和选择混合醇和混合电解质的实验,使增溶参数由10提高到14,该微乳液体系同油或水的界面张力达到10~(-3)达因/厘米,达到美国埃克森(Exxon)生产研究公司的研究指标。由于增溶参数的提高,大大地节省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了获得油-盐水-表面活性剂体系最佳配方的关系,研究了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当量、醇的链长和用量以及混合醇和混合电解质对增溶参数、最佳含盐量和低界面张力性质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醇的链长增加,增溶参数增加,最佳含盐量降低。当加入混合醇和混合电解质时,可在较宽的含盐量范围内获得低张力,因此扩大了对地层水含盐量范围的适应性。驱油实验表明,在最佳含盐量的条件下,采收率可提高30%,含水率由98%降到50%。当注入0.2孔隙体积、石油磺酸盐的浓度为5%时,采收率可提高20%。  相似文献   

5.
一种驱油用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的乳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含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的O/W型乳状液的析水率和粒度分布,探讨了聚合物溶液/油体积比(V(HAP solution)/V(Oil))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镜和动态光散射仪分析了HAP溶液的形态。结合HAP对油-水界面张力、乳状液黏度以及增溶性影响的研究,探讨了HAP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O/W乳状液中HAP的质量浓度越高,乳状液越稳定。当HAP质量浓度在1000 mg/L以下时,HAP能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体系中存在的单分子胶束对油具有一定的增溶效果,内部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对油滴的聚并产生空间位阻,使得乳状液稳定。当HAP质量浓度在1000 mg/L以上时,HAP在油-水界面形成紧密排列,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同时体系内部形成超分子的空间网络结构,产生更强的空间位阻;超分子的空间网络中形成的许多非极性腔体空间对油具有强的增溶能力,乳状液就更加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长庆油田馏分油为原料,开展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优化研究。通过研究区流体组分-表面活性剂构效关系、原料油结构及石油磺酸盐分子设计及合成,初步确定以减三线馏分油为主原料生产石油磺酸盐,合成可使油水界面张力达10~(-2)数10~(-3)m N/m数量级的石油磺酸盐(浓度为2000 mg/L)小试产品。通过磺化工艺优化,确定了以气态SO_3作为磺化剂,采用气相连续膜式磺化工艺进行长庆石油磺酸盐中试生产,制得了石油磺酸盐中试产品CPS-1。浓度为2000 mg/L的CPS-1溶液可使长庆油田MB3区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到10-2数10~(-3)m N/m数量级,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此外,CPS-1溶液的p H值为7.6数8.5,可满足无碱二元驱用表面活性剂的pH值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各种助剂对石油磺酸盐界面活性的影响进而优化表面活性剂性能,通过对表面活性剂DPS分离提纯,在提取物石油磺酸盐添加不同类型、不同浓度的无机盐、碱、醇,测定各混合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研究了影响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的三个主要因素,给出了表面活性剂DPS的优化配方GDPS,并与原表 面活性剂DPS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碱、无机盐和醇在一定浓度下可以分别使石油磺酸盐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3、10-2和10-1mN/m数量级。优化后表面活性剂GDPS中的最佳助剂为碳酸钠、氯化钠、正辛醇,加量分别为0.8%、8%和0.2%。与原表面活性剂DPS相比,优化后表面活性剂GDPS溶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值降低了一个数量级,达到最低界面张力的最小质量分数降低了20%。图5 参10  相似文献   

8.
用室内实验模拟海洋环境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颗粒物浓度和粒径、海水盐度以及pH值条件下,加入不同种类的颗粒物对胜利原油表面性质的影响;同时制备石油 悬浮颗粒物凝聚体(OSAs),并测定凝聚体中油滴平均粒径的大小。结果表明:随着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加和颗粒物粒径的减小,油 水界面张力和Zeta电位逐渐减小;在加入不同颗粒物条件下油 水界面张力、Zeta电位和油滴粒径均随着海水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加入高岭土时达到最小,分别为02 mN/m、-347 mV和86 μm;油 水界面张力随pH值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Zeta电位随pH值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油 水界面张力最低值和Zeta电位最高值均在pH值为7~8时达到;消油剂和颗粒物共同作用条件下,油 水界面张力、Zeta电位和油滴粒径可分别降低至01 mN/m、-191 mV和19 μm。  相似文献   

9.
PS,LS和煤油体系的界面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石油磺酸盐(PS)、木质素磺酸盐(LS)和煤油体系为对象,研究了PS/LS比、盐度、醇、Na_2SiO_3及聚合物对体系界面张力(IFT)的影响,探讨了PS与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一定盐度和混合醇(正丁醇+异丙醇)浓度下,PS/LS>0.3/0.7时,体系可形成中相微乳液,IFT值达1×10~(-3)mN/m左右;LS和聚合物的存在使IFT升高;在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中,可用廉价的LS部分代替PS。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传统的柱色谱四组分分离方法(SARA)将胜利孤岛原油分离得到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采用碱醇液法萃取原油得到酸性组分。测定了正构烷烃、煤油以及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与2种不同疏水结构的甜菜碱溶液组成的体系的油 水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在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 甜菜碱溶液体系中,直链甜菜碱由于疏水基团较小,与原油活性组分尤其是酸性组分和胶质发生正协同效应的混合吸附,使油 水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含量增加,界面膜的排布更紧密,导致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支链甜菜碱由于具有较大尺寸的疏水基团,煤油中少量的活性物质即可将油 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10-3 mN/m),而原油活性组分的加入,则使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排布被破坏,削弱了界面膜原有的紧密性,导致油 水界面张力大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石油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流失的原因;阐述了稳定知识型员工队伍的基本思路;从提高待遇、增进感情、发展事业、制度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创新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