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筑系馆的设计应紧跟建筑教育发展及使用需求,本文以国内外优秀的建筑系馆为例,通过对英美建筑学教育模式的精髓及建筑系馆空间特征及其组织方式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相对传统建筑系馆设计类型的发展方向,对建筑系馆室内空间环境特征及其营造的手法进行了探讨,并从专业教室、评图空间、展览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扩展,为国内建筑系馆的设计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筑系馆的专业教室作为建筑系学生的主要使用空间,在设计和使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教室单元的研究和调研,结合设计竞赛来探讨建筑系馆教室单元的空间模式,希望对未来建筑系馆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筑》2006,(8):67-69
文化大学城区部位于台北都会区重要的街道转角,原建筑(非本所设计)兴建后,由于校方取得临西侧道路土地,拟增建教学空间,并更新现有建筑物。工程范围包括新建、增建、立面整修及室内装修4个主要部分。由于建筑物西侧主要立面有建国南路高架桥经过,因此,除功能上的考虑外,希望建筑物整体的外观更具地标性。为不影响原建筑物的使用,设计基本上是以一层“皮”来包被原有的建筑物,主要材料为无框网点烤漆玻璃及铝格栅,能隐约呈现原有建筑的面貌。玻璃交接处装置LED灯,配合教室原本的灯光,在夜间表现出有如灯笼及空间棋盘的效果。新建停车塔在体…  相似文献   

4.
《时代建筑》2007,(4):I0018-I0019
文化大学大厦馆(城区部)位于台北都会区重要的街廓转角.原建物(非潘冀所设计)兴建后.由于校方取得面临西侧道路土地.拟增建教学空间.并更新现有建物。工程范围包括新建、增建.立面整修及室内装修四个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杨皞 《建筑与文化》2016,(4):216-217
建筑教育重视对学生体验及认知能力的培养。建筑系馆是建筑学子专属的体验学习场所,具有体验性。建筑系馆体验性会激发学生对系馆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建筑体验提升自身专业认知和设计能力。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从工业改造、功能空间、生活场所、设计进程四方面分析建筑系馆体验性对系馆内学生建筑体验及学习的作用。体验性在今后建筑系馆的营造中应得到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建筑系馆建设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在分析空间氛围营造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筑系馆空间氛围设计的原则和方向,从而提升建筑系馆空间氛围的设计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筑》2009,(5):80-83
2003年.基本设计/黄明威建筑师事务所成立于台湾台中。专注于开发建筑及设计领域的多样性及可能性。设计作品多以融合都市条件及地景涵构形成的基本空间型态为主,藉以探讨并寻求新的空间内容组成方式。主持人黄明威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及台湾东海大学建筑系。现任教于东海大学建筑系。近作包括东海大学人文大楼(获2004年远东杰出建筑奖“校园特别奖”第2名、2005年台湾建筑奖佳作)、国家财团法人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增建计划f2006年4月完成)、台北大直美丽华诚品书店(2004年11月完成)以及台北市文德派出所(兴建中)等。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高校建筑系馆的发展历程,从气候、地形、空间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建筑系馆的设计因素,并阐述了国内一些典型建筑系馆的设计方法,为今后校园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该体育馆于2003年5月1日动工兴建.2006年9月正式交付使用。原设计为日常教学使用的场馆.兼顾国际比赛需求.2005年被选中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排球比赛馆.2007年9月改造工程竣工。该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1882平方米.屋顶跨度764米。建筑物地上为一层大平台,主赛馆设于大平台上.赛馆净高17米。主场馆为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筑物分二个大区:一区为主场馆.主要为排球比赛大厅、赛前热身馆及运动员、裁判员、赛事组织人员(原体育教研室)和贵宾用房.二区原为学生活动中心.现改造为媒体和场馆运营用房。该馆设计理念先进,符合奥运精神,凸显绿色、科技、人文三大奥运理念。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建筑系馆专业教室存在空间不足的情况,多数设计研究是从二维平面对单个空间进行精细化设计。由于空间既定,这类设计方案实际并没有增加人均使用面积,教室空间使用仍处于不舒适状态。通过对建筑系馆专业教室空间使用研究,笔者发现教室空间在使用面积数量与单位面积使用效率这两个方面存在缺口。文章运用人类工效学理论,增加时间轴的概念并从中挖掘专业教室可利用空间,提出引入专用绘图空间、提高座席利用率从而释放教室空间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