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足迹”视角下的低碳城市规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宏宇  郭湘闽  褚筠 《规划师》2010,26(5):9-15
从科学计量碳排放的工具—"碳足迹"的视角出发来探讨低碳城市的规划问题可以发现,"碳足迹"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对低碳城市的营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一级碳足迹与二级碳足迹入手探索其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点发现,低碳城市规划与"碳足迹"的结合主要应关注能源消耗、交通出行、生活习惯、工作方式4个层面,其中最有效的减碳作用还是以考虑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出行模式之间的关系为主。  相似文献   

2.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碳汇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但其自身的施工建设是否低碳值得关注.针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阶段界定碳足迹的计算边界与计算思路,明确施工及其过程对碳排放有影响的因素,将其归结为“隐性”和“显性”2种碳足迹.结合武汉市光谷大道隙地绿化工程的施工工序解析碳足迹,并设计了低碳施工对比方案,提出:减少隐性碳足迹、合理选材、减少运输、科学养护4点措施,以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的“低碳”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地域空间,是进行"碳中和"核算与政策制定的主体.除了减少固定能源与交通碳排放外,增加城市碳汇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沈阳三环区域城市碳汇(植被、土壤、水系、建筑物)不同组成部分的碳汇能力,估算出城市碳汇固碳量为430.93万t,能够抵消沈阳市年能源消耗产生CO2的7.34%.在明晰城...  相似文献   

4.
赵艺佳 《建筑技艺》2022,(9):108-111
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为了扩大规模,新的土地会突破原有边界,旧的界限渐渐被忽略,从而成为城市语境中的一条裂缝。为改善这一现象、修补城市肌理,以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为解决方法,以深圳经济特区原边界“二线关”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的理解与阐释出发,推演城市旧边界改造更新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不论是一个国家、区域,还是一个城市,如果仅仅立足于本行政范围内从表面上来制定应对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全局碳排放的不减反增。为了评估一个区域或城市生产消费活动对碳排放的全局影响,就需要引入碳足迹的概念。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尝试构建了一种计算城市活动碳足迹的宏观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计算了北京市2007年主要城市活动对本地和外地的碳足迹,进而对其城市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各种人口、环境与空间问题。生态都市主义理论致力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环境、资源及人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对于指导城市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启示。宁波新材料大学创新园是宁波重要的低碳、生态示范园区,从生态都市主义视角下的环境共生性、资源循环性和生态技术性3个层面对其进行空间规划与设计引导是一次理论付诸实践的尝试,对今后我国低碳化、生态型城市空间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对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上海世博公园为例,探讨不同群落类型、结构及其组成树种的碳汇能力,分析影响群落碳储量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乔木17科27属30种,灌木和藤本植物28科51属62种,地被草本植物9种;2017年、2018年的总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分别为388.91 t、80.53 t/hm~2和399.82 t、94.08 t/hm~2,公园内树种较丰富,碳储量逐年增加。以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林为主的乔木层与灌木层复层配置,阔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合配置,增加群落的固碳作用。单株碳储量依次为香樟(654.35±84.13 kg)、黄连木(631.47±52.53 kg)、榔榆(538.47±40.35 kg)、重阳木(435.50±62.25 kg)、榉树(386.76±36.83 kg);以香樟(25号、48号)为主要建群种的群落碳密度最高,香樟纯林、香樟+榔榆+枫杨、香樟+朴树+乌桕、香樟+榔榆的碳密度年增量较大。与群落配置相关的6个因子对群落碳密度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乔木层树龄(31.44%)...  相似文献   

8.
当今全球气候剧变、空气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等自然灾害频增,“双碳”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与“双碳”战略目标的关联及影响路径研究入手,探讨城市道路绿地如何通过植物、土壤、铺装等要素与“双碳”的关系,以达到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的目的;介绍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了道路绿地设计、种植特色、色彩布局等。设计以期将“双碳”理念渗透于城市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长期规划,增加城市绿意,提升城市形象,并对建设生态多元化城市景观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相关策略建议,从而完成“双碳”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省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揭示了Grasshopper建模平台在构建城市生态廊道过程中的技术价值和科学指导作用。具体而言,通过Grasshopper建模可以参数化模拟丘陵地形上的水文过程,还原自然雨水轨迹;其次,根据城市降水强度数据,该模型可以定量计算出每个雨足迹的汇水量;再次,在利用该模型矢量化"雨足迹"轨道的基础上,科学构建城乡一体、有机联系的城市复合生态廊道,指导"以水为媒"的城市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地作为陆地区域范围内主要的碳汇用地,对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的区域绿地层面研究了绿地空间格局与碳汇能力的时空耦合关系,并分析了各类绿地的景观格局对整体碳汇的影响,从而优化碳汇用地空间布局,构建高碳汇导向的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方法。研究以娄底市为实例,通过遥感解译获取2015、2017、2019、2021年份的碳汇量空间分布以及土地覆盖类型分布,得到区域内碳汇量的时空变化情况。此外,研究运用景观指数量化林地、耕地和草地的空间布局结构和形态特征,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为未来城市的优化布局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城市经营的讨论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的热门话题,针对城市经营策略制定的方法和依据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本文拟结合河源市城市经营策略专项研究,通过不同学科方法的比较,粗浅地讨论城市经营策略制订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俊  周恒  王首敏 《中外建筑》2012,(6):100-102
步行系统是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必然提高人的通行速度,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服务容量和服务水平,满足更多人的交通需求。本文意在通过引用景观生态学的"源、汇、流"理论,以武汉市江岸区江汉路步行街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问题,剖析原因,详细探讨源汇流理论在步行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从而完善其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缓解城市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存在城市文化趋同、城市特色逐渐消亡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成为民族和城市竞争的核心要素。城市特色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建设长远发展的指引,应加强对城市文化的重视,坚定文化自信,从战略性和刚性管控两个方面加强城市文化规划和建设,体现城市特色。长沙市作为全国第一批总规改革试点城市,对城市文化在总规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本文通过分析长沙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对全市文化遗产、文化设施和文化创意产业等进行详细调研分析,提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文化规划策略,包括总规中的文化战略定位、文化产业空间布局、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设施布局和文化指标构建五个方面,并分别提出了战略性和刚性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宏伟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大计、上升为国家意志。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次总体规划紧紧结合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从克拉玛依市特殊的生态资源条件入手,将生态本底及资源承载力分析作为确定城市容量的前置条件。并通过对风、水等自然因素的分析合理引导城市结构,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三农、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百姓生计的民生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十七大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建设目标,更使民生问题成为各个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城市  相似文献   

16.
应用GIS技术对城市的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进行多因子的综合评价,并将二者叠加进行城市空间管制分析,为城市总体规划"四区划定"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指引,并为城市进一步的生态规划提供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7.
以减碳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聚焦城市片区尺度,分析得出建筑、交通、能源、绿地、工业和废弃物等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领域,并对比和研究国内外知名低碳城区的规划减碳对策,针对其碳排放特征构建减碳更新的策略体系,完成低碳要素到城市空间要素的转译。同时,以上海浦东新区张江西北片区更新为例,进行减碳规划技术应用,以期为片区尺度城市更新提供减碳规划路径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部分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已成为地理学、社会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基于问卷调查获取合肥市“老漂族”社交行为特征及城市融入状况的数据,同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他们的城市融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合肥市“老漂族”以省内流入为主,来源地呈现地理空间上的邻近性且受迁出地人口数的影响。(2)“老漂族”依旧以原有的社交网络为主,新的社交网络并未完全建立,但社交总体情况满意。从不同类型来看,城城型较乡城型的城市融入状况更好,乡城型群体对原住地的依恋情感更为强烈,且在融入感知方面乡城型比城城型更多地感受到本地人对外地人不够友善。(3)综合“老漂族”融入意愿水平发现“,愿意和本地人做朋友”比“愿意融入本地,成为本地的一员”的意愿高;“老漂族”对本地人是否持友好态度的感知总体表现较好;不过在融入现状中,相比于认同“自己已成为本地人”“老漂族”更认同“自己还是老家人”。(4)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职业、个人月收入、是否愿意与本地人做朋友、在合肥的交友目的对“老漂族”的城市融入各方面(融入意愿、融入感知、融入现状)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乡城...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6,(7)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及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随之增加,但人们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过分的注重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本文通过对城市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倡导"无车城"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20.
应对生态可持续性的要求,从设计哲学和设计方法两个层面讨论了进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的理论应用对策,并以空间格局为基础,"生态—空间"相关性为核心提出了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导向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