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诗与画异形同体,诗要描绘出画意,画要营造诗境。用文字营造画意,就要借鉴和运用一定的绘画元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田园”、“山水诗”巧妙地用文字呈现了绘画的形和神、空间和意境。  相似文献   

2.
宗白华美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艺术美学,他的绘画美学是其整个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绘画美学是通过对中国绘画艺术传统的诠释与拓新而建立起来的,他系统诠释了中国画艺术特征是诗书画乐"本一体",中国画艺术造型即非科学的"灵的空间"的诗性创造,中国画艺术精神体现为"空灵与充实"的辩证把握,中国画艺术妙境产生于"虚实相生"的审美表现。他的绘画美学以中西绘画艺术比较为视域,以探索中国绘画艺术意境为旨归,以解决中国绘画的虚实问题为中心,以对中国传统画学的创造性转换为着力点,建构起了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美学体系,因此开启了中国化、时代化的绘画美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高翔绘画接续石涛,为“扬州八怪”中的杰出者,但其绘画理论并未得到深入研究.高翔的绘画用笔洗练,构图疏远,意境幽深.结合高翔的画作和题画诗,我们可以看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画为书余”说.高翔强调画者自身的内在修养,达到“韵胜”的关键也在于“冷处禅”.“画为书余”说体现了高翔追求古朴淡雅、抽象写意的艺术理念.“画为书余”说近承石涛,远承赵孟頫等人,这一理论与其淡泊名利的童真性格以及佛理学识相关.  相似文献   

4.
绘画创作过程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很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进行归纳和解析.引入“编”“导”“演”理论不仅便于解析绘画创作过程,而且有利于绘画创作教学.解读了绘画创作中“编”“导”“演”的内涵,分析了“编”“导”“演”理论对绘画创作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绘画创作“编”“导”“演”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安徽古村落宏村的规划布局与建筑的美学艺术。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形,宅居栋宇鳞次、庭院相贯、雕饰如画。宏村的规划与建筑不仅是人们对物质的需要,更是满足人对精神的需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在使用与美学欣赏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绘画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把诗与画进行了自然的融合,把本体语言和文学语言有机地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让"再现自然"的绘画与"言志"的诗歌组成了国画艺术的特殊性形式.这种特色所体现出来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才情.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清代学者对明代诗歌批评界相互攻讦现象的批评、对宋代诗论“党援”“矫激”现象的批评、对历代诗话价值的评论.认为清代的一些学者对诗歌批评的价值已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他们认识到了批评可以影响诗歌创作风格,指导诗歌创作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世道人心,端正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清代学者对明代诗歌批评界相互攻讦现象的批评、对宋代诗论“党援”“矫激”现象的批评、对历代诗话价值的评论.认为清代的一些学者对诗歌批评的价值已有比较深入的认识:他们认识到了批评可以影响诗歌创作风格,指导诗歌创作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世道人心,端正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9.
“虚与实”和“黑与白”在哲学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山水画中“虚实”、“黑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宋代山水画“黑、白”与“虚、实”之间不同的构成关系,产生了两种经典的绘画风格一“简洁空灵”与“雄强浑厚”;宋代山水画中“画内之虚白”的讲究,追求的是无尽的“画外之虚境”。  相似文献   

10.
国画大师张大千一生植根于传统,但又不断创新,勇于创新.张大千绘画的创新不止是笔墨与色彩的解放,更是探索和发展绘画新语言在中国画中的应用.他从早年开始关注绘画艺术中的“光”语言,一直探索和发展“光”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表现形式,晚年开创墨色酣畅、光雾烟霭、气韵生动的泼墨泼彩画,实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伟大革新.  相似文献   

11.
结合具体画作考察了林纾花鸟画创作3个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林纾的花鸟画兼收并蓄元明清画法,超越地域界限,冶“京津”“海上”诸派画法于一炉。而且,无论是早年习画期,抑或是风格形成期,还是成熟期的花鸟画作品,无不折射出特定历史时空的他的个人思想感受。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水彩画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彩画借鉴传统绘画,形成具有重意境、尚水韵、崇空白、扬色而抑彩、纳中和之美、展人品之魅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林纾在书画艺术上的成就长期被忽视。考察林纾的绘画经历,分析其创新之处,认为他在绘画上有三大特点:一是师承有自而重造化自然;二是挥毫越甲子,勤于作画;三是笔墨独特,自创新法。此外,题画诗和画论亦是林纾独特而有价值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4.
明代文人画大师董其昌以禅入画,以画喻禅,画与禅在他的画里没有了界限,已完全融为一体。文章以禅学的眼光审视董其昌的绘画美学,并从思想的妙悟性、现实的超越性、表现的简洁性、精神的写意性、境界的空灵性、意趣的平淡性、形式的抽象性、绘画的圆融性等8个方面探求禅宗美学对董其昌山水画所产生的深层影响,进而探讨了禅学与画理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儒家美学一贯重视学的社会功用,欧阳修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极为重道且关心“百事”、重视个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和散审美特征:有旋律的意境--富有音乐的旋律和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京派小说的总体艺术风格是平和而淡远,带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为营造诗一般的美好境界,京派小说从写作内容到表达方式,尤其是在创造诗一样深邃优美的意境等方面,都做了创造性的探索与努力.诗美特征构成了京派小说作品的内在张力,使作品具有超乎作品表面的丰富而深远的涵义.  相似文献   

17.
解读了陈子庄的艺术人生及其水墨作品的精妙笔法、幽远意境和乡土情怀。其山水、花鸟画以独特清新的风格、清简邃远的意境、生动别致的造型和典雅精深的笔墨卓立于20世纪后期的中国画坛,在当代中国画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巴蜀画派的代表,陈子庄的绘画成就和艺术地位举世公认,其影响力推进了当代中国画的艺术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流行乐坛上有一类成功翻唱或化用古典诗词的歌曲,赢得了大众的青睐。那些传唱不衰,历久弥新的歌曲,不仅是歌手个人的魅力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它的歌词——和律谐韵、朗朗上口——大量化用人们熟悉的古典诗词,营造情境的同时表达了一种普遍适合于中国人情感特点的内容。本文拟就流行歌曲用古典诗词中的意象造境现象为例来说明古今"意境"之不同。  相似文献   

19.
古今山水画杰作无不从中溢出浓厚的诗意美,正是诗意美使得山水画具有"韵外之致"、"境外之情",深化了山水画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即是指画的情与景的结合达到了高度的完美,即情景交融,构成一种发人联想、耐人寻味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