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WDM光网络中,在给定一组连接请求后,需要为之建立路由并分配波长,这被称为路由和波长分配问题(RWA)。由于当前光网络中的业务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而光网络中的可用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如何使用合理的RWA算法来优化网络资源的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很多文献提出了基于各种优化目标的RWA算法,也都通计算机仿真的方法测试和评估了算法的性能。计算机仿真是进行算法性能评估的主要手段,但是关于算法仿真的实现,—般的文献都涉及的很少,本文主要研究了WDM光网络中动态RWA算法计算机枋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WDM光网络中,将波长路由算法(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RWA)与服务等级约定(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结合在一起研究,以此来确保高等级业务在传输时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低阻塞率,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3.
4.
5.
在WDM光网络中,物理层上存在使信号传输质量恶化的因素,当信号质量劣化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连接失败,因此有必要在选路和波长分配RWA(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算法中考虑物理层的传输损伤。连接公平性问题是指网络中长路径连接请求的阻塞率表现比短路径差,文中分析传输损伤约束的引入对连接公平性的影响,提出基于传输损伤的动态RWA算法:固定波长配额FWQ(Fixed Wavelength Quota)算法和非固定波长配额UFWQ(UnFixed Wavelength Quota)算法。 相似文献
6.
7.
一种稀疏分光配置约束下的WDM网络多播RWA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波长路由WDM网络中,波长路由和波长分配是RWA算法提高光网络阻塞性能的两个重要阶段和关键技术。文章针对现有的稀疏分光配置约束下的光网络多播RWA算法复杂度高、代价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稀疏分光器配置的RWA多播算法。该算法摒弃传统RWA算法在波长路由阶段就考虑稀疏分光约束能力的惯性思维,论文首次提出在波长分配阶段,才通过多播长转换器实现满足稀疏分光约束条件的分光能力传递。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平均代价和所需波长数目方面都获得了较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9.
在全光网络中,信号沿着光通路在非理想介质中传输时,会引起质量恶化。当达到一定程度时。该光通路不可用。物理层的传输损伤引起连接阻塞。为了提供高质量的连接,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需要考虑信号质量。光信噪比和极化模式色散被认为是主要的限制因素。有两种感知损伤的RWA算法:最优路径算法,最先符合算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