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传统,差不多已成为唐山人特有的风俗保留下来,那就是在“7·28”这一天,在城市的街头、路口,会燃起一堆堆祭奠震亡者的冥纸,在明亮的街灯辉映下,纸火幽暗而飘忽。第二天,大街上会留下一个个用粉笔或砖头划出的圆圈和一堆堆纸灰。有人说,这是唐山街头的一道独特风景,我却以为,这是唐山人心灵上的一道伤疤。正是这道伤疤,承载了唐山人所有的苦难与悲伤。  相似文献   

2.
月是故乡明     
《Planning》2017,(8)
<正>诗圣杜甫有诗云:"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离开故乡出外闯荡已经十几年了,但无论我身在何处,我的心永远都牵系着故乡那一轮明月。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在一望无际的洞庭之滨,有一座美丽之城——南洲城,南洲城位于湖南省北部,那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的故乡属于洞庭湖冲积平原,高高的大堤宛若苍龙环抱故乡的土地,一条不甚宽广的沱江从故乡土地上穿过。故乡河湖成片、沟渠纵横;故乡的道路总是  相似文献   

3.
风景与景观     
一 一处令人难忘之所,要么是故乡,要么是偶遇之地.故乡充满了童年往昔的生活记忆,充满了岁月的凿痕和慨叹.故乡的记忆不断地被新的生活记忆叠加着,串联起一张延绵的长网.与此同时,总有一些陌生之所,因其全然的不同或相同,在一个生命苏活的当口,与我们蓦然相遇,无论时间长短,都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我们可以容忍故乡的贫瘠,那是无可选择的,这种贫瘠有时还会被视为一种另样的丰饶,萦系着悠长无边的乡愁;而那偶遇的难忘之所,却必须由它独特的丰实和契机来打动我们偶尔一动的心.  相似文献   

4.
园林石韵     
《Planning》2017,(3)
<正>大千世界,石头众多。在我们的生活中,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石头。在现实的世界里,虽然无法遇到如女娲补天的传奇之石,也难有宝玉石的"灵性"。但我们,始终于石头结缘。还记不记得那屹立千年而不倒的赵州桥?历经了1400多年,如顽石一般的工程,至今也都是我们的骄傲!再看看那众多的园林,无论是北京的皇家园林又或是南方的私家园林,处处可见形态各异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透着其韵味,每一块石头,又都有着它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说bauma上海展上大大小小的机械汇成了一片钢铁的森林,那么就不得不提在这片森林中那一枝独秀的参天大树——混凝土机械。无论是色彩鲜艳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还是那高高在上的混凝土泵车  相似文献   

6.
城市·乡村     
<正>远离家乡故土,伫立于高楼大厦的窗前,眺望万家灯火,霓虹闪烁,思绪却会闪现老家的小楼以及那繁星点点的星空;于故乡小楼窗前,凝望月明星稀的夜空,冬日的寒意挡不住故土的芬芳,却向往于都市的时尚与奢华。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我们感受着不一样的情感。春节在家一个月,心就在两者之间徘徊。在乡村时,感受着那一草一木:小河虽然没有当年那样的清澈,但仍然留有我当年嬉水"狗爬"、水草缠身的感觉;道路虽然不再泥泞,但还记得雨后赤脚走过、烂泥钻过脚趾  相似文献   

7.
绿苑     
树叶飘离,鸟群飞远后,站岗的我们,静静地听见一朵花热情地开放。 一片月光飘下来,又一片月光飘下来,在月飞月走的笛音里,我们深深地回忆,那故乡崎岖的小路与炊烟。最孤单最神圣的时刻,月亮正从山那边走来,让我们读懂“秦时明月汉时关”。 飘飘洒洒的月光,从泥土的家园、从希望的田野、从父老乡亲的期盼中,心神领会般如约而至。在遥远、宁静、朴素的乡间,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46)
<正>长大的定义,是变得孤独而又坚强。从呱呱坠地那刻起,我们的周围就洋溢着泛滥的情绪,我们毫不犹豫地表情达意。直到后来的某一瞬间,不再任由情绪随时随地泛滥成灾,开始学会隐藏,容忍。我们将那一瞬间,命名为"长大" 。长大是必然的,也是突然的。它必然拥有一段丰盈的过去,而我们在那段过去中,突然间,吞下孤独。我们将那段时光,命名为"经历"。那段经历,或长或短,但它必定足够丰盈,足够让我们变得坚强。  相似文献   

9.
正外婆八十岁了,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距离舟山嵊泗列岛三百多公里外的宁波。她跟我念叨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不知道,咱们嵊泗的黄龙岛可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外婆的黄龙岛是东海上的一座小岛,距离最近的陆地也有近一百五十公里。这座远离陆地的小岛,是外婆的故乡。在岛上那片层层叠叠的  相似文献   

10.
《时代消防》1999,(5):7-8
4月初,记者一行前往怀化、邵阳等偏远农村采访,再一次目睹了火灾过后,那满目的废墟,那茫然的灾民。 脚下,那片曾经燃烧的土地,一次次给了我深深的震撼—— 4月10日,记者一行来到洞口县桐山乡一隅,春节期间,这里曾发生了一起令村民郭维中无法忘怀的火劫。大火烧毁380平方米,16间木板房屋,直接经济损失8万余元。尽管火灾过去了多日,但大火留下的那一堆堆烧焦的木材,遍地破碎的瓦砾,仍然牵着全家人的心。郭维中73岁的老母亲每天都要到废墟上走走,寻找记忆中家的影子。春寒料峭,老人却只穿了件破旧的毛线衣,佝偻着身躯,颤颤巍巍,站在废墟堆里,一边嗫嚅,一边叹气,眼前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