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顺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风貌的塑造与管控应从原有的以城镇为主要对象的规划,发展为"大尺度、多要素、全覆盖"的涵盖整体国土空间范畴的规划。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县")为例,探究国土空间规划新视角下县城特色风貌的营造方法,即从现状特征和问题出发,突破原有的城镇建成区尺度范围,对县城全域风貌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先提出整体风貌格局,再从全域范围内自然风貌与城镇建成区风貌两个层面共同管控和塑造,以应对在国土空间治理的发展思路下对风貌营造规划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有序地推进城镇特色化发展,提升城镇风貌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本文从城镇整体空间风貌到细部人居体验各方面深入剖析城镇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内部原因,探索城镇传统特色风貌塑造的规划方法,研究新建建筑地域特色表达的技术,结合新时期我国城镇风貌提升的要求,提出城镇特色风貌规划控制策略,为指导全国大部分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阴市月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创新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阴市月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设计的一次新的尝试,在对月城镇"水文章"的专题研究基础上,运用了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成果《小城镇规划技术指标体系》,创新性地进行城镇风貌设计,从整体空间形态着手,进行自然和人工的最佳组合,指导城镇控制规划设计,塑造现代江南水乡特色的城镇新风貌,为月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载体,也使规划管理部门操作更直观、更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以歙县深渡镇总体规划为例,从城镇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空间建构和景观风貌塑造等方面探求适合皖南山区旅游型城镇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皖南山区小城镇规划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结合山西省崞阳镇总体规划实例,以"突出城镇特色、塑造城镇品牌"为主要思路,针对其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从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地方文脉的传承、镇区整体风貌的塑造两方面进行特色规划,探索城镇特色在规划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建设用地相对于非建设性用地而存在,后者构成广义上的城镇环境区,对前者具有生态支撑作用,并深刻影响或制约着城镇的空间格局与环境品质.保护重要的环境资源区域已被列为"强制性规划内容",如何将强制性保护引向自觉维护,加强非建设性用地的规划与控制十分重要.共生共荣是促进强制保护向自觉维护行为转变的基础,这即道出非建设性用地规划的目标指向--保护环境资源、塑造城镇空间特色和发掘环境关联效益.笔者从城镇地域内非建设性用地的生态特性及其与建设用地的生态关系研究入手,结合工程实践提出其规划思路与方法:①解析相关建设与非建设性用地组成,搭建植根于自然环境的城镇空间结构:②制订耦合两大用地系统的土地利用整体规划:③结合环境保护合理布局基于环境效应的生态产业:④发掘环境区关联边缘效应并塑造城镇空间特色:⑤制订非建设用地控制图则与相关建设用地土地使用导引.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前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特点,分别从城镇整体物质形象的塑造、小城镇整体人文形象的塑造、小城镇整体结构关系的建构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城镇建设规划中的城市设计问题,从而有助于小城镇建设规划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正>按照新型城镇化这一国家战略,塑造城镇整体空间形态要注重空间系统的可持续性,要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和空间结构的现状与潜力,合理确定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创新要注重城镇在产业、生态、文化与空间形态上的整体有机性,实现多维度的城镇发展目标。按照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进行城市设计,是构建可持续新型城镇空间形态的有效途径。首先,城市设计旨在优化具体城镇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形态构成。科学确定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策略,是城市设计的关键环节。既要准确表达社会需要、减少决策失误;也要避免城镇整体空间构成缺乏有机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仅是多民族融合国家还是多山国家,在少数民族山区城市,将民族特色融入城镇,建设与山水环境融合的城镇,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塑造城镇个性、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性,从精准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及精确保障四方面入手,在城镇化发展形态、城镇化路径、城乡建筑风貌和城镇化管理机制等方面探讨出一条突出"特色"的规划路径,可为规划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实施之后,国家空间治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城镇开发边界是与城镇乡村建设发展具有最紧密互动关系的一条控制线,它不只涉及资源环境节约和保护问题,而且涉及对城镇和乡村建设发展规律的认识问题.这项即将在全国推开的规划政策手段应具有全面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基于此,重新梳理和思考有关城镇开发边界的相关理论问题,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过去几年城镇开发边界的实践和研究;第二部分指出城镇开发边界作为一项政策工具,其作用定位从早期单纯地控制城市蔓延、保护耕地,转向兼有控制城市扩张、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塑造美丽国土空间的综合作用;在第三部分,认为“美丽国土空间”包含了自然、安全、高效、公平、舒适、艺术六个方面的意义,这是制定城镇开发边界政策的认识基础;第四部分提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需要综合分析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总体状况、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城市性质和综合功能、城镇发展合理的空间需求、城镇空间特色、城镇发展不确定性和实施管理机制等七方面因素,使城镇开发边界成为更加综合完备的规划政策手段,切实发挥对美丽国土空间的形成具有的控制、引导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