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平井压裂选井选层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建政 《断块油气田》2010,17(4):455-457
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压裂垂直井,横向裂缝水平井的生产效果好于纵向裂缝水平井,而水平井压裂选井选层是决定压裂效果的关键环节,成功的选井选层可提高压裂成功率和有效率,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不同类型储层的压裂选井选层影响因素也不同,砂泥岩地层压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储层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和岩性,而碳酸盐岩地层压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缝洞储集体的发育情况。探井和开发生产井的选井选层影响因素也不同,探井主要考虑地质静态参数.而开发生产井则侧重于生产动态数据。压裂选井选层人工智能系统能够根据目标区块已有的压裂数据,建立压裂效果的各类预测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实现对目标区块目的井(层)的压裂效果预测,从而达到智能化选井选层的目的。文中通过对地层不整合油藏、屋脊断块油藏、厚层底水块状油藏、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及低渗透油气藏等不同类型油气藏水平井压裂选井选层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各自的选井原则和思路,为不同类型油气藏水平井压裂选井选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复压裂是一个系统工程,选井选层是基础.在油藏研究的基础上,从油层电性指标、剩余油分布、地层能量、油层完善程度、压裂周期、目标井层的含水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方法,矿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对同类型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海上低渗油田存在压裂经验及资料数据欠缺的问题,为了满足压裂选井选层需要,根据陆地低渗油田的压裂经验,总结了压裂选井选层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应用于海上某一低渗油田,进行定性、半定量研究,最终筛选出的井层压裂预测效果较好,可为海上低渗油田压裂选井选层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油气井压裂选井选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类型储层的压裂选井选层影响因素是不同的,砂泥岩地层压裂主要影响因素是储层的物性、电性、含油气性和岩性,而碳酸盐岩地层压裂主要影响因素是缝洞储集体的发育情况;探井和开发生产井的选井选层影响因素也不同,探井主要考虑地质静态参数,而开发生产井侧重于生产动态数据。针对不同类型储层和井别的压裂选井选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不同类型油气井压裂选井选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提高安塞油田重复压裂的效果,进行了选井选层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安塞油田以往重复压裂效果的分析,挑选出对重复压裂效果影响明显的参数作为安塞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样本库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各样本库参数的评价方法,进而最终建立了安塞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样本库。最后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多因素非线性生产统计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分析了安塞油田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样本库,并对3种分析结果取交集确定最优井层。通过测试样本检验,所用方法的选井选层结果与实际增产效果结果符合较好。该方法能为安塞油田下一步的重复压裂选井选层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小波神经网络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复压裂选井选层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征、油气藏特性、物性参数、测试和生产数据等多种影响因素,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来描述这些参数间的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而以往对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相关研究大都是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建立模型,但因其算法收敛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在应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本文首次将小波神经网络引入重复压裂选井选层,并应用灰色理论进行了参数优选,建立了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小波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具有一致逼近和L2逼近能力,以及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然后在此模型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求解算法。最后在现场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对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压裂是油气藏增产改造的重要技术措施,为保证压裂措施效果需要量化选井选层标准、优选压裂井油层参数.以朝阳沟油田某区块为例,将压后日增油量作为压裂效果评价标准,进行压裂井层参数研究.首先利用灰色关联法筛选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法,初步确定理想压裂井层参数范围:然后利用模糊综合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出高评价参照井,进而修正理想压裂井层的参数范围,并以此作为压裂选井选层的标准.应用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对油田压裂选井选层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宋时权 《油气井测试》2013,(4):13-14,20
常用的重复压裂选井选层的经验方法是基于矿场统计资料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盲目性和风险性。引入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综合考虑地层地质特征、油气藏特性、物性参数、测试和生产数据等多方面的因素,形成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方法。计算证明,该方法对重复压裂选井选层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含水期重复压裂是一项多专业、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完善注采井网、采取适当的压裂工艺才能有效提高重复压裂效果.随着杏北开发区开发时间的延长,综合含水不断上升,油井压裂选井选层难度大,压裂效果逐年变差.通过对杏北开发区高含水期重复压裂技术研究,确定了重复压裂选井选层工艺方法和压裂时机,并在现场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应用》2016,(7):62-65
为了提高压裂技术在海上低渗气层改造中的增产效果,降低压裂措施施工风险,压裂选井选层研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海上某气田低渗储层动静态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压裂后的产能进行了预测,得到了海上某低渗气田压裂厚度及含水饱和度界限图版,利用该技术界限图版,可以根据储层的渗透率,判断出海上低渗气藏压裂选井选层的厚度及含水饱和度界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压裂层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乙酰化是保护糖类羟基最常用的方法。将糖类羟基乙酰化反应用催化剂分为碱、无机酸、有机酸、Lewis酸、硅铝酸盐、离子液体和其他催化剂,分别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污水含油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石油化工企业的污水分析与处理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提出了在污水含油分析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总结了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从国内外降低催化裂化(FCC)汽油烯烃含量的催化剂、助剂及工艺的开发和应用,以及改善汽油组分构成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降低汽油烯烃技术的进展情况,提出了国内采用降烯烃技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凝灰岩储层作为致密油气储层的一种,其微纳米孔隙对油气的储存有着较大的影响。为明确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二叠系风二段凝灰岩储层孔隙结构及非均质性特征,选取哈山地区哈11井6块凝灰岩样品,采用总有机碳含量测定、全岩矿物组分分析,通过CO2和N2吸附实验对凝灰岩储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结合多重分形理论,分析孔隙的非均质性及连通性。结果表明:所选凝灰岩样品TOC平均为0.931%,矿物组分以长石、石英、黏土矿物以及白云石为主。微孔主要发育0.33~0.38,0.50~0.68及0.72~0.86 nm3个孔径区间内的孔隙,介-宏孔主要发育2.94~16.09 nm孔径区间内的孔隙。广义分形维数(Dq)随着q的增大而减小,奇异分形谱呈凸起的非对称抛物线状,凝灰岩储层孔隙具有多重分形特征。微孔(0~2 nm)具有较小的奇异谱谱宽(Δα)和较大的Hurst指数(H),而介-宏孔(2~100 nm)具有较大的Δα值和较小的H值,表明微孔具有较好的均质性和连通性。介-宏孔的非均质性受孔体积的影响,随着孔体积的增大,孔隙非均质性增强,连通性降低。TOC和矿物组分对孔隙非均质性含量和连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TO...  相似文献   

16.
17.
18.
采用离子色谱电导法,利用电化学自动再生抑制器,同时选择了1.35mmol/L的Na2CO3与1.0mmol/L的NaHCO3混合液作淋洗液,对炼油厂蒸气水中的阴离子进行了分析测定,回收率在98%~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分析测定方法准确、快速,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9.
20.
Fundamentally new technology for production of gasoline in stabilization of crude oil and gas condensate in a centrifugal force field is directed toward increas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process and decreasing capital and power costs. By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t the inlet into the hydrocyclone, it is possible to control production of unstable gasoline. By-products of petrochemistry are used to increase its octane number. Synergism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gasoline in multistage hydrocycloning of crude and incorpo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components was demonstrat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himiya i Tekhnologiya Topliv i Masel, No. 1, pp. 6–9, January–February, 20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