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研究以软溶质型桃果实‘雨花三号’和硬溶质型桃果实‘加纳岩’为材料,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两种不同溶质型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的基本生理变化及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的重要酶α-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核果类果实成熟软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MCP有效延缓了‘雨花三号’和‘加纳岩’桃果实硬度的下降,抑制了‘雨花三号’贮藏前8 d的乙烯释放,对‘加纳岩’乙烯释放的抑制主要表现在贮藏4 d后。1-MCP处理后对不同溶质型桃果实呼吸速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雨花三号’的抑制表现在贮藏前10 d,而对‘加纳岩’的抑制表现在贮藏6 d后。1-MCP处理后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基因和酶活性受到抑制,对‘雨花三号’和‘加纳岩’桃果实贮藏6 d和12 d时酶活性的抑制率均达50%左右,果实软化延迟,进一步证明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作用于细胞壁的降解受乙烯调控。  相似文献   

2.
以软溶质型桃‘雨花三号’(Prumus persica(L.)Batsch,cv.Yuhua3)和硬溶质型桃‘加纳岩’(Prumus persica(L.)Batsch,cv.Jianayan)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溶质型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活性以及线粒体编码的COX 3种亚基(COXⅠ、COXⅡ、COXⅢ)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雨花三号’桃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不断下降,且在贮藏后期伴随着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而‘加纳岩’在贮藏过程中,硬度下降较缓慢,乙烯释放量较少,呼吸速率较平稳。两种溶质型桃果实在贮藏前期,COX活性不断增加,但到贮藏后期,COX活性下降。‘雨花三号’桃果实中COX活性三种亚基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加纳岩’。COX主要作用于桃果实贮藏前期,为果实后熟提供足够能量,贮藏后期表达量降低,活性受影响,机体代谢失衡,线粒体编码的COX与桃果实采后衰老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阚娟  陆燕飞  刘俊  金昌海 《食品科学》2014,35(20):276-280
以软溶质型桃‘雨花3号’和硬溶质型桃‘加纳岩’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溶质型桃成熟衰老过程中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活性以及线粒体编码的COX 3 种亚基(COXⅠ、COXⅡ、COXⅢ)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桃果实成熟前期,COX活性不断增加,成熟后期,COX活性开始下降。‘加纳岩’COX 3 种亚基基因的表达量高于‘雨花3号’,且COX 3 种亚基在桃果实成熟前期表达量较高。说明线粒体DNA编码的COX 3 种亚基主要作用于桃果实成熟前期,为果实生长代谢提供所需能量,到了后期表达量降低,活性受影响,导致果实线粒体内的活性氧积累,机体代谢失衡,呼吸速率增加,线粒体编码的COX 3 种亚基与桃果实成熟衰老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阚娟  王贺  金昌海 《食品科学》2013,34(5):10-16
以软溶质型桃"雨花三号"和硬溶质型桃"加纳岩"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壁多糖组分分子质量分布变化。结果表明:CDTA、Na2CO3和KOH组分多糖的分子质量在两种桃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都发生下降,说明细胞壁多糖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发生了解聚,高分子质量物质向低分子质量物质转变。但两种溶质型桃在多糖组分分子质量的大小、各分子质量组分含量及出现解聚的时间都明显不同,说明多糖组分的解聚方式对桃果实软化过程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果皮褐变是影响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和货架期最重要的因素。本文比较研究了在(8±1)℃贮藏条件下"乌叶"和"兰竹"荔枝果实果皮褐变的差异性及其与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兰竹"荔枝果实相比,采后"乌叶"荔枝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贮藏期间,"乌叶"荔枝果实的果皮褐变指数显著低于"兰竹";"乌叶"荔枝果实的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高于"兰竹",而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低于"兰竹"。贮藏期间,荔枝果皮的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含量和PPO活性不断下降,而POD活性则不断上升,但在同一贮藏期间,"乌叶"荔枝果皮的花色素苷、总酚、类黄酮含量都高于"兰竹",而PPO和POD活性则低于"兰竹"。据此认为,采后"乌叶"荔枝果实较不容易发生果皮褐变与其保持较低的果皮PPO和POD活性而减少果皮花色素苷、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
酶促褐变是影响鲜切果蔬品质及商业价值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究马齿苋提取物在果蔬保鲜方面的应用价值,以鲜切苹果为研究材料,采用质量分数0.05%马齿苋提取物溶液浸泡鲜切苹果5min,在(4±1)℃存放8d。以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力、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力、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分析马齿苋提取物对鲜切苹果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苹果的褐变程度,在降低POD、PPO和PAL活力方面也有明显效果,能够在保证膜完整性的基础上减少细胞膜出现的损伤。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苹果的褐变指数与CAT活力、抗坏血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MDA含量、PPO活力、POD活力、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马齿苋提取物溶液处理的鲜切苹果抗褐变效果较好,同时贮藏后鲜切苹果的抗氧化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7.
张佳俊  曹洪波  贾浩  李丹  陈海江 《食品科学》2015,36(18):247-251
为研究‘保佳俊’果实抗褐化特性,选用‘保佳俊’及与其成熟期相近的8个白肉桃品种(‘霞晖6号’、‘大久保’、‘保佳红’、‘京玉’、‘阿部白桃’、‘大团蜜露’、‘红岗山’、‘燕红’),研究其果肉褐化度及与果肉褐变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霞晖6号’褐变度最高,‘保佳俊’褐变度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抗褐变的‘保佳俊’与不抗褐变的‘霞晖6号’、中度褐变的‘大久保’相比果实中总酚、类黄酮、丙二醛含量较低,并具有较低水平的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具有较高水平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通过不同品种果实褐变度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PPO、PAL活性与褐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类黄酮、丙二醛含量以及POD活性与褐变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软枣猕猴桃品质提升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成2号及海佳2个品种(系)为试材,分析了软枣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间基本品质指标、总酚及类黄酮含量的变化,采用FRAP法、ABTS法和DPPH法动态测定其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比较了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在果实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结果:(1) 2个品种(系)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整体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在色素方面,2个品种(系)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自盛花后64 d起,2个品种(系)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持续增加,同时海佳的花青苷含量也逐步上升。(3)总酚、类黄酮含量及3种抗氧化能力均随果实的成熟而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所有品质指标中,总酚、类黄酮与3种抗氧化能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4)在成熟果实中,果皮的总酚、类黄酮含量均远高于果肉,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2个品种(系)软枣猕猴桃的抗氧化能力均随果实发育而下降,而总酚特别是类黄酮是果实发育过程中影响抗氧化能力的重要物质。果皮是软枣猕猴桃果实抗氧化能力较高的部位,同时也是涩味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以海南"保研-7号"红毛丹果实为实验原料,在其成熟度分别为三、五、七和十成熟(或称为成熟度30%、50%、70%和100%)时采摘;测定了上述红毛丹果实果肉品质及抗氧化活性指标,包括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还原糖、还原型抗坏血酸(As A)及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酶活性,以评估成熟度对红毛丹果实果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七成熟时,TSS含量17.01%、As A含量278.13μg/g均最大、总抗氧化能力151.04 U/g、·OH清除能力79.16%、APX 1.31×104 nmol/(min·g)活性以及CAT 99.86 U/g活性最强,而TA含量最小0.53%、还原糖含量最低57.44 mg/g;而五成熟时,POD活性最大12.22 U/g而PPO活性最小7.33 U/g。综上,不同成熟度的红毛丹果实果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七成熟为海南"保研-7号"红毛丹果实的适宜采收期。本研究结果能为红毛丹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体系的完善及贮运保鲜中的品质保持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无硫复合护色剂减轻冷害的效果,以"水蜜桃"为试材,试验共设3组:非处理桃(阴性对照)、无硫复合护色剂处理桃和1-MCP处理桃(阳性对照),经40 d冷藏后,测定桃果肉中VC、多酚和抗氧化酶的水平和活力。结果表明,与非处理对照组相比,无硫复合护色剂处理下冷藏桃果实的VC含量、多酚水平和抗氧化酶活力,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多酚氧化酶(PPO),均维持较高水平;丙二醛水平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较低。从指标分析来看,无硫复合护色剂在维持抗氧化酶活力和抑止褐变的作用效果优于1-MCP。试验表明无硫复合护色剂处理可通过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力、降低氧化应激和多酚氧化,从而有利于减轻桃果实冷害的发生和果肉的褐变。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质鱼腥草总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取并测定16份鱼腥草材料(含1份峨眉蕺菜)叶片总酚和黄酮含量,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95%乙醇超声提取并测定16份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鱼腥草材料以显色及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成分含量,DPPH、ABTS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16份鱼腥草总酚含量变异范围为7.01~15.0mg/g;黄酮含量变异范围为3.56~11.0mg/g;DPPH法抗氧化值最小为84.7μmol/g,最大为248μmol/g;而ABTS法抗氧化能力的变幅为 78.4~218μmol/g。以总酚和黄酮含量、DPPH法以及ABTS法抗氧化能力进行聚类分析,按欧氏距离大于70可将16份鱼腥草材料分为两类。其中Ⅰ类包含11份鱼腥草材料(含峨眉蕺菜),其总酚和黄酮含量低,抗氧化能力弱。Ⅱ类包含5份鱼腥草材料,其总酚和黄酮含量高,体外抗氧化能力强。总酚、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指标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16份鱼腥草材料总酚、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不同,主要是由于遗传背景所致;且总酚和黄酮含量高,体外抗氧化能力强的材料多为染色体数目大于80者。  相似文献   

12.
采后苯丙噻重氮处理促进梨果实的愈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荣  王斌  姜红  王毅  李雪  司敏  李永才  毕阳 《食品科学》2018,39(9):190-195
研究采后苯丙噻重氮(benzothiadiazole,BTH)处理对梨果实愈伤的促进作用,探讨苯丙烷代谢及抗氧化 酶在愈伤中的作用。以‘玉露香’梨果实为试材,人工模拟损伤后,用100 g/L BTH处理,在常温(20~25 ℃)、 相对湿度80%~85%的黑暗条件下进行愈伤,通过测定质量损失率和损伤接种梨果实的发病率来评价愈伤效果,比 较BTH处理组和对照组梨果实愈伤期间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以及 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BTH处理对梨果实愈伤期间的质量损失率没有显著影响;愈伤期 间,BTH处理组和对照组梨果实的发病率均降低,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 BTH处理降低了梨果实的采后发病率;BTH处理明显提高了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抗氧化酶多酚 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此外,BTH处理还有效促进了梨果实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 累。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处理组梨果实的发病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 关,和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力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采后BTH处理可促进梨果实的愈伤,苯丙烷代谢以及过 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愈伤组织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震峰  朱克花  陈伟  陆胜民 《食品科学》2010,31(18):401-404
为研究臭氧处理对梨果实褐变的影响,采用5.0、2.5mg/L 臭氧水和蒸馏水浸泡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5min后晾干,分别贮于20℃和5℃条件下,对贮藏过程中果实和切片的褐变指数、总酚(TP)含量及与酶促褐变相关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的黄花梨整果与鲜切果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臭氧处理显著降低贮藏5d 后黄花梨整果果心和整个贮藏期鲜切片的褐变指数,维持梨整果与鲜切果较高的总酚含量,对二者PPO、POD 活性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增加梨整果较高的PAL 活性,抑制鲜切梨果PAL 活性。抑制黄花梨整果和鲜切果褐变以2.5mg/L 臭氧水处理为好。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0.2% ascorbic acid (AA), 5 μM nitric oxide (NO), and the simultaneous use of 0.2% AA and 5 μM NO solutions on inhibiting surface browning of fresh-cut peach slices stored at 10 °C and RH 95% was investigated. The browning index, relative leakage rate, microstructure, total phenol content, and activity of the phenol metabolism-associated enzymes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reatment with 0.2% AA, 5 μM NO and simultaneous use of 0.2% AA and 5 μM NO resulted in higher total phenol content, inhibition of PPO and POD activity, reduc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and protection of cell microstructure to maintain compartmentation between enzymes and their substrates. In addition, NO increased PAL activity. The causes of inhibition in the browning of peach slices by NO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干燥方式对菊苣根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菊苣根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阴干、冻干和不同温度热风干燥处理过程中菊苣根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变化、干燥根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提取液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自由基(2,2’-azino-bis(3-eht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 radical,ABTS+·)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确定菊苣根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经不同干燥方式干制的菊苣根总酚含量差异很大,可能是干燥过程中剩余PPO活性和酚热敏性2 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考虑总黄酮、总酚含量2 项指标,60 ℃热风干燥最优,冻干次之,阴干最差。菊苣根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中的总黄酮含量相关性较小,而与总酚含量相关性较大,DPPH自由基、ABTS+·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均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5,P<0.05)。为了保留菊苣根干燥样品中较高的多酚含量,建议采用60 ℃热风干燥法干制菊苣根。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采用热水与蒸汽两种热烫方式对桃进行预处理,研究其对微观结构、酶促褐变及相关品质的影响,确定桃脯前处理的最佳热烫条件。结果表明:随热烫时间(0~80 s)的增加,两种处理方式对桃品质的影响基本一致,表面微观结构塌陷、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钝化失活、质构下降、褐变度减弱、VC含量降低、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上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PPO、POD、硬度、褐变度、VC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总酚、DPPH·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还原能力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热水与蒸汽热烫前40 s内各理化品质变化接近,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热水与蒸汽热烫60 s和80 s的品质变化相关程度较高。总之,相比于热水处理,蒸汽处理能较好地维持桃的品质。当蒸汽处理80 s时,在有效钝化PPO和POD的基础上,仍能维持相对饱满的组织结构和较好的色泽品质,且VC含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是适宜桃脯前处理的最佳热烫条件。  相似文献   

17.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eroxidase (POD), responsible for enzymatic browning, cause technological and also financial losses for producers. Through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the effects of time duration and voltage magnitude using cold atmospheric plasma (CP) were investigated on enzyme activity of banana slices. During CP treatment, PPO and POD activity decreased 70% and 100%, respectively. Total phenol and flavonoid content of the samples increased, particularly as a result of exposure time; which contributed to more than 50% increment in antioxidant activity.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P treatment was obtained at voltage 6.9 kV for 46 s. Vitamin B6 content was higher for optimal sample than untreated one and reached 0.8 μg/100 g. Slight decrease in hardness of treated sample was obtained which was in accordance with porous structure obtained through morphology testing. Considering efficient effect on enzyme inactivation and mild effect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P can be a promising non-thermal process for fresh fruits blanching.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通径分析5种数据分析方法考察1-甲基环丙烯(1-MCP)、二氧化氯、百里酚和乙醇处理对桃果实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乙醇处理可显著抑制常温贮藏4d后桃果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其他处理与空白对照无显著性差异;1- MCP 处理延缓了桃果皮b*值的升高,乙醇处理提高果皮L*值的同时降低了果皮a*值;与空白对照相比,乙醇、1-MCP及二氧化氯处理对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OH能力4个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结合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可知,腐烂率仅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呈显著负相关;对果皮L*值、果皮a*值、果皮b*值的直接效应最为强烈的参数分别是总黄酮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SSC;总酚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具有显著正相关性;总黄酮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及·OH能力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察不同气调方式对鲜香菇的保鲜效果,采用聚乙烯(PE)膜自发气调包装和高CO2控制气调保鲜香菇,以不做任何保鲜处理的香菇为对照,于4±1℃下贮藏20 d,测定香菇的蛋白质、还原糖、抗坏血酸(AsA)、总酚、类黄酮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褐变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气调方式保鲜香菇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较于高CO2控制气调保鲜,PE膜自发气调包装能更好的抑制褐变相关酶POD、PPO和PAL的活性,降低MDA水平,减少蛋白质、还原糖、AsA等营养成分损失,维持较高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延缓细胞衰老进程,进而提高香菇的感官评分,因此,PE膜自发气调包装是一种较好的香菇贮藏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气调贮藏(CA)中库尔勒香梨好果部位为对照,测定锈斑部位的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及总酚类物质含量,分析库尔勒香梨在气调贮藏(CA)中的生理代谢、细胞超微结构与锈斑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发生锈斑部位的PPO、PAL、PPO活性均高于对照,而总酚含量则略低于对照。通过透射电镜发现,库尔勒香梨表皮锈斑与贮藏环境湿度、贮藏时间以及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