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纳米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良好稳定性、特殊的结构、易于修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文章重点综述了碳纳米管、石墨烯、碳量子点、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酶等纳米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展望了纳米材料在食品中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离子可通过食品、空气、饮用水进入人体,它们不可降解,可在生物体中累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传统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繁琐耗时、成本高且便携性差,因此开发快速简便且可实现现场检测的方法意义重大。纳米金除了具有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一般纳米材料具有的特性之外,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光学性质,在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几种典型纳米金的合成方法,根据纳米金的光学性质分别综述了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动态光散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表面增强荧光、金标试纸条和纳米金手性传感技术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对它们的检测原理、应用及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食品、环境、饮用水及具体样品中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离子作为一类环境污染物,常存在于空气、土壤和水体中,由于其易在生物体内富集、难以降解,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因而成为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重要检测指标。目前,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的方法主要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然而这些方法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较长的实验耗时,以及较高的操作要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开发快速、灵敏、简便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银纳米簇(AgNCs)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其介导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可以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并且具有高灵敏性和特异性。本文综述了以不同分子为模板合成的AgNCs,以及其介导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在单一和多种重金属离子检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AgNCs今后仍需深入研究的部分,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对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蛋白质的纳米复合材料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综合介绍,总结了其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作为一种污染物,对人体有害,容易在生物体内积累,即使量少,也能造成严重的毒性伤害.目前,要想合理加强对重金属污水的处理,就要利用有效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生物法、离子交换法和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因操作简单、原料来源广、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而吸附剂是处理水中重金属污染的关键要素.综述了重金属吸附剂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发展快速、灵敏、准确、易携带的重金属离子检测方法至关重要。电化学分析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学分析方法,因其选择性好、操作安全、分析简便的优点被应用于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生物医疗各方面。光纳米探针技术在检测分析物质时,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的优点。电化学分析法和光纳米探针技术在检测重金属离子时,克服了传统重金属方法检测流程烦琐、检测成本高、操作过程复杂、操作要求高的不足,成为当前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重金属污染现状、电化学和光纳米探针技术检测重金属的原理以及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帮助检测人员优化改进检测方法,为重金属离子的快速检测提供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河流、海洋、植物以及空气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离子易溶于水,具有高毒性、致癌性,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如器官疾病和遗传毒性等。因此,对于重金属离子的实时监测是非常必要的。传统的检测方法前处理过程复杂,所用仪器设备昂贵,检测耗时较长,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荧光传感器作为近几年一种新型检测手段,因其具有高灵敏度、选择性、较强的检测性能以及低成本、便携性和可视化快速检测能力的优势,受到广泛关注。该文对近年来比率型荧光探针在重金属离子可视化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讨论该方法未来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为全面保障食品安全,近年来一些快速、简便、敏感、准确、省力、省成本,能进行现场检测的快速检测方法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食品安全性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如何,本刊特邀商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的张英华老师来为我们解答。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重金属离子处理方法包括吸附、膜分离、化学还原和生物方法。静电纺丝法制备的功能化纤维膜对水中染料或金属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文中综述了静电纺丝聚乙烯醇、石墨烯、聚丙烯腈、纤维素、聚丙烯酸、壳聚糖以及聚醚砜基复合纳米纤维在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谱技术由于其分析速度快、信息量大、不破坏样品、无污染、操作技术要求低等特点受到关注,在众多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纺织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讨论,主要包括在纺织纤维定性判定、定量分析、纺织原料的杂质检测,以及生产过程中浆料含水率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测棉/涤混纺织物中棉含量已经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得到应用.虽然纺织品组分、织物结构、颜色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纺织领域实际检测中的应用受到阻碍,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加深,该技术在纺织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意识呈显著的增强趋势,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为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和关注,该技术能够保障食品安全检测的精准度.本文介绍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以为今后更好的保证食品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水污染情况的复杂性,实验室制成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并通过对其分子结构和性能参数的测定,开展这种材料对水中污染物去除机理的分析,着重分析和评估这种纳米材料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机理和不同水环境条件对其去污能力的影响,为纳米材料在水中污染物深度处理的实际应用和推广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当前环境水质测定实际需要,对目前水质重金属检测技术进行了简单总结,重点指出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流动注射分析法、荧光分析法与电化学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发重视。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在所采取的保障食品安全的诸多措施中,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是关乎亿万民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但很多传统检测技术往往存在检测步骤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等缺点,无法实施现场快速检测,故使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得到了普遍研究.为此,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常用的快速检测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蒸馏酒,但近年来,假酒、劣酒引发的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为有效促进白酒质量的提升,保障群众消费安全,有必要对影响白酒质量的常规理化及感官指标、与白酒安全性相关的安全指标和与品质相关的风味指标进行检测,气相色谱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常规检测技术虽然在白酒质量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其设备庞大、样品前处理复杂、结果分析相对较慢,在食品监管人员现场执法对食品质量进行快速筛查中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快速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着很大需求。本文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技术、拉曼光谱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鼻和电子舌快速检测技术在白酒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现状。不断融入新技术,不断增强方法研究,进一步完善谱库,多种仪器协同发展,是未来快速检测技术在白酒质量检测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发重视.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在所采取的保障食品安全的诸多措施中,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由于其快速、准确、方便、节约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监督管理部门的青睐,特别在大型活动安全保障、食品安全现场检查中尤为突出.本文主要介绍了现场快速检测的特点、国内外应用情况、技术支撑及其在安全监督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至关重要。快速检测技术因其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分析方法快速准确等优势成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工具,被广泛应用于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及应急事件处理中。本文主要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概况及其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与质量控制进行分析,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大豆豆皮作为生物吸附剂,通过振荡方法吸附Pb2+浓度为10 mg/L的模拟重金属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60 min,温度为30℃,pH=2~3,豆皮投加量为2 g/L时,Pb2+的去除率达到99.48%。此外,还对豆皮吸附Pb2+后的解析性能作了考察,其解析率达到94%以上,而且可反复使用,豆皮是安全的天然产物,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也可用于去除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