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修复是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中的核心要素,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更是重中之重。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作中,必须深入剖析二次污染的来源,并秉持大局观、长远观,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方可彻底解决土壤修复中出现的种种难题。因此,为了提升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质量,本文将剖析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二次污染来源,并探讨具体防治措施,以供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2.
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被分解,易随食物链进入人体,潜在危害大.文章选取了废弃遗留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案例为研究重点,对项目概况、修复工艺选择、方案设计、修复效果评估进行分析,为各地实施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在土壤修复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效果评价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流程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更为受到人们重视,因此文章对目前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及修复效果评价方法进行简述,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入手,简要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并对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特征、机理、研究方法及如何提高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固体废物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文献总结法、案例分析法,从固体废物的分类和主要危害入手,介绍了固体废物中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过程,详细阐述了固体废物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固体废物造成的土壤污染危害严重,其中重金属通过浸出、土壤吸附、迁移等方式污染土壤,需要采取综合治理修复方法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纺织品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概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物理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分类和原理,重点分析和总结了纺织品在各类修复技术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其优点和缺点,提出了今后研究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制备多功能纺织品和拓宽纺织品使用范围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纺织品的研究方向,各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综合利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针对农田重金属污染问题,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解决策略,以保证农田的安全耕作。土壤修复的目的是在重金属污染的农田中生产安全的粮食作物,而不是有目的地去除多余的金属。为深入探究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修复技术,本研究基于土壤生态修复的相关原理,以贵州省毕节市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量了121个农田采样点位土壤中的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其中Pb、Zn、Cd这三种元素变异系数超过了100%;Ni、Co、Mn、Cr、V这几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相比地质累积指数较低,因此对土壤的污染程度较低。本研究按照常规种植流程在农田种植农作物后,定期对田间种植活动进行管理,包括灌溉、施肥、杀虫、除草等,并应用了绿色土壤改良剂,通过绿色合成方法生产的纳米材料,可以以多种方式辅助土壤的绿色修复。经修复后,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Pb、Zn的有效态含量均降低了35%以上,整体修复效果达到了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建设的持续深入,为工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工业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引发了较为严重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使得修复污染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在修复工程的开展进程中,其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这就需要采用重金属污染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测的方式,获取更加准确的环境参数。文章首先明确了引发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其次对土壤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的具体特征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金属污染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测方式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9.
土壤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土壤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重金属是土壤污染中最典型的污染物。本文主要论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机理,并从微生物的首要三大类细菌、真菌、显微藻类出发,阐述国内外微生物修复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课题的难点.目前,对此类污染土壤的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修复方法,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客土法、换土法和深耕翻土法;而化学法主要包括:固定/稳定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和氧化还原技术;生物法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和生物治理.基于以上方法,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过程中,最常用的方...  相似文献   

11.
基于空间插值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湘潭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资料,开展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与软件架构方案研究,实现特定区域内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污染现状的评估与分析。方法以空间插值技术为核心,并综合地理信息技术、关系数据库技术、Web技术以及重金属污染评估等研究方法对重金属污染检测和评估。结果建立了湘潭县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与分析系统,并提出了总体架构设计与数据库设计方案。系统实现了地理影像数据、各监测专题数据及各等级污染评价标准数据的统一管理,支持对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的多维度查询与可视化,并且以空间插值技术为核心实现了重金属污染数据的空间统计分析与污染分布特征识别等多项功能。结论通过搭建软件系统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控以及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工作的展开简化和推广,对进一步划定禁产区、实施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保障居民生活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来源,归纳了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类型,对超富集植物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植物修复技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浙江省某市铅蓄电池厂退役场地,运用自主研发的淋洗设备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通过"酸洗+碱回调"方式淋洗修复污染土壤,达到场地验收标准。运行结果表明:该自主研发的淋洗设备占地面积小、工艺流程简单,可实现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生物质炭对铅锌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机理,以松木棒炭、玉米秸秆炭、秸秆块炭、花生壳炭、木质颗粒炭和机制木棒炭为重金属钝化剂,以铅锌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原材料制成的生物质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pH、有机质、小白菜体内Pb、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可以显著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施用玉米秸秆炭的效果最佳,小白菜地上部Pb、Zn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65.3%和41.6%。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是一种能有效降低作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减轻作物受到的重金属毒害的重金属钝化材料。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钝化修复以其高效、快速、廉价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生物炭(biochar)也称生物质炭,是指生物质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热裂解得到的一类含炭的、稳定的、高度芳香化并含有大量酚羟基、羧基和羰基的固态物质,生物炭具备良好的吸附特性及稳定性,在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文章介绍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生物炭在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区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探索应用指示克里格方法进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的多级划分的可行性。方法对研究区内均匀选取的463个土壤采样点的5种重金属元素Pb、Cd、As、Cr和Hg,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研究区的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据评价结果设定阈值参数,运用指示克里格方法绘制有明显污染趋势的各土壤重金属元素(Cd和Hg)在各级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值下的污染风险区和各级区域综合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标准值下的污染风险区,实现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的多级划分。结果验证结果的误判率介于0.45%~26.94%之间,为可接受范围。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可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划分,为土壤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以某铬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选用硫酸亚铁、硫化钠和多硫化钙三种还原剂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然后利用稳定剂固化与高温固化的手段将铬元素固定在土壤中。重点探究不同修复手段下场地土壤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及经济适用性,分析六价铬在不同修复方式下的毒性浸出特征,从而为铬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固化机理的探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道路建设等许多人为活动都在加重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几大来源以及造成的危害,对当前我国广泛应用的土壤修复技术进行了简单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袁园 《福建轻纺》2020,(5):43-45
文章针对农用地受重金属污染情况,运用合理的土壤修复技术,在福建省漳州市某地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进行土壤调理剂成分筛选实验,实验结果显示,通过组合使用白云石、煅烧牡蛎壳、生石灰、牡蛎壳可以有效降低受污染土壤上种植的植物的Ni金属含量,其中以上述4种原料同时使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固体废物给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在部分领域甚至远超废水、废气的危害,其产生源头分散,数量庞大,组成成分复杂,形态和性质变化多样,可能含有各种有害污染物,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危害了人类健康,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其中,固体废物中的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的不良影响十分显著,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预防、治理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我国固体废弃物处置现状、处理技术以及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立足实践,提出了几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以期找到解决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