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渤海Q油田为例,针对渤海河流相油藏改善提液措施效果,统计Q油田近5年油井的提液措施效果。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分析油井提液的敏感性,总结油井提液措施效果在动态参数及静态参数上的变化规律,分析切实有效的提液时机与提液规模。结合油井措施效果,建立渤海河流相水驱油藏油井提液挖潜分类表。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河流相油藏处于Ⅰ类提液阶段(2.0万mD·m<地层系数≤4.0万mD·m、0<流动系数≤300mD·m/(mPa·s)、2.5万m3<提液前累计产油量≤5.0万m3、0<提液前累计产液量≤30万m3、65%≤提液前含水率<80%)的油井,提液后日增油量大于30.0 m3;处于Ⅱ类提液阶段的油井,提液后日增油量在15.0~30.0 m3;处于Ⅲ类提液阶段的油井,提液后日增油量小于15.0 m3。该提液高效挖潜时机表在渤海Q油田南区得到了验证,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可为海上河流相水驱油藏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渤海X油田原油采收率,在油田低含水时实施早期注聚.通过建立注聚评价体系从注入端和采出端分别对整个注聚过程进行评价.由于聚合物增大注入水黏度,减小油水流度比,导致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阻力增大,注入压力迅速上升,视吸水指数下降,并同时建立起一定的阻力系数,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一定的改善;部分受效井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控制,部分受效井见到明显降水增油效果;利用数值模拟法和净增油法评价注聚效果,为渤海后续注聚的推广及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对裂缝性油藏水窜通道的有效封堵 & 以渤海 A油田开发为例开展化学堵水体系优化 实验研究 ( 研究表明)聚合物 SD- 3 ''TP- 1 完全溶解所需时间较短 &能够迅速达到貓度高峰值 &其 间抗剪切性逐渐增强 *交联剂 JT- 1 与聚合物构成的凝胶体系成胶时间更长 ''成胶强度更高 ( 通过 驱替实验优选出的凝胶体系注入性良好 &封堵率高 &降水增油试验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海上油田注入液窜流技术难题,以渤海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封堵剂基本性能评价、岩心孔眼封堵率和封堵+调驱增油降水效果的大尺寸优势通道治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封堵剂对大尺寸优势通道的封堵率高于90%,说明它可以满足渤海储层内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技术要求。将大尺寸优势通道封堵技术与化学调驱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宏观和微观液流转向双重效应,增油降水效果十分明显。与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相比较,尽管Cr3+聚合物凝胶黏度较低,但由于Cr3+聚合物凝胶内聚合物分子聚集体具有“分子内”交联结构特征,与储层孔隙配伍性较好,能够在岩心深部建立起有效驱替压力梯度,因而液流转向效果较好,采收率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5.
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阶段,油藏受储层分布和隔层薄的影响,注水井单层突进,油藏水驱动用程度较低,仅仅依靠换封、分注、混层酸化作业,无法动用全部需要的吸水层位。通过精细地层对比,确定注水井与周围采油井的连通状况;采用分层酸化,启动注水井未吸水的连通层,到达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完善砂体注采井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周矶油田因平面及纵向非均质性强,制约了注采调整,影响了开发效果。以该区块周16、周21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分析,认为调整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平面非均质性严重,注水单向突进,以及部分井区层间差异大,合采时薄差层不出力等,可采用油井转注、动态调水等方法改变油藏的水驱方向,提高采收率,结合剩余油研究,重建注采井网,挖潜层间剩余油,有效提高地质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H油田整体采用水平井开发,全部采用机采完井,受井况限制,动态监测风险和难度很大。攻关形成了一套具有塔里木油田特色的产层参数测井解释方法,实现了超深、高温、高矿化度多变条件下的各项产层参数的准确获取,包括过套管地层测试、过套管油藏饱和度监测、脉冲中子全谱剩余油测井及爬行器+能谱水流测超深水平井产液剖面监测等成果,加深了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为油藏开发调整、增油措施、改善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利用油层取芯制作的真实砂岩微观模型进行了组合实验,研究了渗透率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与驱油效率的关系,认为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以渗透变异系数V超过0.75~0.8,渗透率级差Jb〉10,突进系数Tk〉2.5,以后总体驱油效率下降明显,并据此分析了鄯善油田三间房油藏的有利开发区。  相似文献   

9.
底水锥进是目前渤海底水油田开发所面临的严峻问题。针对本问题,通过泡沫扫描方法,多孔介质内阻力因子测试、封堵能力评价、提高采收率评价等手段对泡沫生成、稳定性、封堵效果、抗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有较好的控水效果,并且确定施工起泡剂质量分数为0.5%,气液体积比为2∶1。该技术在渤海Q HD32-6油田进行了成功应用,实现了良好的控制水锥效果,表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塔中16油田中低渗边水油藏的高效开发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塔里木油田的塔中16油田为例,介绍一种适合层状低渗边水油藏特点的开发模式。开发初期通过对水平井、直井试井的产能对比,确定了以水平井为主、直井为辅,沿构造轴线布井的思路,运用容积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油藏的水体大小。水平井见水后,采取保持工作制度稳定,有效地控制了含水率的快速上升。通过计算每采出l%地质储量的平均地层压降来评价驱动能量,证明塔中16油田的开发效果非常好,说明采用塔中16油田的模式能高效开发层状中低渗边水油藏。  相似文献   

11.
复合型HPAM/有机铬凝胶调剖技术在火烧山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油藏高含水平开采期封堵高渗通道的复合型HPAM/有机铬凝胶调剖体系,重点介绍该调剖体系的性能及在准东采油厂火烧山作业区5个井组的复合型凝胶调剖试验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型凝胶调剖可有效地改善严重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效果,诂缓油田自然递减速度,并获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渤海S油田发现的一些小气顶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出现油气界面会下移,产生气锥,油井表现为投产初期即见气,或投产一段时间后产气量增大,气油比居高不下,产液产油量下降,降低了气顶驱油效率等现象,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利用物质平衡和状态方程,研究了水平井垂向位置、合理采油速度及注水时机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得出了水平井垂向位置与气顶指数的关系,合理采油速度及最佳注水时机,做到初期防止气窜,中期控压差,后期补充能量生产,使采出程度达到最大化,并指导调整井布井。  相似文献   

13.
渤海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低效和无效循环现象十分严重。而颗粒类封堵剂和普通聚合物凝胶强度又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由于其初始黏度较低、成胶强度大等优点,近年来已在各大陆地油田取得了较好增油降水效果。为使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满足渤海油藏治理窜流技术需求,开展了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黏度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半互穿网络结构凝胶可以对储层中特高渗透层实施有效封堵。通过抗稀释性、抗剪切性、耐黏土、耐油性、耐酸性和稳定性等性能评价表明,与渤海油藏流体和温度条件相适应的封堵剂组成(质量分数)为:2%~4%羟丙基淀粉+2%~4%丙烯酰胺+0.036%~0.150%交联剂+0.005%~0.012%引发剂 +0.002%无水硫酸钠。  相似文献   

14.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在富拉尔基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拉尔基油田储层埋藏浅,岩石胶结疏松,具有大孔隙、高渗透、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各单层吸汽不均匀,蒸汽沿高渗透带突进,为了探索提高热采井蒸汽吞吐后期开发效果的方法,以富拉尔基油田高轮次且高含水的热采井进行氮气泡沫调剖技术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渤海油田疏松砂岩油藏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严重、酸化后含水率上升的问题,开展了乳化柴油封堵分流能力实验研究。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以油水体积比3∶7制备的乳化柴油体系具有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对低渗油层的封堵能力较弱。应用该体系后可有效将后续液体分流到低渗层,且对高渗水层的渗透率有较大幅度降 低,而对低渗油相渗透率影响很小。与常规酸化解堵措施相结合,可起到均匀酸化与控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为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油藏,由于长6储层微裂缝发育,注入水突进,水驱效率低,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试验应用了弱凝胶增注调剖技术,一方面解决了调剖剂注入困难问题,另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注水剖面,对应油井增油降水显著,为特低渗油田的高效开发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依据吴旗油田长2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现状,通过对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堵塞机理、近年实施的各类措施方式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吴旗长2油藏在不同开发阶段、不同堵塞特征下的措施优选性,提高了措施选井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也为同类油藏解堵措施优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开发井实施管理是根据施工情况和最新地质认识,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开展的一系列优化调整过程。近年渤海油田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每年实施数百口开发井,为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此文开展了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通过数据库的建设,将开发井实施管理过程分为地质油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投产跟踪管理、问题井治理四个管理模块。通过某项目57口井的实践,记录了管理的全过程,提升了开发井实施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介于热采开发界限的高孔高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大液量提液冷采模式下的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渤海辽东矿区LD油田样品为例,在实验流速分别为1.0、7.5、15.0 mL/min的情况下,开展了2 000 PV高倍数水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压汞、X衍射全岩和气测渗透率等实验数据对提液方式进行优化,分析各因素对此类型稠油油藏提液后的水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孔喉结构、填隙物体积分数、渗透率等储层地质特征差异对提液后的驱替特征具有较大影响,微观孔喉结构越差、填隙物体积分数越高、渗透率越低,高倍数水驱油效率越低;相比于直接提液方式,分步提液方式能取得更高的水驱油效率。对处于热采界限内的该类型稠油油藏进行水驱冷采开发,为避免造成前缘突进、降低微观波及,提液幅度控制在7.5倍为宜。实验结果可以有效指导该类型稠油油藏在矿场利用水平井规模化大幅提高生产井产液量进行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20.
受海水阻隔及安全环保因素限制,海上油田弃井面临井下管柱打捞、井筒封堵、井口切割等多方面难题.通过对渤海油田已弃井数据的分析,梳理总结了渤海油田油气井弃置过程中的井下管柱打捞技术、环空带压治理技术、隔水套管泥面以下部分的切割及处理技术.目前油田开发中采用单筒双井、多分支井新技术,可能形成未来弃井作业的瓶颈问题.油气田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