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对国内外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的分析,同时基于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空间结构导向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理念,分析空间导向的需求、空间结构和增长边界两者的互动路径,以及实现结构引导的思路.并将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杭州市的案例研究中,在发展规模判断的基础上,探讨宏观层面的空间结构,结合具体划定方法,划定刚性与弹性城市增长边界.进一步探讨总结了与空间结构长效引导结合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要点,包括以构建良好的空间结构为前提,以定量方法的深入研究为核心,以刚性与弹性城市增长边界并举应用为落脚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蒋玮 《四川建筑》2012,32(5):41-42,46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研究对于我国控制城市蔓延及其导致的各种城市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划定UGB,能更加合理准确的预测城市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更好的控制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3.
祝仲文  莫滨  谢芙蓉 《规划师》2009,25(11):40-44
2006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要求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用以限制城市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建设范围,但当前国内尚未有成熟和统一的划定方法。防城港市尝试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GIS技术对规划范围区内的土地生态适宜程度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划定中心城建设用地的刚性增长边界和弹性增长边界,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和GIS空间技术,构建了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规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游憩资源安全4种关键性单一生态过程的安全格局,并整合叠加形成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随后,以综合生态安全格局为城镇增长的阻力因子,并结合城镇中心吸引力、道路吸引力、邻域开发强度等动力因子,利用最小阻力模型对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进行模拟预测,进而划定了城镇增长的刚性边界与弹性边界。结果表明:首先,高、中、低三种安全水平下,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逐级下降,适宜的建设用地规模依次为108.69km~2、135.43km~2、153.72km~2;其次,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边界划定方法,指明了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和基本生态系统服务的底线安全格局,有效地限制了城市无序蔓延,并引导城市呈组团式紧凑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建军  周文  钱颖 《华中建筑》2010,28(1):122-12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增长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矛盾已日益凸显。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是协调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效手段。结合杭州生态带规划案例,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性质进行辨析,提出刚性UGB与弹性UGB的区别。运用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建设用地规划等方法,以及面对建设与保护冲突的规划决策方法,探讨了UGB的划定方法,并指出UGB在我国规划应用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沙鸥 《规划师》2011,27(Z1):23-28
山地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不应简单地参考和直接地应用传统城市的划定方法.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中,选取城市发展规模预测、城市增长动力和阻力三个角度开展分析,并基于GIS平台分别构建评价体系,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来予以划定.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规划区域内的总体规划规定的建设用地规模来确定城市增长阈值,综合水、地质、游憩与生物多样性4个关键性单一因子安全格局,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模型,以此确定城市增长的空间形态,综合考虑空间形态与规模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为研究未来的城市扩展与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使划定的边界既考虑了规划区发展的要求,又兼顾了生态属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控制和管理城市向外无限扩张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一些城镇被风景名胜区包围着,而其中心城区又不属于风景名胜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势必向风景名胜区周围蔓延.位于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风景名胜区特征和城镇的特点,研究以花山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为例,对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新的经济社会形势要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实现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需要对快速城镇化时期增长拉动型城市规划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反思。城市增长边界源于美国,是抑制城市蔓延的政策工具之一,目前已被引入我国总体规划编制体系。然而不同编制主体对于增长边界内涵的理解不同,划定方法也多依据经验定性判断,难以发挥实效。本文以长三角次中心城市之一的苏州为例,结合格网划定,综合考虑生态、建设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增长潜力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确定城市增长区,划定城市弹性增长边界,对于转型发展期的其他城市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要求以来,城市开发边界逐步成为目前规划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以安庆市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为例,充分考虑城市远景发展需要,在与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开展城市用地限制性和适宜性评价,采用Arc GIS中的空间分析模块,模拟生态约束条件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趋势,探索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方法与思路,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开展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综合人口密度和景观紊乱度等分析方法,叠加判定杭州市城市边缘区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杭州市城市边缘区以大尺度的面状形态构成杭州市多中心发展格局的空间本底。由此判断,城市结构从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过程,是城市结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将对多中心的区域城市格局发挥着实质意义的支撑作用。强调城市边缘区对城乡统筹和城市多中心、网络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将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单元,进行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构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城市开发边界是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统筹调控区域城乡空间、生态空间的制度安排,是保障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的公共政策,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杭州市把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修改的重要内容,作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的基础性依据。在划定方法上从区域整体和长远发展要求出发,以"谋取最大公约数"的理念,结合人口、设施和经济活动的布局需要,通过部门协商统筹,将依法依规梳理出的18个空间管制要素整合形成满足各项要求的"空间一张图",坚持于法有依、空间落实、多规融合、简便易行。制定了《杭州城市开发边界实施规划》,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分类处置开发边界外的现状建设,细化开发边界外空间保护利用要求,促进开发边界内外功能融合,建立包括制定条例、动态监控、政府考核、社会监督等方式在内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杭州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各阶段实施公众参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指出目前在我国旧城整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参与面窄和联系渠道不畅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公众参与制度和法律保障缺乏、基层社区的组织结构对落实公众参与不利和公众的参与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障碍。为克服这些障碍,促进旧城整治科学有序地展开,应该在思想观念、法制体系、组织结构和宣传力度等方面重视公众参与,优化公众参与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张佶 《城市规划》2015,39(1):64-74
目前政府主导开发的城市重点地区的规划实施评价相对缺失,且规划评价的空间专题多囿于空间几何属性、特征描述以及布局和量上的比对。本文尝试运用空间句法,从空间本体入手,从理论与案例两方面来探索一种新的规划空间评价的研究范式与方法,通过对空间自组织方式的解读使空间与人们的使用状况相联系,进而评价空间绩效与规划预期的吻合度。以杭州市钱江新城核心区空间为例,详细讨论了新城中心性及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的契合度,以期为核心区规划实施中期的空间评价提供基于实证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章征涛  刘勇 《城市规划》2019,43(7):60-66
分析了我国城中村改造中参与主体的联盟、组织和作用机制等问题,指出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与城市更新的地方政治结构不同,解释城市更新的“增长联盟”框架不能直接套用到城中村改造中去:一方面,城中村改造突破了“增长联盟”的主体关系,投资方与原有村民结成了紧密的联盟关系,打破了原有政府权力和开发资本的联盟;另一方面,增长与反增长的边界变得模糊,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不同参与主体倾向于选择性增长(介于增长与反增长之间)。以珠海市山场村改造为例,实证了上述研究发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原有的“增长联盟”理论。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边缘区社区的分化与整合——上海真如镇个案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以位处上海市郊结合部的真如镇为例 ,研究大城市边缘区社区分化 整合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提出了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 ,推进大城市边缘区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保障性住房适建性评价及其空间区位选择——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旭 《城市规划》2012,(9):70-76
通过对研究现状述评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问题的分析,发现不恰当的居住空间区位分布直接导致了保障性住房效用发挥的低下。区位选择的本质也即适建性评价。结合民意调查,发现保障性住房有3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技巧性的评价路径设计,论文对各影响因子进行了详细的度量分析,并基于"好区位的认定标准"与"三因素综合原则",提出了多因子叠加的保障性住房适建性评价方法。最后在评定结果基础上,指出了杭州保障性住房区位选择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楼宇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被形象地比喻为都市里的"垂直印钞机"。但目前国内城市楼宇经济的发展自发成分较大,并存在类型单一、配套设施不足、区域恶性竞争等问题。本文涉足楼宇经济这一空间规划全新领域,旨在建立楼宇经济空间发展的研究体系,将城市楼宇经济的发展纳入科学化、系统化、协调化的发展轨道。文章解读了"楼宇经济"的内涵、模式、类型,并以杭州市为例,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手段,模拟构建杭州市楼宇经济发展的良性体系。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立足于较长的时间跨度,才能更加客观、理性地审视规划实施的有关问题。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对60年前八大重点城市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讨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下,八大重点城市规划在总体上得到了良好的实现,但规划实施中的问题也是不胜枚举的。制约规划实施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规划的整体性与建设实施的分散性、近期建设与远景发展、多部门配合与协调的矛盾,以及工业和国民经济计划多变等。60年前城市规划实施的情形,与当前规划实施的局面有着惊人的相似。高度重视规划管理工作的经验积累与科学总结,是保障城市规划实施及促进规划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