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言语幽默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从语用策略角度出发,研究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以及礼貌原则在幽默言语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幽默语例,发现交际者对言语行为言外之意的故意曲解,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或是礼貌原则,刻意遵守礼貌原则等方式都会产生幽默效果。从语用策略角度研究言语幽默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中英言语幽默的欣赏能力,培养幽默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日常交际过程中,听者有时明明知道说话人的真正意图及话语涵义,但是出于某种目的却刻意曲解说话者的意思。我们把这样一种现象叫作刻意曲解。刻意曲解是一种有效的策略,在英语中,人们使用刻意曲解来实现沟通目标,确保沟通的顺利进行。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为刻意曲解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理论中的挽回面子,避免尴尬,避免羞辱,避免不利的推论等方面可以解释使用刻意曲解的动机。本文通过情境举例的方式对刻意曲解的语用动机做出阐述和说明,以期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刻意曲解,提高人们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也谈刻意曲解》一文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该文判断有无刻意曲解的标准不完善;二是该文认为刻意曲解是误解的一种。认为判断有无刻意曲解还需考察交际双方的认知能力;刻意曲解从误解研究的桎梏中脱离出来后不应再当作误解来研究,它应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揭示了刻意曲解的形成机制。包括说话人的话语因素、交际双方的认知基础、听话人的主观需求、刻意曲解的心理历程。这四个因素缺一不可,它们结合必然导致刻意曲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思想,结合几则中英文的实例,试图揭示隐藏在言语幽默生成过程背后的动态过程。分析表明,概念整合理论具有解释实时构建非传统意义上的新颖意义的特性,在阐述言语幽默的认知机制方面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情景喜剧因为其诙谐幽默的言语而广受人们的喜爱。本文运用语用预设理论,对《生活大爆炸》中的语料进行分析。根据语用预设的主观性、隐蔽性、合适性、单向性和共知性的特点,从巧置预设、曲解预设、取消预设、误解预设和更换预设等语用预设策略来解释《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产生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由于错位交际与刻意曲解具有共性,即两者都以对说话者交际意图的正确理解为基础,敌前者常常又被纳入后者的研究之中。在区别这两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探讨了错位交际的评判标准及其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由于错位交际与刻意曲解具有共性,即两者都以对说话者交际意图的正确理解为基础,敌前者常常又被纳入后者的研究之中。在区别这两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探讨了错位交际的评判标准及其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用角度,运用语境理论及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的互补性,提出玩笑话语的产出及其理解机制模型。文学作品中玩笑话语的产出及其理解都受制于语境,其中关联是前提,语境是制约因素,空间冲突和空间转接是桥梁,推理贯穿了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幽默言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它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情况。通过介绍语用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论:合作原则、语用预设和言语行为,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幽默言语,探究语用规律与幽默的关系,使人们了解幽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语用问题,幽默的成功解读特别依赖语境,依赖于言语的蕴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分析了幽默言语的生成机制,一方面语用动机的模糊化有助于幽默言语的产生;另一方面幽默言语有赖于语用模糊和语境.  相似文献   

11.
以 RT, Experientialism 和 CB为视角来探讨英语句子照应解读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提出句子照应不仅源于关联理论和经验主义认知,同时也有赖于概念整合与突显结构,彼此互为关联与补充,提出了一个句子照应的语用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2.
幽默言语,往往言此而意彼,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形式,让人在回味和顿悟中领会幽默的奥秘,然后发出会心的笑声。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语言实现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理解过程。本文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出发,从空间输入、空间对接、空间冲突、空间转接、空间合成、空间核实六大心理机制来阐释幽默言语的心理实现过程,由此认识到幽默言语的实现依赖于对空间冲突的正确解读。  相似文献   

13.
语用否定,从语用层面来说,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语言技巧出现的,表达了特殊语用效果。旨在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关联理论、顺应理论对语用否定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词多义是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英语的一大特色。概念隐喻理论指出,一个词语诸多义项不是任意的关联,隐喻是词义变化的重要方式,是词义扩展的重要理据。教师帮助学习者了解多义词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对词汇多个义项的记忆将不再是孤立的,割裂的,从而大大减轻其记忆负担,激发词汇学习的兴趣,促进词汇习得。文章通过大量的隐喻实例,并借助意象和思维导图等思维工具论述如何将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具体运用于大学英语多义词的教学,希望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不仅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在这三种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以便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16.
在处理法人与法人代表的关系上,存在代理说、代表说及混合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代理与代表的认识不够透彻以及立法上的欠缺。本文从代理与代表产生原因、二者的理论区别对比各自的优缺点,得出代表说在处理法人与法人代表之间关系上的合理性,并对法人代表制度的设计提出初步的轮廓。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言学的涉身体验观对语言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人类基本体验相关的身体部位、空间和感知等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以概念隐喻理论和基于使用的构式理论为基础,选取英语味觉域的四个形容词(sour,sweet,bitter,spicy)为研究对象,运用Sketch Engine检索工具分析它们在BNC语料库中的主体分布和谓语句构式.研究发现:英语形容词谓语句构式的单一性(SCC结构)使得味觉域形容词意义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隐喻机制,形容词原型体验的差异导致了隐喻拓展的不同,形容词谓语句构式对隐喻拓展会产生一定的激励和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的数百首诗歌在这一经典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诗歌中大量出现的"花"隐喻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红楼梦》诗歌中"花"这一实体隐喻及译文进行解读,对比了原作者在构建"花"隐喻与译者在翻译这些隐喻时的认知整合过程,从而发现译者受翻译目的和语言文化的影响在解读和翻译隐喻时存在些许问题。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英语和汉语疑问范畴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然后以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论(Ind irect Speech Act Theory)和推理论(Inference Theory)为基础,在语用学视角下对疑问句进行分类管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