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别于还原法脱硝技术,臭氧氧化脱硝技术将NO氧化为易溶于水的NO_2和N_2O_5等,结合后续吸收工艺进行脱硝。臭氧氧化脱硝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催化裂化、工业锅炉烟气NO_x排放控制。结合臭氧氧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反应动力学,分析了复杂烟气组分中NO氧化的选择性,重点关注臭氧与NO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对氧化产物组成的影响。通过阐述湿法与半干法脱硫工艺中的硫硝协同吸收原理,分析吸收剂、吸收气体组成、添加剂等因素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此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别于还原法脱硝技术,臭氧氧化脱硝技术将NO氧化为易溶于水的NO2和N2O5等,结合后续吸收工艺进行脱硝。臭氧氧化脱硝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催化裂化、工业锅炉烟气NOx排放控制。结合臭氧氧化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反应动力学,分析了复杂烟气组分中NO氧化的选择性,重点关注臭氧与NO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等关键工艺参数对氧化产物组成的影响。通过阐述湿法与半干法脱硫工艺中的硫硝协同吸收原理,分析吸收剂、吸收气体组成、添加剂等因素对吸收效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此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臭氧氧化脱硫脱硝技术中臭氧投加均布及其与烟气的强化混合技术的特点,基于小口径圆管吹气射流的卷吸运行及其与烟气混合的理论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臭氧投加均布及其与烟气的强化混合优化进行研究,并研制出臭氧投加装备,包括烟道导流设施、臭氧投加布气器和混合器,成功解决了O_3与烟气均匀混合技术难题,提高了臭氧利用率,并在国内某钢厂300 m~2烧结机烟气治理工程中应用,实际应用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氧化效率高达95%~99%,脱硝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的煤炭耗量及NO_x排放量,概述了NO_x的工业排放源,分别对传统烟气脱硝技术中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臭氧氧化吸收法以及新型烟气脱硝技术中的络合吸收法、光催化氧化法的原理、工艺流程、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具体论述;总结了目前脱硝市场上传统烟气脱硝技术的脱硝率、优缺点及应用现状等;对比了上述5种烟气脱硝技术的工艺特征及经济性,并指出了未来我国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的煤炭耗量及NO_x排放量,概述了NO_x的工业排放源,分别对传统烟气脱硝技术中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臭氧氧化吸收法以及新型烟气脱硝技术中的络合吸收法、光催化氧化法的原理、工艺流程、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等进行了具体论述;总结了目前脱硝市场上传统烟气脱硝技术的脱硝率、优缺点及应用现状等;对比了上述5种烟气脱硝技术的工艺特征及经济性,并指出了未来我国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煤炭在短期内依然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但其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现有脱硫脱硝工艺普遍占地大且投资及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宜煤粉工业锅炉应用。根据臭氧氧化机理,提出一种高效的锅炉烟气污染物脱除方法,并通过文献研究,证明脱硝效果,分析了影响其污染物脱除效率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技术在国外的应用情况。介绍了煤粉工业锅炉系统现有烟气净化技术,提出采用臭氧氧化法耦合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高倍率灰钙循环烟气脱硫(NGD)技术,完成高阶态氮氧化物和SO_2、SO_3等酸性气体、重金属Hg、As等的有效脱除,达到超低排放效果,对于形成符合煤粉工业锅炉自身特点的一体化烟气净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有玻纤池窑废气处理工艺进行研究总结并适当优化,开发适应国内玻纤池窑烟气治理的涡轮增压脱硫技术,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涡轮增压脱硫除尘一体塔除有较好的脱硫能力外,特别适用于玻纤熔窑烟气高含尘、含氟化物烟气特性的协同治理,塔内部结构简单,避免了常规旋流板塔系统不稳定、易堵塞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可直接作为燃料燃烧。随着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逐年增加,环境保护要求逐年提高,生物质电厂烟气排放控制更加严格。生物质锅炉初始氮氧化物排放波动大,烟气中飞灰碱金属含量高,湿度大,生物质锅炉脱硝技术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在对比分析生物质燃料燃烧和烟气排放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传统脱硝技术以及正在不断完善的新型脱硝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各自优缺点。传统脱硝技术包括低氮燃烧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新型脱硝技术包括等离子脱硝技术、臭氧氧化脱硝技术、生物质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ZYY干法脱硫脱硝技术、低温氧化吸收协同半干法脱硝技术、液态生物钙脱硝技术和固态高分子脱硝技术等。同时对生物质锅炉脱硝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成本问题和运行周期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已被证明能同时脱除烟气中多种污染物,臭氧产生能耗大抑制了该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针对此问题,开发了两种低耗高效臭氧发生技术:高频高压臭氧发生技术和脉冲流光放电臭氧发生技术。再此基础上对臭氧氧化结合化学吸收同时脱除烟气中多种污染物进行经济性分析,在达到同等脱硫率和脱硝率,且脱汞率远大于电子束的同时,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EDV~脱硫+LoTO_x~(TM)臭氧氧化脱硝一体化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情况。金陵石化3500 kt/a催化裂化装置采用EDV~脱硫+LoTO_x~(TM)臭氧氧化脱硝一体化技术处理再生烟气,脱硫脱硝处理后,烟气ρ(SO_2)由原来的平均约800 mg/m~3将至平均52.36 mg/m~3,烟气ρ(NOx)原来的平均约172 mg/m~3将至平均56.62 mg/m~3,烟气SO_2、NOx含量均远低于设计值100 mg/m~3。2015年1—11月累计减排量SO_2量2 794.4 t、NOx量438.1t,环境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1.
玻纤池窑废气处理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玻璃纤维池窑废气的来源和危害,废气排放成分和控制标准,窑炉废气的处理方法。对吸收法处理废气中的干法、半干法、湿法工艺进行阐述,并介绍了纯氧池窑废气处理的进展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提出了一些废气处理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1975年到2012年玻纤池窑拉丝过程控制中的数学模型的获取、控制策略的实施与PID参数整定的研究与设计工作;给出用"比值法"、"从飞升曲线快速自寻最佳传递函数"等从飞升曲线上求解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新方法;通过一座池窑主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测定、控制策略的工业实施,提出了PID参数整定的新方法,得到了该窑一个完整数学模型网络;同时介绍了当今池窑拉丝的部分控制通道数学模型、控制策略与实际运行时的PID参数,为池窑DCS控制系统组态与投运提供较完整的设计资料。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玻璃纤维窑炉烟气成分的特点,提出半干法脱硫除尘技术——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布袋除尘器。经工程实践运行监测,该综合治理技术脱硫效率≥90%,除尘效率≥99%,系统运行可靠性高,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低。  相似文献   

14.
介绍加热炉基于CO分析的燃烧控制技术基本原理和控制过程设计,对比分析当前基于O_2分析控制燃烧技术的不足,阐述了CO控制技术在镇海炼化延迟焦化加热炉安装、过程调试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投用基于CO控制的低氧燃烧技术后,屏蔽了加热炉本体漏风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燃料气与氧气在接近理论配比范围内燃烧;在相同的加工负荷条件下,加热炉氧含量下降至1.0%以下,烟气中的CO含量能稳定控制在40~50μg/g,加热炉热效率从92.03%上升至93.14%,鼓风机变频从35%下降至28%,烟气中NO_x下降至30 mg/m~3以下,减少烟气排放52 000 k Nm~3/a,加热炉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玻纤工业池窑拉丝DCS过程控制中,mV信号的干扰形成与抗干扰方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油乳化技术在中碱玻纤池窑中探索性试用的分析,论证了该技术在燃油玻纤池窑中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与同行专家进一步探索和挖掘重油乳化技术的节油潜力,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降低企业成本,也为我国节能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新的国家标准《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出了焦炉烟囱的NOx排放控制要求。本文从焦炉加热系统的设计和对焦炉烟道废气的后处理2个层面论述了焦炉烟囱NOx排放控制的技术措施,简要介绍了SCR烟气脱硝技术,提出了借鉴日本东京煤气公司的中试与工程经验,采用SCR脱硝技术对焦炉烟道废气进行后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对“特别地区”焦炉烟囱的NOx排放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以氨为还原剂采取烟气脱硝工艺技术将烟气中的NOx还原为N2,从而使烟气中NOx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对烟气脱硝的工艺、催化剂和还原剂的选择等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连续玻璃纤维池窑生产的发展历史及玻璃电熔技术在我国玻璃纤维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对我国第一座年产万吨中碱全电熔拉丝池窑做一全面技术回顾,以此对玻纤工业中拉丝池窑另一种生产技术做一介绍,为玻纤工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气体燃料具有易于点火、燃烧迅速、燃烧完全等特点,且氮、硫、灰分低,因此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属于较清洁的燃料,且国家燃气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气体燃料燃烧近年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国家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更加严格,控制气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至关重要。笔者介绍了不同种类NOx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基于NOx的产生机理提出控制措施,分析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燃气燃烧技术的低氮原理及应用现状,最后提出燃气燃烧器应用的展望。燃气燃烧过程中主要以热力型NOx及快速型NOx为主,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是影响NOx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温度高于1 500℃时,热力型NOx呈指数型增长,温度是影响NOx生成的最重要因素。根据NOx产生机理,低NOx燃烧技术的实质是降低最高燃烧温度,控制燃烧区燃料浓度以及氧浓度,缩短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破坏NOx生成的最佳条件,最终抑制NOx的生成。低NOx燃烧技术一定程度降低了NOx的生成,但又会破坏整个燃烧进程,对燃烧和放热过程造成不利影响,降低了燃烧效率和传热效率,因此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燃烧技术,同时可将不同燃烧技术相结合起到稳燃、低氮的效果。应用较广泛的燃气燃烧技术主要是阶段型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无焰燃烧技术等,其中催化燃烧技术发展前景较好,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其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和寿命问题是限制其工业上广泛应用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