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陕西省山阳安旺铅银矿多金属硫化矿石浮选工艺。结果表明,采用部分混合浮选,铜铅再分离工艺流程可获得铜精矿舍铜25.0%、铜回收率65.39%、吉银3323.2g/t、银回收率40.93%.铅精矿古铅51.59%、铅回收率92.91%、古银490g/t、银回收率27.67%,硫精矿台硫42.90%、硫回收率57.41%、舍银275g/t,银回收率21.65%的浮选指标。银在铅精矿、铜精矿、硫精矿中总回收率90.25%。试验结果可作为小型选矿厂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某含铅锌银矿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乐  黄美媛 《有色金属》2003,55(3):90-92
采用混合浮选和优先浮选工艺处理某含铅锌银矿综合回收银、铅和锌。混合浮选精矿Ag品位5028g/t,银回收率94.11%.铅的回收率90.05%,锌的回收率90.43%。优先浮选银铅精矿含银12929g/t.含铅42.73%.银回收率77.63%,铅回收率80.05%,锌精矿含锌56.56%,锌回收率82.05%.银的富集比和回收率均较高.铅锌综合回收效果也很好。虽然银与铅共生关系较密切,但在优先浮选工艺的锌精矿中银含量仍近1000g/t,因而建议采用混合浮选工艺.通过冶金工艺处理混合精矿,分离和回收铅、锌和银。  相似文献   

3.
对内蒙古含银铅锌矿石进行了浮选分离工艺研究。在查明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矿石特性采用铜铅混选-锌浮选的工艺流程进行选矿试验,从含银310.92g/t、铅6.10%、锌4.95%的矿石中获得含铅76.63%、含银3 659.74g/t、铅回收率为91.50%、银回收率为87.11%的铅精矿和含锌55.48%、含银282.84g/t、锌回收率为89.15%、银回收率为7.34%的锌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银、铅、锌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4.
根据云南某富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矿石性质特点, 进行了铅锌优先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原矿含铅2.56%、含锌1.08%、含银130 g/t的情况下, 可获得铅精矿含铅71.13%、铅回收率为88.45%, 锌精矿含锌50.10%、锌回收率为83.80%的试验指标。与此同时, 银矿物在铅精矿中得到较好富集, 铅精矿含银3384.10 g/t、银回收率为87.25%。  相似文献   

5.
复杂铜铅锌银多金属硫化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娜  李天恩  段珠 《矿冶工程》2011,31(4):48-50
对某复杂铜铅锌银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依据矿物特性, 采用铜铅部分混合浮选、混合精矿铜铅分离、混合浮选尾矿再选锌的工艺流程, 可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3.37%、铜回收率63.99%, 铅精矿铅品位71.68%、铅回收率90.34%, 铅精矿含银1 189 g/t、银回收率78.04%, 锌精矿锌品位52.38%、锌回收率75.98%。试验所获技术指标理想, 为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某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石中有用矿物种类多、结构构造复杂、嵌布粒度细、分选难度极大。针对该矿石特点,采用铜铅混合浮选—铜铅分离—尾矿选锌的工艺流程,在原矿含铜0.20%、铅0.78%、锌1.64%、金1.60 g/t、银65 g/t的条件下,最终可获得含铜20.12%、铜回收率72.32%、含金79.27 g/t、金回收率40.61%、含银3 488.93g/t、银回收率为41.73%的铜精矿,以及含铅50.26%、铅回收率86.69%、含金28.46 g/t、金回收率27.29%、含银1 720.75g/t、银回收率为38.53%的铅精矿和含锌51.20%、锌回收率为83.64%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青海某低品位复杂难选铅锌矿石的选矿工艺,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5%的情况下,采用铜铅混合浮选—混合精矿铜铅硫分离—铜铅混浮尾矿浮选选锌流程处理矿石,可获得铜品位为14.20%、含金26.77g/t、含银466.40 g/t、铜回收率为16.55%的铜精矿,铅品位41.22%、含银63.60 g/t、铅回收率为69.92%、银回收率为16.84%的铅精矿,锌品位为40.96%、含银53.40g/t、锌回收率为67.04%、银回收率为23.13%的锌精矿,以及硫品位为38.41%、含金13.92 g/t、含银163.90 g/t、硫回收率为14.16%、金回收率为23.71%、银回收率为15.92%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8.
山西某含金多金属硫化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银金矿、黄铁矿,其次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等少量;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钾长石、绢云母等。金主要以银金矿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银主要以含银硫化物形式存在,铅主要以方铅矿形式存在,锌主要以闪锌矿形式存在,黄铁矿作为金、银的主要载体矿物之一,其粒度较粗。现场采用碱性环境下优先混浮金铅,再浮选锌的流程回收金、银、铅、锌,不仅金回收率较低,且铅、锌精矿互含严重。为确定该矿石的高效、合理选矿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情况下,采用尼尔森选矿机重选选金,重选尾矿偏碱性环境下1粗1精1扫金铅混浮,金铅混合精矿1次浮选分离,混浮尾矿1粗2精1扫浮选选锌,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金品位为264.53 g/t、含银1 042.50 g/t、金回收率为49.67%、银回收率为5.67%的重选砂金,金品位为42.35 g/t、含银998.36 g/t、含铅21.31%、金回收率为24.78%、银回收率为16.93%、铅回收率为23.61%的浮选金精矿,铅品位为59.61%、含金23.10%、含银3 745.20 g/t、铅回收率为63.08%、金回收率为12.91%、银回收率为60.68%的铅精矿,以及锌品位为46.35%、锌回收率为88.21%的锌精矿,较好地实现了金、铅、锌、银的分离与回收。浮选前增设尼尔森选矿机回收金和更弱的碱性环境、更高效的锌矿物抑制剂TQ11是实现金高效回收、解决铅锌精矿互含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疆某富铁铅银矿石氧化率高,矿石性质复杂,易泥化,导致有用矿物的有效回收异常困难。试验根据矿石特点,采用优先浮选工艺流程,组合用药强化铅、银回收,最终获得了铅品位60.12%、含银1 536.68 g/t,铅、银回收率分别为17.31%和61.55%的硫化铅银精矿和铅品位58.10%、含银2 569.97 g/t,铅、银回收率分别为36.83%和22.67%的氧化铅精矿,实现了铅和银的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0.
郭灵敏 《矿冶工程》2022,42(5):81-85
对缅甸某铅锌银多金属氧硫混合矿进行了选矿流程方案试验,遴选出优先浮铅-活化选锌-硫化黄药法浮选回收氧化铅工艺方案,闭路试验可获得铅精矿铅品位52.25%、含银1 732.52 g/t、回收率分别为65.96%和78.28%,锌精矿锌品位43.82%、含银209.56 g/t、回收率分别为79.15%和11.90%,氧化铅精矿铅品位35.62%、含银215.55 g/t、回收率分别为11.16%和2.42%。2种铅精矿综合铅品位48.94%、总回收率77.12%,含银1 430.97 g/t、回收率80.70%。  相似文献   

11.
在对黑龙江某多金属矿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了多金属混合浮选条件试验,在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技术条件下,采用1粗2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的混合浮选流程处理,可获得金品位为19.49g/t、回收率为95.51%,银品位为70g/t、回收率为91.04%,锌品位为7.81%、回收率为97.30%的混合精矿,且铜、铅在混合精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某含银复杂多金属矿含银310.92g/t、铅4.65%、锌4.95%、铜0.44%、砷0.37%。矿石中铜、铅矿物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分离难度较大。经过多方案比较,采用了"铜铅部分优先浮选-铜铅混合精矿分离-铅、锌、砷顺序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的铜精矿中铜品位17.56%,铜回收率53.95%,银品位4 578.65g/t,银回收率20.20%;铅精矿中铅品位75.29%,铅回收率88.48%,银品位3 706.26g/t,银回收率65.85%;锌精矿中锌品位55.67%,锌回收率89.78%,银品位285.16g/t,银回收率7.38%;砷精矿中砷品位12.45%,砷回收率72.3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某银矿试验矿石的特点,以及采用银铅锌混合浮选工艺所取得的选别效果。混合浮选精矿含银171009/t、银回收率91.96%、铅+锌含量61.35%、二氧化硅含量为3.89%,精矿产品可直接销售冶炼厂。为该银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对黑龙江某铅锌伴生银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铅锌硫依次优先浮选流程,可以实现铅锌的高效分离,并可将大部分伴生银矿物富集到铅精矿中。闭路试验获得铅品位65.83%,回收率为93.12%的铅精矿,锌品位为51.10%,回收率为89.24%的锌精矿,硫品位为46.03%,回收率为33.35%的硫精矿,铅精矿含银品位为1 105.50g/t,银回收率为86.27%。  相似文献   

15.
浙江某银铅锌多金属矿石铅、锌、银含量分别为1.10%、3.70%、84.50 g/t,铅、锌主要以硫化铅、硫化锌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充分回收矿石中的有价元素,采用优先浮选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确定的最终工艺流程为1粗3精2扫选铅、1粗2精1扫选锌、1粗1精选硫,最终获得铅品位为46.40%、铅回收率为81.02%、含银3 300.00 g/t、银回收率为75.17%的铅精矿,锌品位为4800%、锌回收率为88.17%的锌精矿,以及硫品位为36.70%、硫回收率为50.98%的硫精矿。较充分地实现了矿石中有用矿物的回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低品位铅锌硫多金属硫化矿石的性质特点,经过浮选工艺小型试验研究,采用粗磨—全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铅锌(硫)分离的原则流程,能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最终获得含铅58.48%,含锌5.62%,含金15.97 g/t,含银12 896.75 g/t,铅回收率77.18%,金回收率35.23%,银回收率80.46%的铅精矿;含铅0.13%,含锌57.85%,含金0.87 g/t,含银196.79 g/t,锌回收率88.95%的锌精矿;含金3.91 g/t,硫42.36%,金、硫回收率分别为46.41%和59.15%的硫精矿,实现了资源综合回收,从而为合理开发该矿石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川某硫化铅锌矿现场工艺存在铅锌分离困难,铅精矿含锌较高,铅、银回收率低等问题。为改善现场分选指标,在对该硫化铅锌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选矿工艺试验。化学多元素分析表明:矿石铅、锌、银含量分别为1.03%、6.28%、37.16 g/t,矿石主要组成矿物为闪锌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以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为主。选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在中性环境下1粗3精1扫选铅,高碱环境下1粗1精1扫选锌的浮选工艺,可以得到铅品位57.45%、含锌6.09%、含银501.58 g/t、铅回收率71.17%的铅精矿,锌品位53.11%、含铅0.95%、含银235.11 g/t、锌回收率93.45%的锌精矿。与现场指标相比,选矿工艺段数明显减少,同时铅精矿铅品位提高了12.11个百分点,铅金属回收率提高了12.46个百分点,并且赋存在铅精矿和锌精矿中银的金属回收率提高了61.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新疆和田某含银铅混合矿,矿石中主要银矿物包括自然银和硫化银,以及部分被铁包裹的银矿物;主要铅矿物为白铅矿、铅矾,少量方铅矿,铅氧化程度高,氧化铅与褐铁矿之间、银矿物与铅矿物及褐铁矿之间嵌布关系复杂。针对该矿的矿石性质,开展条件试验后,确定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占85%的条件下,采用硫化矿优先浮选—氧化矿硫化浮选工艺流程回收该矿石中的银和铅,硫化矿浮选段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获得硫化矿铅银混合精矿A,含铅62.13%、铅回收率18.04%,含银16 863.68 g/t、银回收率65.99%;氧化矿硫化浮选后获得氧化铅精矿B,铅品位57.14%、铅回收率36.39%,其中含银2 679.69 g/t、银回收率23.00%。总精矿铅品位为58.70%、铅回收率54.42%,银品位7 121.33 g/t、银回收率88.99%。选矿指标良好,可为该类型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9.
推荐用亚氨基甲胺亚磺酸作为浮选含银的多金属矿石的硫化剂。试验证明应用亚氨基甲胺亚磺酸可以提高泡沫产品银的回收率12.99%,精矿银含量提高29.2克/吨。精矿中铅的品位和回收率相应提高1.12%和3.84%。  相似文献   

20.
王伟 《现代矿业》2020,36(2):67
某低品位银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含银74 g/t、铅0.36%、锌0.82%。银矿物以脆银矿和辉银矿为主,铅矿物以方铅矿为主,锌矿物以闪锌矿为主,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其次是白云母、绿泥石和钾长石。矿石中银铅锌矿物均部分被氧化,大部分铅锌矿物嵌布粒度较粗,少部分嵌布粒度微细,银在铅、锌、硫等矿物中均有分布,且嵌布粒度较细。为确定矿石的选矿工艺,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55%的情况下,采用银铅混浮再浮锌最后选硫工艺处理矿石,可获得含银8 515 g/t、含铅51.64%、含锌4.61%、银回收率42.41%、铅回收率56.04%、锌回收率2.15%的银铅精矿,含锌45.47%、含银1 692 g/t、含铅3.48%、锌回收率69.63%、银回收率27.71%、铅回收率12.42%的锌精矿,以及含硫43.79%、含银781 g/t、硫回收率10.56%、银回收率5.63%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