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石化西部新区勘探前景广阔,但地表与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勘探难度大。与此相似,地质构造特征复杂的合肥盆地,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全面实施,解决了基础地质问题,获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类比西部新区,指出了综合物探技术在西部新区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方向,认为物探技术综合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在概括总结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十五"期间物探技术实践、发展背景、部署特点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对"十五"期间物探技术实践、发展的成效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物探技术对油气勘探具有拉动作用"、"地质认识的深化和物探技术应用的效果是相辅相成的"、"科学地组织和实施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地震的技术发展思路"等四点认识体会,必将为"十一五"加速新区油气勘探资源勘探接替进程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探区地形起伏剧烈、地表类型繁多且岩性多变,为地震勘探制造了很多困难。在全面分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在叠前完成了有针对性的静校正、能量均衡处理、多次波消除和速度场建模,有效地保证了叠前偏移地震成像质量。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西部探区大规模地震资料叠前偏移处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田明 《油气井测试》2006,15(1):41-44
就中石化西部新区各种TCP联作测试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诸如MFE测试器开井失败、起爆器及销钉的选择、减震器的连接、测试管柱的强度等做了分析与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实例证明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胜利西部探区面积大、分布散、勘探领域多、地表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勘探程度及认识程度总体较低。随着理论认识的提高、工程技术的进步,西部探区将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勘探潜力,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一些地质认识。近期西部探区勘探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梳理明晰前期勘探状况,找准工作切入点;二是采取边实践边学习的做法,工作中应防止3种倾向的出现,即完全否定前期工作、完全肯定前期工作、一学就明白,以便科学、高效地开展西部探区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6.
贵州赤水凹陷西部地区三叠纪沉积环境与储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珍芹 《南方油气》2005,18(3):17-20
通过对贵州赤水凹陷西部地区地面地质、已有探井资料的研究分析,并且对沉积环境及储层的特征进行剖析,初步揭示了该区天然气储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8.
中国西部地区物探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针对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工作,如何获得好的勘探效益,提出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西部地区油气勘探难度很大,要获得勘探的高效益,必须坚持科学的勘探程序,加强地质综合研究,加大勘探投入和新技术投入,十分注重勘探成效。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要做到物探先行。物探先行,不完全是一个勘探部署问题。要做到物探先行,除了要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外,还必须根据西部地区具体情况,抓住几项影响物探工作勘探效果的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迎来勘探的大好场面和物探技术自身的大发展。西部地区地表条件恶劣,地下构造复杂,静校正、低信噪比和正确成像归位成为影响地震勘探效果的三项关键技术。文中 :对于前两个问题,从技术角度上得出了一些明确的结论 ;而第三个问题,它牵涉到速度场的研究和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推广应用,这里结合山地资料的处理和解释,隐含地对它们进行了讨论和分析,明确了技术攻关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M区长6储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取得以下结论:(1)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胶结类型为粘土矿物胶结和碳酸盐胶结,对储层的物性起到消极的破坏作用;(2)机械压实作用使得储层物性变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河探区西部凹陷天然气分布广、油气伴生的特点,首先分析了油气相态分布、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原油溶解气出溶特征,然后分析了天然气运聚成藏特征和模式,最后提出了天然气分布模式。在同一勘探区块,油气藏具有由下而上依次为气藏、油藏、气顶油藏和气藏的分布特征,平面上独立相态天然气主要分布于生烃凹陷主体内部不同深度,干气主要分布在生烃凹陷内的浅部及其邻近地区的斜坡部位,湿气在不同深度均有分布。其中,沙一段—沙二段的干气主要分布在生烃洼陷内及其附近,沙三段—沙四段的干气主要分布在生烃凹陷周缘的斜坡带上。原油溶解气出溶是独立相态聚集的天然气主要来源。凹陷的不同构造有4种不同的天然气成藏模式。浅层气主要富集在生烃凹陷内油藏之上的有效圈闭中,高成熟的天然气藏主要分布在深层及邻近生烃凹陷的凸起部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需扩展勘探领域,向深层、深海、非常规等新领域及常规领域精细勘探进军。面对未来油气勘探新领域,必需进-步提高各类深层异常岩性储集体的成像和定量刻画精度,进-步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目标区预测可靠性及流体检测的准确性,提高非常规油气藏的预测精度,发展面向勘探开发目标的集成技术,不断提升陆地和海洋的物探技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全球深层油气分布、储量、产量等勘探开发现状,总结中国陆上深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进展及勘探成效,并指出面临的技术挑战与攻关方向。针对中国陆上深层油气勘探,分析了现阶段深层碎屑岩、碳酸盐岩及火山岩勘探所面临的低信噪比、低分辨率、低成像精度及低保真度等主要地球物理问题,明确了相应的宽线大组合二维及宽方位高密度三维采集、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及逆时偏移、复杂构造建模及储集层定量预测等关键技术对策。在此基础上,从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复杂储集层预测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宽频、保幅、高精度及信息综合是陆上深层地球物理勘探的技术挑战与攻关方向,并提出宽频地震采集、复杂储集层岩石物理建模、高精度叠前保幅成像、复杂储集层综合评价、非地震物探以及钻井地震导向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未来深层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隶属的物探队伍已成为国际油气勘探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陆上综合勘探能力居世界第一。在物探技术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物探公司均发展自身独有的特色技术,以确保其市场竞争地位。为增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物探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前陆、岩性、叠合盆地、深层、非常规等领域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水平和勘探成功率,需要加强九个方面的物探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大幅度提高中国石油物探技术整体研发能力,形成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关键技术,提高集团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及主营业务长远发展潜力,为打造技术领先的中国石油物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孙涛 《特种油气藏》2005,12(2):29-31
以石5油藏为例,论述了地球物理综合技术在油气藏(尤其是砂砾岩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和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充分利用地震资料中蕴含的有用信息有助于解决地质问题,可提高寻找油气藏的能力、钻井成功率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了独具特色的白云岩及云质硅岩类储层,主流观点是“断控热液”成因,但勘探多有落空,说明需要重新认识。通过盆地周缘露头剖面和盆内钻孔资料的系统对比分析,研究了储层特征与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包括晶粒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和云质硅岩,它们的分布与岩溶系统有关,在纵横向上展布不稳定。其中,晶粒白云岩主要位于岩溶系统周缘,储集性能差,相比而言,硅质云岩及云质硅岩主要位于岩溶系统内部,储集性能好。储层发育遵循“相控岩溶”的规律,颗粒滩相为储层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早成岩期层控型风化壳岩溶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热液白云岩化作用有利于储层的保存,硅质热液活动与后期的方解石胶结充填了部分孔隙,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硅质白云岩和云质硅岩储层。据此建议在前期注重“断控热液”型储层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相控岩溶”的分析,找准目标。研究认识加深了对四川盆地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的理解,也可供相似地质背景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以及露头样品的微观分析和物性测试,对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的储层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分布广泛,海相、陆相均很发育,总体上具有从石炭到二叠系由海相向陆相转变的规律;地层以灰岩和碎屑岩为主,局部地区为火山碎屑岩。东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储集性能较差。石炭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二连的西南部,Ⅱ类储层主要分布在二连东北部以及松南的磐石一带,Ⅲ类储层主要分布于三江以及松北部分地区;二叠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松北的伊春附近以及二连的林西官地,Ⅱ类储层主要分布于二连东部的西乌珠穆沁旗附近以及松南的永吉附近,Ⅲ类储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镇赉县附近。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石油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物探力量,陆上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8项特色物探技术,其中复杂山地、黄土塬等地震勘探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高密度地震、全数字地震、多波等技术在复杂油气藏描述方面初见实效,并建立了较完备的技术流程。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软件和装备研发方面,自主研发了物探一体化核心软件,大型地震仪器已通过2 000道野外试生产,在不久的将来将规模生产。为适应新形势下勘探开发需求,中国石油将继续在未来几年技术发展蓝图指导下,开展物探核心装备与软件研制和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迎接"四大工程"对物探技术提出的挑战。图8参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