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关于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城市增长边界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黄明华  田晓晴 《规划师》2008,24(6):13-15
2006年新版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及中心城区规划中要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用以限制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的建设范围.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是西方国家在对城市蔓延式发展反思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技术解决措施和空间政策响应,当前已成为美国控制城市蔓延发展最成功的技术手段和政策工具之一.我国与美国在发展阶段、土地制度、政治制度方面均存在差异,为了确保城市增长边界概念引入后与现有规划体制相适应,应坚持区域统筹发展原则,选择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线的确定模式,保障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5,(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各种城市病也日益凸显。城市增长边界作为一种有助于控制城市蔓延的技术手段和政策,从西方国家引入我国。其在我国的应用尝试较晚,尤其对县级城市中心城区增长边界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文章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中心城区增长边界的探索为例,确定城市增长规模和发展方向,探索中心城区增长边界的大致范围,再根据中心城区的具体要素,划定中心城区的"刚性"和"弹性"边界,探索县级城市中心城区增长边界的划定方法,明确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控制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城市无序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理论。而我国针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蔓延问题,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划定生态控制线。文章选取珠海生态控制线规划为案例,基于精明增长视角探讨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以及其对精明增长理论的创新。研究发现,生态控制线规划能以精明增长理论的三大核心目标为导向,并制定三项策略:(1)基于多规协调以统筹生态空间并实施分区管制,反向限定城市增长边界;(2)通过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分类划定生态用地,保护核心生态空间;(3)依托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空间格局,锚固与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城镇紧凑宜居发展。同时,提出基于多规协调以统筹生态空间、分类划定生态用地以提升生态保护成效、协调海陆空间关系以营造宜居环境三项精明增长的新原则,以期能为我国城市生态控制线划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祝仲文  莫滨  谢芙蓉 《规划师》2009,25(11):40-44
2006年颁布实施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要求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用以限制城市发展规模和划定城市建设范围,但当前国内尚未有成熟和统一的划定方法。防城港市尝试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GIS技术对规划范围区内的土地生态适宜程度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划定中心城建设用地的刚性增长边界和弹性增长边界,并提出相应的空间管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蒋玮 《四川建筑》2012,32(5):41-42,46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研究对于我国控制城市蔓延及其导致的各种城市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生态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划定UGB,能更加合理准确的预测城市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更好的控制城市蔓延。  相似文献   

6.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逐步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要求"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国土部、住建部和环保部积极响应,下达了划示"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要求。主要从土地规划的角度分析在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背景下土地空间管制对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控制及作用,同时以上海为例分析上海市"两规合一"后土地利用空间管制主要方法及效果,为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7,(3)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划定对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紧凑理念为引导,借助Arc GIS平台,通过边界基准模拟、边界比较择优和现实发展校验三个步骤进行空间增长边界的划定,并以米脂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划定的空间增长边界将有助于指导米脂城市的空间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7,(8)
生态空间区界划定与管理是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国内城市多将生态控制线作为控制城乡建设无序蔓延、引导生态空间健康发展的工具,但其划定仍以单一部门为主导,缺乏统筹融合。文章以广州生态控制线划定工作为例,发现城市生态结构到生态空间边界的落地控制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的邻避退让、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的博弈平衡等。为此,提出要树立生态空间的"多规融合"思维,建立一套"图""则"并存的共赢管控规则。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10)
在存量规划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遏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存量规划为视角,厘清传统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方法与问题,尝试构建基于存量优化提升与增量智慧增长的双轨目标导向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体系,并以哈尔滨为例,从城市规模预测、建设用地(存量)开发潜力评价、非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综合开发边界划定四方面划定城市开发控制的刚性边界与弹性边界,以期为城市建设用地调整与管控提供理论借鉴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控制和管理城市向外无限扩张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一些城镇被风景名胜区包围着,而其中心城区又不属于风景名胜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势必向风景名胜区周围蔓延.位于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风景名胜区特征和城镇的特点,研究以花山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为例,对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结构规划走向空间管治——非建设用地规划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国内外非建设用地规划发展实践,将其归纳为生态空间结构型规划分类控制型规划城市增长边界型规划、禁限建区规划、综合空间管制型规划等5种类型,提出非建设用地规划3个转向:规划模式从理想蓝图转向务实操作,规划方法从单一要素转向多元综合,规划实施从注重形态转向公共政策。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规划界对城市禁建区的不同阐述和相关理论,归纳出从生态绿廊、城市增长边界、景观生态安全、生态基础设施等方面对空间管制进行的探索和研究现况,对禁建区的功能、意义和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出相关经验和方法在昆明划定禁建区的实践中加以应用,从用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城市安全、城市景观四类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结合分类管制引导,对城市禁建区的划定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李兰昀  郑丽 《城市规划》2013,37(6):47-51
按照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基本要求和国务院对重庆城乡总体规划的要求,以新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单独设立"其他建设用地(H9)"用地类别为契机,针对重庆市主城区具有在非城镇建设的广大乡村地区开展必要的特定重要建设活动的现实需求,结合主城区山地多的特殊情况,权衡城市发展需求及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等实际,提出在其他建设用地中类下设立"独立建设用地"小类的设想,并对独立建设用地的内涵、特征、规划控制方法、规划管理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以期为下阶段主城区独立建设用地专项规划编制及其实施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圳特区土地利用演化时空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高速城市化的代表,深圳特区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演化频率快和空间结构稳定性差的特点,其实质是人为干预下的城市生态景观的自组织机制作用过程。根据城市生态组织理论,本文构建了基于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并对深圳特区1997-2020年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进行了仿真和预测。结果表明,建立基于城市生态组织理论和地理特征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CA模型,对指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展开,着力保护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规合一的内涵,本着“一张蓝图”的原则,将城镇开发边界线、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融合,构建哈尔滨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应用三线划定的研究方法来综合识别生态空间,以期为哈尔滨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以解构增长主义主导下的城市空间增长现实境况为研究背景,针对当前城市空间增长的设定路径在应对生态服务功能的确定性和偶然扰动的不确定性方面所扮演的双重“被动防御”角色,通过韧性与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结合,重构基于绿色基础设施设定城市空间增长的韧性进程:将绿色基础设施视作城市空间增长刚性约束的绝对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空间增长同生态服务功能的适应状况,提供多种弹性引导的空间选择而非限制选择,以此实现“刚性约束同弹性引导的共轭协同”这一空间管控的核心目标,并促使已有设定路径由“被动防御”向“主动反制”的角色转变.基于上述理论框架,组合绿色基础设施评价与最小累积阻力建构GIA-MCR城市空间增长模型,诠释“刚性约束同弹性引导的共轭协同”在技术方法层面的具体落实.杭州的应用研究表明:由该模型设定的城市空间增长能够精准避开中高生态服务功能区域、有序引导城市开发在适宜空间范围内展开;该模型可辅助城市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的规划决策支持并配套相应政策工具,以此建立以“空间一张图”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增长实施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识别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策  郑思俊  张浪 《园林》2021,(2):7-12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上海在建设用地紧张与生态之城建设的双重压力下,存量用地转型发展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上海作为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未来生态建设极大依赖于城市困难立地开发与利用.对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资源进行识别及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市开发边界内(中心城区域)已规未建绿地中城市困难立地占比达到76.2...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2020,(3):115-129
自然资源紧约束增强背景下,基于生态视角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的必要性已渐成共识,但既往研究较少考量生态机制用于边界设定的复杂性,即同一用地承载多样生态功能、功能间存在彼此增益的互助或此消彼长的竞争。对此,为统筹各服务功能保护与使用的均衡效益,本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ESs)价值当量评价与协同权衡机制多元统计解析,推演较优生态博弈情景及约束条件,并交予元胞自动机(CCA)动态模拟,构建了ESs-CCA划定路径。杭州实例证明:"协作"模式限定的开发边界能精准规避高生态价值联合区域、有序释放非"冲突"低成本相交地区,科学配置自然资源"量"的价值分级和生态系统"质"的机制供给,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经营城市土地若干问题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涛  宗晓杰 《城市规划》2005,29(4):52-55
主要从土地资源的属性、城市发展边界、基于聚集经济的中国城市化道路、城市资本密度的提升和城市理性增长五个方面来审视和探讨如何经营城市土地,认为经营城市土地需要理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城市空间增长出现高速低效、整体结构失衡、整体容量控制失效的问题,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城市增长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国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本文立足于城市增长边界在我国的规划实践,结合典型发达国家对城市空间增长管理的分析,试追溯城市增长边界基本内涵,对城市增长边界与我国现有空间管制工具——"三区四线"、"规划区"、"城市建设用地边界"、"城市开发边界"的关系进行辨析。提出我国城市增长边界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原则,体现"底线"思维和城市最终远景规模特征的"永久性"城市增长边界,和基于"分期规划"的理念,体现城市阶段性发展特征的、保证过程紧凑的"阶段性"城市增长边界。最终通过对国外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城市增长边界的实施需要结合切实有效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平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