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1”表是第一代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手表品牌,也是著名“海鸥”衰的前身。它以拥有纯正血统的中国手表技术,向当时世界顶级制表国家发出挑战。从第一代“51”表的诞生到第三代“51”表的完善,见证了中国在手表制造业上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钟表研究》2009,(12):I0024-I0025
你认为只有最简单的手表才能更好地阐释时间的真谛,而手表中过多的附加功能会使手表丧失最原始,最本质的味道。你主张一切从简,两针款的简单,古雅的小三针,动感的大三针,你认为简单的背后蕴含着更多的东西。通过简单的设计映射出来的,是不断进取的时间文化。有人说“简单其实不简单”,你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在选择自己的手表时,韬光养晦的你决意挑选最“简单”的那一款。  相似文献   

3.
广州手表厂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的六家表厂之一,属国有大中型手表专业生产厂。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广州手表厂顺应市场的客观规律,不断开发手表机心新品,完善产品的附加功能,在手表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公司在巩固机心产品市场的同时,还集多年的生产经验及匠心独运的制作,精心打造“迪仕蒙”品牌手表,到目前,已成功地投产多功能机械自动表、动力能量显示表、“全球通”自动男表、日历自动机械女表等独具魅力的手表,成为当今中国机械表业的佼佼者。1990年,广州手表厂根据当时我国手表企业发…  相似文献   

4.
我们上海手表厂曾有过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生产了国内第一块“细马”手表;在全国同行业中创造了手表产量、上缴利税、市场占有率等10个第一,建厂38年共生产上海牌手表1.2亿只,累计上缴国家税利52亿余元,目前国内每5个戴表者中就有一人佩戴“上海牌”手表。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期,象我们这样一个当时具有5千多人,习惯于计划经济一套做法的国有大型企业,一下子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国内组装表、走私表、廉价表和进口表的冲击下,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近年来,我厂“通过解放思想闯市场,  相似文献   

5.
《钟表》2012,(2):68-68
前几期,我们介绍了机械手表的标准,相信但凡对手表有些概念的人,应该都知道手表领域的另一个阵营就是石英手表了。上世纪80年代,石英表的崛起曾经在手表领域刮起一股旋风,走时的精确性备受广大消费者的推崇,不用上发条就可以连续运走的便捷性也颇受大众的喜爱。可以说,石英表的出现是当时电子浪潮的代表。时至今日,石英手表早已普及,消费者也渐渐熟悉了这类产品。虽然石英表不再像以前那么神秘,但依然凭借着计时的准确性、新潮多变的外观设计、复杂的多功能等优势,占据着手表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现在,我们将消费中最常见的指针式石英手表标准分三期介绍给大家,让大家对这份标准有所了解,也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为消费者日后购买时提供一个参考依据。本期将介绍“使用可靠性”、“平均瞬时日差”、“工作温度”等若干项目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德明 《钟表》2001,1(2):5-7
我有幸接受采访,以中国机械手表为题,翻阅了有关资料。据中国钟表协会统计,1990年至1995年中国手表生产仅五年时间,就从年产2790.52万只,增加到了5019.78万只。其中,电子表1990年为538.04万只,而1995年则增长到1965.97万只,增幅达到2.65倍,而机械手表1986年为4045.33万只,1995年则为3053.81万只,10年期间下降了24.5%。由此可见,电子表当时可谓民族手表产业中的一支独秀,以异军突起之势将民族手表产业的规模“终于挤入”了“国际手表生产大国”的行列。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1995年开始,日本、瑞士几家手表集团凭借其技术先行…  相似文献   

7.
大阅兵     
《钟表研究》2009,(12):I0004-I0004
去年的今天,同样在策划一年一度的购表指南的时候,金融危机还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蔓延。当时我们以“忘记金融危机”为立足点,提醒大家不要被短期的经济形势所困扰,同时能以更理智的方式对手表进行投资或消费。在那本副刊中,我们邀请了经济学家、著名钟表品牌高层、钟表零售店高层以及众多手表鉴赏家与爱好者出镜,请他们对当时经济形势发表看法,并针对手表的购买取向性提出更多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钟表》2013,(5):73-73
在中国工业制钟的发祥地--烟台,在中国工业第一钟的传承者--北极星喜迎百年拉开帷幕的喜庆氛围中,经国内顶级收藏专家和北极星权威人士的共同挖掘和考证,对外正式发布消息:中国“挑框游丝”第一表诞生于1959年的山东烟台! 众所周知,第一块国产手表--“五星”牌手表,于1955年3月24日在天津公私合营华威钟表厂(现天津手表厂)试制成功。这是一只15钻的仿瑞士“森达克”粗机机械手表,全部用手工制作,表盘上镀有“中国制造”三个金字和五颗金星,其后易名为“五一”牌,该表填补了新中国工业建设的一项空白。当时的《天津工人日报》立即派记者进行采访,并于3月26日发表了“我国自制手表成功”的新闻报道,历史性地记载了那个奇迹创造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李新凤 《钟表》2001,1(1):20-23
记者:李总,您好!我想如果说起中国的手表来,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罗西尼”,没有人会对“李世愈”您的名字感到陌生的。如今,“罗西尼”不仅被公认为当今的中国名牌手表,甚至在高度物质文明的西方,在手表名牌林立的瑞士也得到了承认,为中国表争得了一席地位!我们深表钦佩!您能不能把罗西尼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简单概括一下,相信会给行业同仁一个良好的启示! 李总:我可以谈谈体会。如果说我们罗西尼表业公司取得了一些成功的话,那么首先是我们避开了我国传统手表行业结构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老套路,走出了一条专业化道路;其次就…  相似文献   

10.
《钟表》2017,(4)
正航空表(计时码表)是空军部队的必需品,但当时的中国空军属于个人购买,由于中国手表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中国空军使用的航空表主要依赖进口。为了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提升中国手表制造的技术水平,振兴中国民族手表工业,同时也是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国家决定选择国内手表生产厂家研制计时码表。鉴于当时国内手表厂寥寥无几,只有天津和上海两家具有一定规  相似文献   

11.
《钟表》2016,(5)
<正>试制背景六十年代中期,当时的上海手表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国产手表生产经验,工厂装备有所更新,特别是充实了专业技术人才,几名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计时专业大学生分配到了工厂。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国产手表的技术档次,1964年初开始,由当时的厂长刘思仁,总工程师王维城决定,整顿原有手表生产图纸,改进手表结构,进而实现手表生产"全面改型,分步实施,力争最大程度通用,保证平稳过渡"。拉开了上海手表升级换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钟表研究》2014,(1):99-99
看到飞机必想莱特兄弟,1903年莱特兄弟首飞成功,蓝天从此触手可及,怀念这第一次飞行。同日寸代,火车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铁轨和航线中对精准时间观念的要求正是二者的契合所在。为了纪念这第一次飞行,波尔表推出了铁路长官系列手表。在透底表盖拉丝印上了当时莱特“飞行者号”首都试飞成功的图案,作为波尔手表自己的特色,沿用了其首批手表中“BALL’s standard(波尔时计标准)”标志,限量推出仅有600只。最令人动容的是放置手表的特制皮套,甚至是仿照早期机师所用的公文包,表上及皮套上还刻着波尔标志的原装导航测绘仪,可以说是怀念到底。  相似文献   

13.
与艺术结缘     
尹冰 《钟表研究》2009,(4):26-31
闺房是当时绘画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着眼点,关于这方面的作品也大多描绘得非常细致。当然,西方的男性艺术家是永远没有机会进入闺房寻找素材的,这种“重任”理所当然地落在了西方女艺术家身上。Angular Momentum手表作品当中的Beauty & glamour系列就是当时闺房情景的缩影,画面的细腻程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高登  潘箭图 《钟表研究》2013,(3):116-119
“工厂”这个词很简单,连一年级小学生都会写。不过在如今的钟表业中,想要听到这个词却越来越难了。因为大家张口闭口都是“品牌”,就好像手表根本不需要工厂,中要有了品牌就可以拿去售卖。  相似文献   

15.
王文毅 《钟表》1996,(1):23-25
“北极星”是我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也是我国钟表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驰名商标。以生产“北极星”牌手表而闻名于世的烟台北极星手表总厂是一个拥有1800名员工,固定资产1.18亿元,年产能力400万只手表的国有大型手表企业。近年来,在进口表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在合资表、组装表的冲击下,一些老名牌手表生产企业陷入了发展困境,品牌形象也一降再  相似文献   

16.
《钟表研究》2009,(12):I0032-I0034
眼睛是每个人接触外界的第一步,对一个东西“喜欢”或者“不喜欢”情愫的产生,也是要有眼睛的“摄取”才能奏效。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花很大功夫挑选出的手表,戴出去之后被人投以质疑的目光。因此,确定自己喜欢的手表“外观”,是保证你的手表挑选“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机械工程师》2005,(7):110-110
瑞士虽是小国,却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的纪录。人们最熟知的是瑞士手表。多年来,瑞士手表的“含金量”世界第一,平均每块手表出口创汇是日本的1.5倍、香港的4.5倍,是中国大陆的20倍。目前,瑞士手表占据了世界手表市场65%的份额,而高档高科技手表所占份额更达77%,可见瑞士表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18.
星际旅行     
星辉 《钟表研究》2008,(10):34-39
Arny Kapsbitzer先生是一名行星爱好者与研究者。而作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AK Geneve品牌手表的设计师,Arny Kapshitzer先生把他对于天文的痴迷和对浩瀚星空的遐想淋漓尽致地展现任自己的手表作品当中。那就是HMS Automatic Warp手表。这从手表所具有的魅力远非仅仅局限于它独具创意的外观。AK手表住设计上根据人体手臂的平衡性,把装设有表冠的一端加厚,这样就使得厚重的“表冠”与狭长的于表“尾部”达成了和谐的对称与统一。如果把这个手表的名字直译为“弯曲的自动管理系统”恐怕就已经和设计大师的初衷相玄甚远。最终,我决定保留这份可贵的神秘,期待着手表推出的那一天渐渐临近。  相似文献   

19.
《钟表研究》2009,(6):20-20
飞亚达手表“摄影师”系列,结合了摄影与手表这两种时间艺术。表盘均采用了多层次的设计,搭载特殊自动机械机芯,手表的底盖处复现了相机镜头的形态,透过表盘上的圆形镂空去“洞”察机芯的跳动。  相似文献   

20.
依波表     
《钟表》2003,34(4)
纳米“膜力”, 表现恒久亮丽!首块“纳米硬膜手表”在依波问世 长期以来,设计大师们热衷采用不锈钢制造高档手表.打造千姿百态的迷人款型,琢磨璀璨夺目的动人光彩 然而.日常佩戴的磨损会令亮丽的手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黯然失色.风采不再。依波表突破性地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手表制造工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