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因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人口、资源、环境与食物的矛盾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战略。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首次提出“2000年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荷兰政府联合召开的国际农业与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关于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的登博斯宣言”。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相似文献   

2.
绿色食品与食品生产质量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食品”在中国应运而生。中国发展绿色食品,是从选择、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在种植、养殖、加工过程中执行特定的技术规程,限制或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及其他有毒有害生产资料,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监控,以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03年6月底,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已达1929家,产品总数3427个,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一个有相当市场影响力的食品质量安全品牌。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的特点和绿色食品在维护食品质量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绿色食品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已经逐步显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且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现念乃至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绿色食品的渴望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绿色消费群体。到2004年,我国已开发了包括粮油蔬菜果品、饮料畜禽蛋奶,水产等14大类240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建藏了千余家绿色食品企业和100多个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以及百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县形成了绿色食品供给的庞大体系,绿色营销的市场环境已经开始连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徐兴利 《中国食品》2010,(22):68-69
“绿色食品”不仅是客观环境的要求,也是广大消费者的心声,但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还是比较慢的。而国外更是以此设置“绿色壁垒”给我国的农业、畜牧业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些事情都值得我们对国外发展“绿色食品”的现状、趋势及经验进行深思。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状况及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的开发,重点指出绿色食品在包装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呼吁绿色食品必须以绿色包装为保障,加强二者的链接与配套工程,保护食品质量与环境资源,提升人们食用安全,优化居住环境,推动生产经济向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绿色食品消费已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与之极不协调的是,许多绿色食品却没有相应的绿色包装,相当比例的食品至今仍在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托盘、透明的塑料包装膜或聚氯乙烯塑料包装袋进行包装。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包装没有统一的要求,大部分绿色食品没有采用绿色包装,有些甚至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做包装。绿色包装已成为发达国家阻止我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挡箭牌,因此,在我国包装行业推广“绿色包装”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绿色食品的推出是在上世纪8O年代,而它出现在中国市场的出现也已经有近十五年的时间。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商场超市里,绿色食品早已成为食品货架上的主角,并且还设有绿色食品的专卖区域,绿色食品业已成为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必备和首选。当国外绿色食品消费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的步伐显然相对慢了许多,12亿人口的中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只有20OO多家,而我们平时能在自己的超市里买到的绿色食品只有仅仅几十种,绿色食品与中国老百姓真是若即若离,在洋超市正大张旗鼓进入中国的日寸候,我们又该作何感想呢?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进国内著名的连锁百货超市,听一听经营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绿色食品对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及实地访谈的方法对洛阳市居民绿色食品的认知度、消费频率、消费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对影响洛阳市居民绿色食品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美国食品补充剂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食品补充剂的发展近十几年 ,尤其近几年 ,所谓“健康食品”、“疗效食品”、“功能食品”等在美国和世界各地都有长足发展。由于这类产品的确切定位和使用还不肯定 ,而且特别要避免与普通食品 ,尤其是药物混淆 ,所以美国官方提出一个中性名称———食品补充剂 (foodsupple ment)来统称这类产品。由于人们对于健康观念的增强 ,希望健康长寿 ,自然对那些“有益”健康的产品倍感兴趣。若干年前 ,美国绝大多数人仅相信“体育锻炼”才能健身。美国威斯康新州盛产品质良好的人参 ,东方人称其为西洋参 ,但在当时 ,相当多美国人不…  相似文献   

11.
福建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绿色食品经过12年发展,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面向新世纪,伴随着绿色食品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它将为改善人民生存环境质量,维护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保障城乡人民食品安全作出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将对福建经济增长方式、人们的消费观念,乃至国家饮食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一、福建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和现状(一)发展绿色食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食物的安全性问题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绿色食品正好切合人们的这一要求。据有关部门对福州调查显…  相似文献   

12.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绿色食品的包装却让绿色食品的“绿色”打了折扣。文中介绍了几种绿色食品的绿色包装,旨在说明绿色包装对绿色食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绿色食品在我国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绿色食品的包装却让绿色食品的“绿色”打了折扣。文中介绍了几种绿色食品的绿色包装,旨在说明绿色包装对绿色食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宋军 《粮油加工》2002,(2):36-37
介绍了目前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状况及新型绿色包装材料的开发 ,重点指出绿色食品在包装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呼吁绿色食品必须以绿色包装为保障 ,加强二者的链接与配套工程 ,保护食品质量与环境资源 ,提升人们食用安全 ,优化居住环境 ,推动生产经济向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绿色食品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阶段迈进,人们的食物消费由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由吃饱向吃好、吃得营养、吃得卫生方面转变,食物的安全性问题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绿色食品产业正是在这种消费潮流和市场需求作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经过10多年的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迈出了坚实的脚步。面对我国国民经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阶段迈进的步伐加快,面对我国绿色食品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绿色食品在改善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绿色食品标准参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介绍,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已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依据、以质量认证为基础、以商标管理为手段的管理和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 受到崇尚自然的社会风气的影响,食用无污染和对于人体健康有益的绿色食品,已成为当今人们的选择。 绿色食品的机制1972年有机农业国际联盟(IFOAM)在德国成立,组织生产、控制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食品。到1990年该  相似文献   

18.
概要阐述几种绿色环保食品包装材料的特性、优势及应用情况,并探讨其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开发绿色食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处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阶段,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质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食品的需求不仅仅是结构的多样性,而且日益注重质量,尤其是对食品卫生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绿色食品因其在生产过程中,对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或限制,因此选择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绿色食品,就成为人们安全消费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个别大城市已有…  相似文献   

20.
协调环境与消费关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协调环境与消费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直要保障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首20世纪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变化有两个:一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从而满足了急剧增加的人口对食物的基本需求,加速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二是人类自身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上述两个变化实质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和谐的,则会提高人类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