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互文性理论对《法国中尉的女人》和《德伯家的苔丝》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哈代和福尔斯对同一历史时期(维多利亚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的不同纪录。福尔斯通过挑战哈代的宿命论和人物的悲剧命运,传达了他的存在主义的自由主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诗家批评理念载体之一的诗歌选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文学思潮与诗学风尚,而且成为了他们进行文学论争的有力武器。从这个角度而青,透过宋诗选本来关照唐宋诗之争,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直观感受与启发。大致梳理历代宋诗选本的演变,来重新解读唐宋诗之争。  相似文献   

3.
唐宋两代是中国副食烹饪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烹饪方法上,煮和脍在唐宋两代都比较流行;在副食烹饪技术上,食品雕刻和花样拼盘在唐宋时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副食烹饪原料上,唐宋时期的人们都很重视对动物杂碎的充分利用。唐宋两代的副食烹饪也有不少明显的差异:第一,就烹饪方法而言,唐代盛行烤,而宋代盛行炒;第二,宋代时花果开始成为菜肴制作的主料或辅料,使宋代的副食烹饪原料更为广泛;第三,素菜在宋代的兴起,使宋代的整个副食烹饪面貌有别于唐代。  相似文献   

4.
词以抒情为主,拙于叙事。然而,在唐宋词中有很多叙事性作品,特别是以联章体形式出现的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词能叙事并具有叙事性。但是,学术界对词的叙事性较少关注。文章列举和分析了唐宋词中以联章体形式出现的叙事性作品,并对叙事性作品按题材内容进行分类,最后指出诗歌叙事性艺术渊源及有关影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唐宋服饰色彩文化的历史渊源,阐述了唐宋服饰色彩的个性语言,指出了唐宋服饰色彩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词是伴随隋唐燕乐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与一般文学作品的传布方式相比,除书面传布形式之外,尚有歌伎传唱这一重要传布方式。歌伎在词的传布中体现出即时性、生动性以及交互性等主要特色。唐宋之际,正是由于歌伎的声乐传唱方式与词集传布的良性互补,从而扩大了词的传布范围,增强了词的传布效果,推动了词体的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7.
与其它昆虫相比,蜉蝣是非常微不足道的生命,短短一天便是一生.然其展示出的惊艳之美,为文人提供了大量文学创作的契机,它所包含的审美内涵甚至远远高于它的生物学意义.结合唐宋诗词从蜉蝣之美、蜉蝣之悲、蜉蝣之勇以及蜉蝣之微四个方面来探索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唐宋词中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分类关系以及组合搭配五种词汇衔接手段的使用。指出了该理论在分析唐宋词词汇衔接中的局限性。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忽略了句内的词汇衔接、词汇重复的变异及其美学功能以及词汇搭配的文化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发展史上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 ,它的产生和繁荣 ,歌妓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某种角度说 ,没有歌妓的参与 ,词就难以产生和发展 ,也更难以兴盛。在词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唐宋词的基本内容和实用功能的实现等方面 ,歌妓都发挥了积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文学的交流早在汉代即已开始,中国唐诗宋词的风格和韵律对韩国的汉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论述了韩国文学史上著名诗人李后白诗歌体现出的唐风宋韵。  相似文献   

11.
沈佺期和宋之问除了在诗歌格律方面的贡献外,对初唐诗歌的创作技巧也多有发展。沈、宋摒弃齐梁以来堆砌浮艳的风气,注重语言锤炼,以精炼朴素的诗作给初唐诗坛带来清新之风,并在立意取境、谋篇布局、意象选择等方面也颇具巧思,加之充盈的情感内蕴,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表现出对律体创作技巧的全面掌握,为唐诗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