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对氟甲苯为原料,Co/Mn/Br为催化体系,氧气为氧化剂,常压下液相氧化制备对氟苯甲醛,探讨了催化剂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溶剂用量、氧气流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较优工艺条件为:90℃,氧气12.5mL/min,n(Co)∶n(Mn)∶n(Br)=1∶2∶1.5,催化剂用量2.0%(以对氟甲苯计),m(乙酸)∶m(对氟甲苯)=4∶1,反应8h,对氟甲苯转化率35.3%,对氟苯甲醛选择性57.4%。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目前上行制气能耗较大的现状,开发了上行制气采用增氧间歇式气化法工艺.以山东某有限公司技改前后为例对上行制气采用增氧间歇式气化的节能减排结果进行预测分析.技改前制气采用自然空气(79%的氮和21%的氧气)加入,技改后在满足(CO+H2)/N2的需要基础上,上行制气入炉蒸汽中加入含90%氧气和10%氮气量,直接弥补部分蒸汽分解时吸热反应的热量,使蒸汽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分解.预测结果表明:弥补了制气温度,提高蒸汽分解率和煤炭的利用效率,减少CO2、SO2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在光促进温和条件下,以甲酸甲酯为C1源,研究了非贵金属钴盐、铜盐催化二卤代烷烃(1,6-二溴己烷和1-氯-6-溴己烷)的羰基化反应。实验表明,1,6-二溴己烷和1-氯-6-溴己烷都是发生单羰基化反应,而且是C-Br键发生反应,分别得到的卤代羧酸甲酯为Br(CH2)6CO2CH3和Cl(CH2)6CO2CH3。  相似文献   

4.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玻碳电极上Cl2,Br2,BrCl对1M LiAlCl4/SOCl2电解液的阴极还原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电解液在玻碳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过程出现一个不可逆的SOCl2还原峰,峰电位-2.6V(相对于Li/Li^+参比电极,下同),电极经4.9V极化5min预处理,出现氧化产物SOCl2(-3.6V)和Cl2(-3.3V)的还原峰,电解液中加入Cl2后,Cl2还原峰增大,加入Br2则在-3.1V出现Br2还原峰,同时-2.6V对应的SOCl2还原峰电流下降;电解液中加入BrCl后同时存在着Cl2和Br2的还原峰,随BrCl浓度的增加,Cl2还原峰增大,而Br2还原峰减小,SOCl2还原峰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溴化镁与三苯基膦氧在乙醇溶液中反应生成新的可用于MgO粒子制备前驱体的双核镁化合物[Mg2(μ-OH2)2(H2O)4-(OPPh3)4]Br4.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双核镁配合物结构由一个均氧配位的双核镁阳离子基团与4个溴离子所组成,两对溴离子参与形成分子间的O-H…Br氢键,并组成了由[Mg2(μ-O)2(O)4]核所共享的高度扭曲立方烷构型,其中每个镁原子与2个μ-OH2、2个OH2和2个OPPh3中的6个氧原子组成了八面体的空间结构,Mg-O(PPh3)、Mg-O(OH2)和Mg-μ-O(OH2)的平均键长分别为198.3(2),206.1(2)和226.0(2) pm.  相似文献   

6.
以3,4-二苯基噌啉为环金属配体,二氢二(1-甲基-2-巯基咪唑)硼为解离配体合成一种中性环金属铱配合物lr(dpci)2{H2B(mt)2}。配合物的结构通过质谱、核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Ir(dpci)2{H2B(mt)2}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最大发射波长为622nm,在固态时的最大发射波长为720nm;溶液中的磷光寿命为0.5us,量子产率为0.54。与金属离子的荧光滴定实验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对Fe3+的选择性磷光淬灭性能,能作为Fe3+的磷光探针。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汉麻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考察3种不同萃取纤维(DVB/CAR/PDMS,CAR/PDMS,PDMS/DVB)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萃取纤维为CAR/PDMS.从汉麻叶中检出59种挥发性成分,占挥发油总组分的93.18%,其中醛类3种(0.71%)、醇类1种(0.06%)、烃类37种(57.23%)、杂环化合物类3种(0.19%)、萜烯类12种(34.49%)、其他3种(0.50%).在鉴定出的成分中含量较多的是[1R-(1R*,4Z,9S*)]-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4-十一烯(18.81%)、(1α,3α,5α)-1,5-二甲基-3-甲基-2-亚甲基环己烷(18.18%)、α-石竹烯(11.52%)、异柠檬烯(6.78%)等.  相似文献   

8.
纤维质材料在同向阴燃过程中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型阴燃实验台上对纤维质材料的同向阴燃过程进行试验,并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气体产物进
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同向阴燃传播过程中,纤维质材料CO2的排放量不稳定,并且不同材料CO2的平
均排放速率差别较大,而CO的平均排放速率随材料的不同变化较小.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加,同一种材料(
木屑)在阴燃过程中CO2的平均排放速率先增大后减少,而CO的平均排放速率随空气流速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现行高炉炼铁-氧气转炉炼钢生产工艺的讨论,提出了"铁氧化物精细还原-非熔态分离"的新工艺。研究中设计、改进了精细还原实验装置,分别设计L16(2^15)和L4(2^3)正交表进行了喀左磁铁矿和某厂炼钢粉尘的精细还原实验以研究微米级铁氧化物的还原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 000℃以下,使用纯H2或CO对微米级粒度铁...  相似文献   

10.
煤粉富氧燃烧着火模式判断和动力学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煤粉在富氧气氛下的燃烧机理,尤其是煤粉富氧着火模式的判断,在热重分析仪上,模拟了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的煤粉富氧燃烧过程.选取5个不同的氧气体积分数:21%、40%、60%、80%和100%,并且模拟了2种气氛下(N2/O2,CO2/O2)和不同颗粒大小的煤粉的富氧燃烧过程.并根据普适积分法,计算了煤粉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提出了一种根据TG-DTG曲线判断煤粉着火模式的新方法,它使得煤粉着火模式的判断更为准确.研究发现,在CO2/O2气氛下的富氧燃烧过程中,当煤粉粒径小于40μm时,煤粉发生非均相着火;当煤粉粒径大于200μm时,煤粉发生均相着火.大颗粒比小颗粒受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11.
O2/CO2气氛下O2,CO对NO排放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气体煤粉携带炉试验系统上,对O2/CO2气氛和空气气氛下煤粉燃烧的NO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O2/CO2气氛下,烟气中NO沿程和最终浓度比常规煤粉燃烧低1/4~1/3,当O2浓度从21%增加到30%时,NO的最终排放浓度增加到原来的2倍。从理论上对O2/CO2气氛下NOx的生成和破坏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O2,CO的浓度对NOx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Researcheshaveconfirmedthatonlyblueandredcomponentsofsunlightcanbeefficientlyabsorbedbychlorophyllmolecules[14 ] .Thereforealargeportionofsolarenergy ,particularlytheultravioletandgreencomponentsofsunlightcannotbeuseddirectlybygreenplants .A possiblewaytoincreasetheproduc tivityofgreenplantsistoconvertultravioletorgreencomponentofsunlightintoblueorredlight ,whichi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withtheincreaseofworld population .Thereisevidencethatthegreenhousemadeoftheplastic…  相似文献   

13.
以乙二胺(EDA)为引发核,通过发散法合成1.0~3.0代树枝状聚合物聚酰胺-胺(PAMAM),并以其作为功能涂覆层制备聚酰亚胺(PI)/PAMAM复合膜,考察PAMAM代数对纯CO2、N2及CH4在复合膜中渗透及CO2/N2、CO2/CH4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AM对CO2有明显的选择透过能力,PI/PAMAM复合膜对纯CO2的透过系数及CO2/N2、CO2/CH4的分离系数随PAMAM代数的增加而增大;当涂覆层为3.0代PA-MAM时,复合膜对CO2的渗透系数达到106.6 Barrer,CO2/N2、CO2/CH4分离系数分别达到44.25和58.83.  相似文献   

14.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温室气体N2O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温室气体N2O在大气中含量逐年上升的趋势,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微生物的硝化及反硝化代谢过程是污水处理过程中N2O的主要产生源.从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角度详细论述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的生成机理,并对影响其产生量大小的因素温度、pH、溶解氧、SRT及C/N比等进行详细论述.最后从微生物种群优化和工艺运行的角度出发,初步提出降低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2O逸出量的控制策略,即维持相对较长的SRT,曝气时DO充足,反硝化时保证良好的缺氧条件,并维持系统处于中性或偏碱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用分析纯LiCO3,Fe2O3和NH4H2PO4制得了20Li2O-xFe2O3-(80-x)P2O5系统玻璃,并应用红外和穆斯堡尔谱对其结构和铁的化学结合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玻璃中存在Fe(2+)和Fe(3+)离子,Fe(2+)的配位数为6,而Fe(3+)有4和6两种配位数。随Fe2O3含量的增加,Fe(2+)/Fe比值减少,而Fe(3+)(4配位)/Fe增加,发生[FeO6]到[FeO4]的配位变化,并且出现了焦磷酸盐基团的振动光谱.显然,玻璃的性质与Fe(2+)/Fe和Fe(3+)/Fe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6.
汽油机排气成分的连续测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量并分析了点燃式发动机起动、加速及若干稳定工况运行时排气中CO2、CO、HC、NO、O2的体积成分. 结果表明:在发动机起动时,CO排放曲线上有一个峰值存在,在加速时,有一个峰谷存在;在排气的各成分中,HC的变化幅度较大;在发动机处于宏观稳定工况时排气中各成分亦呈现出一定波动. CO2、CO、HC、NO、O2的波动系数的变化分别为0.007~0.020、0.049~0.288、0.1~0.883、0.03~0.077、0.024~0.123.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氧化铋、碳酸钠、氧化钛、钛酸钡、碳酸钙为原料,制备了二元体系BNBCT陶瓷。研究了CuBi2O4掺杂对BNBCT系陶瓷的介电性能和容温变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CuBi2O4加入量的增加,体系的损耗不断降低,并在3.6wt%CuBi2O4添加量下,制得了在-55℃~250℃的宽温范围内,容温变化率都在±15%以内的耐高温MLCC。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纳米技术法、低温陈化法、加入稀土元素制备了新型的纳米固体超酸催化剂S2O82-/N2O3-ZrO2-Fe2O3以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化学反应作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稀土含量、浸渍液浓度等对S2O82-/N2O3-ZrO2-Fe2O3催化性能的影响,找出了催化剂制备的最佳条件,该催化剂对酯化反应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并具有可重复使用、再生容易、不腐蚀设备、不污染环境等优点,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H2O/CO2组分对氢和乙烯超声速燃烧室性能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评估了H2O与CO2两种污染组分对氢、乙烯超声速燃烧室性能的影响。针对纯净空气和含H2O/CO2污染空气,在来流总温、总压、马赫数、氧气摩尔含量、燃料当量油气比相当的条件下对氢、乙烯超声速燃烧室分别进行了三维、二维燃烧流场数值模拟,其中氢气当量比为0.42,乙烯当量比为0.57。计算中考虑的H2O组分摩尔含量包括7.5%和17.5%,CO2组分摩尔含量为7.5%。最后,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相应实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比较接近,反映的H2O、CO2污染组分影响趋势一致的,计算结果可以有效分辨出污染组分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H2O、CO2污染组分的存在降低了燃烧总温升、燃烧效率,进而降低了燃烧室壁面压力,总体上造成燃烧室性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吸附剂CaO/Al2O3,并采用CO2-TPD、低温氮气吸附脱附、XRD以及FT-IR等方法对吸附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容量法测定了吸附剂在25 oC和70 oC条件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O2在与吸附剂的作用过程中形成了CaCO3;在吸附温度为70 oC、压力为1.0 MPa的条件下,当CaO的负载量为5wt.%时,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最好,吸附量为36.45 mg/g。用D-R模型计算了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热,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研究了复合吸附剂吸附过程的吸附焓变与覆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热随着CaO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吸附过程的吸附焓变随着吸附质覆盖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