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绿美城市的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首先回顾了绿美城市的背景和绿美城市建设的目的意义和原则;其次分析了绿美城市建设的方法步骤和管理模式;最后,讨论了未来绿美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细节     
黄健 《中州建设》2012,(20):78-79
因工作关系,经常在陌生的城市里行走,也常常被城市的一些细节所感动。  相似文献   

3.
刘安泉 《安徽建筑》2002,9(5):16-16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加速改革开放步伐以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表现在:城市建成区向外扩展和城市内部空间的重新组合。由于以上这些变化必须由强大的经济作后盾,作为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就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美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1.研究城市环境美的几种角度城市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从各个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艺术和美学角度看,城市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综合体,它具有整体美、动态美和特色美的特征。从城市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它又是一种综合性…  相似文献   

4.
“美是难的!”这句著名的谚语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与希庇阿斯在一次对话中讲过的话。的确,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到处都有美的存在,而真正能够理解美、解释美的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城市路灯美不美、怎样才是美,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然而,城市建设必须要有路灯的存在,必须要求路灯为城市美增光添彩,这就要求我们用美的理论来回答好这个问题,为城市路灯建设确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城市美中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环境美、造型美、色彩美等等。城市美,既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统一,又是环境、造型美、色彩美的汇合。城市中多种艺术效应的相互综合,构成整个城市的美。在城市美中,不论美的表现形式有多少不同,但是,如果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城市美进行分类,却只能划分为两大类型,即现实美与艺术美。现实美中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艺术美,主要的则是建筑、雕塑、园林等艺术创作中的美。现实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在现实生活中,自然美和社会美具有丰富性和生动性,但它们也有极大的局…  相似文献   

6.
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锦秋 《建筑》2003,(5):46-49
塑造城市形象、提高环境品质,这是当今我国城市建设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古人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可见,在衣食温饱之后而求其美丽是自古而然的事。在实用满足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了审美的需求,而优美文明的城市形象、和谐宜人的城市环境又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对内,可以优化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7.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对城市建设的重大作用越加显现。人们需要城市绿肺.减少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更多呼吸新鲜空气.人们需要城市绿色,净化视觉,改善城市景观.更深切感受城市之美。然而,人们在越来越  相似文献   

8.
《北京规划建设》2017,(4):62-70
2017年3月11日,由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办.“《为城市而设计——城市设计的十二条认知及其实践》新书发布暨城市设计学术研讨会”举行。国内知名规划和建筑设计专家,聚焦城市设计,对城市设计的“本土性”、何为“城市之美”、城市设计师应准备哪些“拐杖”三个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说,上帝惊叹于细节。在那些智慧而伟岸的心灵里,世界的呈现,总是依倚于细节的连缀、生成和最终的构建成型。细节之于城市,也有它同样值得玩味的意味。在城市的宏大背景中,细节藏匿着,连同它身上所流淌着的秘密。它或是一缕光亮,一隅墙角,又或是一个身影,一张面孔……它所表说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美丽,同时还是它  相似文献   

10.
戚常庆  陈朋 《山西建筑》2006,32(21):29-30
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当前中国城市审美主体的基本组成,分析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城市美产生的影响,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温洋 《建筑创作》2002,(2):56-59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城市精神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公众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城市文化的内涵.从图腾柱到方尖塔,希腊的神像,再到大卫,自由女神,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象征和文化的体现成为城市的凝聚点,雕塑给大众带来的审美意识上的提高及提供给大众身心上的愉悦是城市中不可缺少的.城市雕塑凭借独特的艺术语言,以美的形式作为载体向大众传达着城市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12.
<正>19世纪60年代,公共艺术萌芽的英国产生了新词"Street Furniture",直译为"街道的家具"。作为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中的公共"生活道具",街道家具指称的范围十分广泛,像垃圾筒、邮筒、电话亭、城市  相似文献   

13.
城市意象与现代城市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城市意象及其几个元素 1、无论作为居住者或是过客,对于与自己生活有过或多或少联系的城市都会有一些或粗略或深入的理解。这种对城市的理解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其他一些相关事物混杂在一起形成部分、片断的印象。这种印象即本文中的城市意象。以我所生活或停留过的城市为例:武汉,大多数人对它的意象可能是“无中心、杂乱、道路缺乏个性易混淆”;西安,“历史感浓重、道路伸展”;青岛,“清新、充满异域感、而道路则呈现一种虽有乡间小路之清洁却略显狭窄之感”。  相似文献   

14.
醒让人脚踏实地,梦让人超凡脱俗.城市中,既要有醒,也要有梦.有遗产的城市,可以嗅到梦的味道.走在里面,就走入了梦. 梦城市,带人沐浴历史的河流,让人可以逆着时间之河行走; 梦建筑,带人踏入遐思的殿堂,不知不觉中把人的魂魄勾走.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说,上帝惊叹于细节。在那些智慧而伟岸的心灵里,世界的呈现,总是依倚于细节的连缀、生成和最终的构建成型。细节之于城市,也有它同样值得玩味的意味。在城市的宏大背景中,细节藏匿着,连同它身上所流淌着的秘密。它或是一缕光亮,一隅墙角,又或是一个身影,一张面孔……它所表说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美丽,同时还是它  相似文献   

16.
一位资深城建专家曾说,让他看一看某座城市的一条街道、一座建筑物、一处景观,他就能大致判断出该城市的特点、风格及品质. 此番话语大抵没错.俗话说,一管窥全豹、一叶可知秋.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细节的魅力往往在于以其精致之美,个性之美、周详之美、人文之美,让人领略到城市的整体风貌、建设风格及个性特色.可谓细节之处见风采,细节之处有美感.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城市美学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城市的形式美而进行,普遍缺少对城市审美主体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城市审美主体与城市美的关系;明确了拥有不同审美话语权的审美主体各自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城市美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审美主体过分审美、感性化审美等新的变化;说明了主体审美活动与城市美的作用机制。论文还指出城市美学研究应当关注城市审美主体,重视从审美主体的角度观察和把握城市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郭松海 《城市开发》2002,(10):30-30
<正>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仅有800多美无,资源短缺,财力并不充裕,众多人口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城市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大方的原则,把握好城市经营效益,为广大群众谋利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基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不能贪大求洋、盲目地效仿发达国家。那种不从我国国情和城市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随着感觉走或相互攀比、攀高的风气是断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周干峙 《中国园林》2003,19(4):45-46
城市形象问题成为热门话题至今已有好几年了,这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工作一直贯彻“实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方针,注重城市形象美不够的一种“反弹”。本来,随着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和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讲究一点形象,把城市建得美一点是无可非议的。而且,有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本是专业方面的老问题,有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虽然尚有美学理论方面的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但事实上,既没有否定美观,也没有认为美观可以脱离实用、经济的观念问题(至少在专业内部、在主导方面是如此)。但是,讲究城市形象的…  相似文献   

20.
段琼飞 《居业》2021,(6):7-8
智慧城市理念是一种新兴城市建设理念,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指导思想.鉴于此,城市建筑设计中,有必要有机融入智慧城市理念,深入分析智慧城市理念的价值,对智慧城市理念进行有效应用,以提高城市建筑设计水平.文章主要对智慧城市理念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城市建筑设计中智慧城市理念的有效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