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7)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主体,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举债方式不断创新,隐性债务比例上升,政府资源、资产和债务信息披露存在缺陷,债务风险不断聚集,防控难度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基于宏观管理视角,应对症下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产生的根源;多方努力,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3):175-176
从新中国成立到实行分税制改革期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统一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只是上级财政计划的执行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务,当时国内学术界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也只是关注国债立法的问题。1994年国务院宣布进行分税制改革以后,造成地方政府财力相对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才逐渐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众多学者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纷纷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以研究,基本集中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地方政府债务特点以及风险、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和建议等方面的研究上,本文将在这四个方面进行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由于我国的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举债,地方政府承受着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压力和庞大的建设资金需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主要通过融资平台来筹集资金,但同时这也是地方债务的最大风险所在,直接威胁着地方政府财政的安全,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来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
从1994年财政体制改革开始,地方政府在事权扩大时财力却不断收紧,地方政府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为地方政府履行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等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地方经济增长和完成地方事务。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各种不规范的渠道广泛举债,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剧增,成为焦点问题。在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期国家地方政府管理债务的有益经验之后,提出了改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实现制度化管理,建立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3):70-7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积聚,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隐患。虽然地方政府已经剥离了投融资平台债务以及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但是投融资平台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城投公司债务存量是影响其转型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化转型时期,有效防范和治理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对实现平台公司顺利转型及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公开发债的数据深入分析投融资平台转型期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地区的投融资平台风险由中度风险向高风险演变,风险增速呈现递增趋势,平台债务风险的不断积聚值得高度警惕,尤其是西部地区;平台债务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地区,其债务风险与地区发展水平大致呈现负相关关系;基于平台债务风险的区域积聚现状,未来防范平台债务风险的重点应在区域联防,防范平台风险集中爆发。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防范和化解地区平台债务风险,这在平台公司实现顺利转型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从政府层面看,土地出让金、固定资产投资及财政分权度对平台公司转型产生显著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实施"开前门,堵后门"的政策,规范政府融资模式,转变融资观念;在改革官员激励机制方面,必须破除唯GDP论;继续完善财政体制,将事权与财权相匹配,可采取"适当下放财权并上移事权"的组合措施;投融资平台公司要切实改革自身的内部治理结构,打破与政府的依附关系,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实现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融资运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源于分税制改革以后的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政府通过直接出让、债务等方式以土地作为媒介进行融资。土地融资推进了城市基础建设,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繁荣;但由于缺乏监管,现行的土地融资模式有不可持续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规范土地融资行为,加强风险监管,同时,拓宽政府融资渠道,促进融资行为市场化。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5)
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与土地价格泡沫构成了风险循环,在这个风险循环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稀缺性土地减少与隐性债务显性化"与"融资需求刚性"。偿债高峰伴随房地产需求下滑、流动性趋紧导致的市场融资利率上升、土地市场制度改革导致的定价权转移等因素都对这个风险循环构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价格泡沫的风险循环无法长期持续,"稀缺性土地减少与隐性债务显性化""融资需求刚性"将导致地方政府负债率不断提升、土地价格刚性不断强化甚至"泡沫化"。当面临偿债高峰叠加房地产需求下滑、市场融资利率上升、土地市场制度改革导致定价权转移等冲击时,应恰当应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6)
欧盟"财政契约"的主线功能在解决欧洲债务危机中发挥显著的作用。从欧盟"财政契约"制度下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博弈,引发我国对地方财政特别是债务问题的高度关注。从欧盟"财政契约"的目标调控对化解我国地方债风险带来如下启示:应重估货币一体化与财政个别化的隐患,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配比,把握好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监管尺度,渐进强化政府债务风险意识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3)
我国的金融债务风险显著增大,并且未来的潜在风险更加严重。由于地方政府自身的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大,这种风险会直接的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与政府自身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极其有必要对我国的金融债务风险进行研究,提出化解与防范这些的策略,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化解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规模控制、预警技术等路径内生于债务的货币工具属性,遮蔽了对政府能动性的关注,即政府治理能力作为地方债务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被疏漏。地方债务风险的产生不限于初始防范与债务化解,举债者的承载能力不足、用债中的注意力分配失衡、化债中的弱化创新发展挤占了公共资源,债务监督评估的单向驱动力加剧了地方债务风险的延伸。而地方政府过程性治理能力,受政治体制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共同形塑,以往地方政府作为风险主要承担者的观念需要重新审视。因此,应系统识别县域发展环境,债务计划限额适当倾斜;落实上级价值规范引导,培育外部信息吸纳机制;着力县域财政守正创新,建立持续性硬预算约束;拓展县域债务监督形式,构建社会参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为挤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负债经营,政府债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面对此种情形,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积极化解风险,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试图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入手,以寻找应对和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0)
财政分权机制下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必然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本文通过建立四维度12个指标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浙江省X市政府债务风险进行了评估,进一步从举债权限、规模控制、风险预警和监管角度探析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提出优化政府机构,考核机制;深化财税改革,完善投融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20,(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问题。文章在分析2013—2017年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状况的基础上,运用KMV模型,通过对黑龙江省地方政府2015—2017年相关债务和财政收支数据实证研究后发现: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可能性较低,债务规模处于适度安全范围。然而,近两年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不断增长,财政收入却出现下滑趋势,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构建2015—2020年债务余额及安全偿债规模的双指标债务风险预警体系、设立债务风险防控委员会、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和处置债务危机三级响应机制等措施,探索化解黑龙江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1)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减轻地方财政压力,我国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频频举债,但地方政府债券是把双刃剑,在发行初期会推动当地经济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共同增长,长期来看则会给财政和金融带来系统性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券2009年开始试点,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机制亟待健全。由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国际经验来探寻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的完善措施,力求稳定经济和债务的协同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0)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紧,地方政府融资受限,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选择。但PPP项目操作流程复杂,在我国发展不成熟,风险分担不合理可能引发政府财政支付风险。作为财政资金管理部门,央行国库管理也间接承担着风险。从国库管理视角出发,利用央行国库数据以及修正的TOPSIS法对风险分担情况进行研究,确定风险承担顺序以及政府承担风险的深层次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议,意在为PPP项目风险合理分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财政收入增幅趋缓,政府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责,财政支出责任已形成无限化的趋势,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和运行风险。同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也一直困扰地方经济发展。只有广开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厉行节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地方财政才能走上均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
近期世界各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陷入政府债务危机之中,中国当前也面临着巨大的地方债务风险之中。为何地方政府会积聚如此大的债务风险?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明确地方债务的由来,如何正确应对地方债务风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地方债务风险成因进行简短的试探性剖析。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5)
<正>一、财政经营性资金资本化管理的背景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2009年以来,在国家刺激经济复苏一系列政策牵引下,地方政府依托资源垄断优势和政府信用,纷纷建立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大量债务融资活动,用作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这一独特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缓解了地方经济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在落实政府意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政府投融资平台数量和融资投资呈现超常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开始逐渐显现。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万亿元人民币。考虑或有债务后,全国各级政府债务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万亿元。为此,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9)
2008年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大规模的债务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财政正常运行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文章指出导致巨大地方债务规模的问题为,信息不对称、预算软约束和融资平台不规范,并针对这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过度增长,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4)
文章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剖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核算不准确、不能完整披露债务信息问题,提出通过完善地方政府会计债务要素核算方法和内容,调整政府资产负债表,增加报表附注内容及公开地方资产负债表等措施,提高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使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处于广大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督促政府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