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童亭原煤是临涣选煤厂入洗原煤中泥化情况最严重的煤种之一。文章通过泥化实验,研究童亭原煤的泥化程度,并通过XRD实验,分析童亭原煤中的伴生矿物的种类,探讨导致童亭原煤容易泥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某选煤厂50—0.5 mm不同密度原煤进行了泥化实验,分析了不同密度的原煤泥化产物的矿物及粒度组成状况,得出了泥化特性对煤泥澄清因素:随着原煤密度的增加,泥化煤泥中石英的含量逐渐增大,中间密度原煤泥化煤泥中高岭土含量最高,这样高密度和中间密度的原煤泥化现象最严重;而在泥化的煤泥中,+1.70 g/cm3密度原煤含0.045 mm以下粒级的颗粒最多,同时石英和高岭土又不利于颗粒间的絮凝团聚,这些煤泥特性都是煤泥水澄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原煤密度对泥化及煤泥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淮南矿区丁集选煤厂50~0.5 mm不同密度级原煤进行了泥化试验,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电泳试验分别对原煤矿物组成和煤泥微细颗粒表面电位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入选原煤中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高岭石、绿泥石等;高密度和中间密度级原煤泥化率大,+1.60 g/cm3原煤泥化煤泥中-0.045 mm颗粒最多,其中约90%以上为-0.025 mm的微细颗粒;随着原煤密度的增大和煤泥粒度的减小,泥化煤泥微细颗粒表面电位呈减小趋势,水的硬度、原煤中可溶性盐及颗粒表面性质对煤泥微细颗粒电位产生重要影响,微细煤泥颗粒表面电位增大会导致其在煤泥水中处于更加稳定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枣庄、榆林、淮北3个不同地区的煤矸石进行泥化试验,结果表明,枣庄矸石泥化现象最为严重,榆林矸石泥化次之,淮北矸石泥化较轻。经XRD分析发现,枣庄煤矸石含有大量高岭土,榆林煤矸石含有高岭土、方解石、石英等矿物,而淮北煤矸石主要矿物为石英,得出含有大量高岭石和蒙脱石是枣庄矸石泥化程度高的重要原因。经过XRF分析发现,煤矸石中的硅铝比分别为1.49、1.77、1.96,依次增加,并从烧失量的变化进一步验证了3种煤矸石中石英或类石英矿物的含量依次增加,从而推断出矿物组成的差异是造成矸石泥化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在选煤厂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预先对煤矸石的矿物组成进行测定,得出矸石泥化程度,通过采用各种手段,降低其对煤泥水的影响,保证选煤厂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泥化条件下煤泥沉降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煤泥水沉降因素的分析,泥水的性质、煤泥的组成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分析,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针对田庄选煤厂煤泥泥化严重的现状,对煤掌握了基础资料,找出了合适的沉降药剂,  相似文献   

6.
7.
高泥化煤泥水的性质及其沉降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喆  杨超  沈正义  亓欣 《煤炭学报》2010,35(2):312-315
采用X射线衍射和筛分试验对某选煤厂的煤泥水进行了性质分析,并通过试验确定其自然沉降和絮凝沉降的特性,探讨煤泥水性质和絮凝剂对沉降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试验样品含有大量黏土类矿物,这些矿物在水中分解为极细的颗粒,使煤泥水系统形成复杂的多分散悬浮体系--高泥化煤泥水;受黏土矿物的影响,煤泥水的浓度越高,沉降速度越慢,压实层密度越小;絮凝剂的表面性质对悬浮颗粒具有选择性,淀粉改性的聚丙烯酰胺对黏土矿物无效,但可以使煤颗粒聚沉形成较为密实的沉淀层,而PAM-ASG903可同时聚沉黏土矿物和煤,但压实层密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五凤选煤厂入选原煤易泥化的特点,在对原煤泥化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煤泥脱泥与不脱泥浮选的效果,并确定煤泥水处理原则流程。对于该厂煤泥水来说,采用预先脱泥、浮选联合工艺处理,不但可减少煤泥水处理系统的负担,提高精煤产品产量,而且能够降低循环水浓度,实现洗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9.
东河矿选煤厂高泥化煤泥水沉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对东河矿选煤厂高泥化煤泥水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药剂条件下煤泥水的沉降试验,探讨了在絮凝剂和凝聚剂单独及联合作用下的煤泥水沉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联合药剂制度可以获得较好的煤泥水沉降效果,并依据絮凝剂和凝聚剂不同作用机理及试验结果,确定了两种药剂的用量和加药顺序,为该厂煤泥水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宝仁 《煤炭技术》2015,34(6):272-274
利用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对依兰气化厂附属选煤厂的煤泥水进行药剂制度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该厂煤泥水极易泥化,粒度偏细。采用无机药剂和有机药剂进行联合絮凝。浓度为66 g/L时,500 m L煤泥水的最佳药剂用量7~10 m L聚合氯化铝、2~3 m L聚丙烯酰胺。添加顺序为先添加无机药剂、后添加有机药剂。  相似文献   

11.
温度及含水率对切削原煤吸附瓦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峰  张力  赵东 《煤炭学报》2011,36(12):2086-2091
为了测定温度、含水率对切削原煤吸附特性的影响,针对之前煤对瓦斯吸附性研究的不足,采用屯兰矿的焦煤、屯留矿的贫煤并经煤岩钻样机切削加工成100 mm×150 mm的圆柱形块状原煤,根据实验结果及相关理论采用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实验从等温条件下测定两种煤的吸附常数入手,之后调节至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含水率,测得吸附常数 a、 b 分别随温度、含水率变化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性的影响只取决于吸附常数 a 的变化,而含水率与 b 有关;在实验所研究的温度梯度内,得到吸附常数 a 随温度的变化呈线性衰减的趋势;在干燥到饱和含水的范围内,得出吸附常数 b 随含水率的变化呈指数衰减的趋势,并说明切削原煤的含水吸附性质与粉煤粒煤是存在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瓦斯压力原煤全应力应变过程中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炭地下开采过程中,常会遇到不同瓦斯赋存压力和三维受力状态等复杂条件下的煤岩体瓦斯渗透问题,为系统探究其瓦斯渗透规律,利用改进的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开展了原煤三轴压缩全过程渗透试验,对不同瓦斯压力原煤三轴压缩全过程中渗透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煤岩变形破坏过程中其瓦斯渗透特性,以及不同瓦斯压力下煤岩的瓦斯渗透特性。结果表明:煤岩瓦斯渗透率-应变曲线与煤岩三轴压缩全应力-应变曲线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其瓦斯渗透率随加载变形破坏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峰前70%~85%应力水平时达到最小值,煤岩瓦斯渗透率在应力峰值附近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急剧上升;另一方面,煤岩瓦斯渗透率和瓦斯流量随瓦斯压力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瓦斯压力为1 MPa时达到最大值,在1~3 MPa时,煤岩具有较好的渗透能力,针对现场实际情况,通过类似分析,设定合理的抽采负压区间,从而保证煤与瓦斯共采安全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氧化特性,采用程序升温实验、煤岩三轴蠕变实验、压汞实验对易自燃原煤样及其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样进行微观氧化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方面,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比原始煤样更容易氧化,特征温度点下各实验煤样的CO产生量-应变曲线与轴应力-应变曲线具有相似的规律,且煤样氧化能力随初始应力大小变化曲线呈"驼峰状",当初始应力达到15 MPa,煤岩处于塑性变形裂隙扩展阶段,煤样卸荷后与氧气接触能力显著增强;初始应力达到25 MPa,煤岩处于应变软化阶段,煤样卸荷后与氧气接触能力最强,间接增强了煤样的氧化能力。不同初始应力下卸荷煤体的特征温度点均提前于原始煤样,使得发生氧化自燃的时间提前。微观方面,煤体总孔容和孔径分布共同制约着氧化反应进程,初始应力使煤体的孔容积、孔径增大,小孔和微孔是O_2与煤基质氧化反应区域的主要贡献者,小孔、微孔孔容值和比表面积随初始应力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煤样氧化能力随初始应力变化趋势相同。根据实验结果,随着煤层埋深增大,地应力增高,采动卸荷后煤体氧化危险程度增大;当煤层赋存地应力随埋深达到临界值后,采动卸荷后煤体氧化危险性程度将会降低;对于同一开采水平,应力相对集中区卸荷后煤体将更易发生氧化自燃,其氧化难易程度与煤体强度、赋存应力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4.
乔梁 《煤质技术》2010,(2):69-70
介绍了丁集选煤厂针对原煤系统和煤泥水系统部分工艺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剖析改造。经改造后的原煤系统不仅降低了电耗,而且还减少了块煤破碎率和次生煤泥量;经改造后的煤泥水系统也强化了其脱水效果和煤泥回收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神东矿区大柳塔煤泥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对大柳塔煤泥在相同粒度不同干燥温度下的干燥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通过试验分析了大柳塔煤泥的含水率与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和干燥速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大柳塔煤泥干燥过程的平均单位能耗及干燥后按不同掺烧比例回掺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为神东矿区煤泥综合加工利用项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孔艳丽  周永刚  赵虹 《煤炭学报》2012,37(Z2):420-425
利用自动控制料斗旋转角度的方法,得到原煤下落质量比与料斗倾斜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其为流动曲线。通过对流动曲线分析可得,外水分对原煤流动性的影响很大,随着外水分的增大,原煤的流动性变差,当外水分超过8%时,原煤的流动曲线呈现“阶梯状”,此时电厂原煤仓或落煤管易发生“堵塞”现象;压力对原煤的流动性影响很小,只有当外水分达到13%左右时,才会使原煤初始阶段的流动性变差,该种现象主要归结于料仓内出现的“粮仓效应”。  相似文献   

17.
依据大量详尽的数据资料,介绍了我国各省份2009—2010年原煤产量和原煤入选量情况,以及国有重点煤矿选煤厂概况。  相似文献   

18.
熊勇 《选煤技术》2013,(1):55-57
为解决淮北选煤厂北区原煤系统存在的问题,对原煤系统分级筛、机头溜槽分料翻板及原煤分级筛筛下下料溜槽等进行了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有效提高了原煤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增加了生产效率,消除了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