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采用钴白合金-水钴矿两矿法从钴白合金中浸出钴和铜,考察了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时间、搅拌速度、两矿质量比对钴、铜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70℃、硫酸浓度1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6∶1、反应时间4h、搅拌速度350r/min、水钴矿和钴白合金质量比16∶1条件下,钴、铜浸出率分别为99.8%和99.2%;钴白合金和水钴矿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通过Fe2+与Fe3+在反应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刚果(金)矿产资源丰富,老尾矿储量巨大,(金)某老尾矿含有硫化铜矿物主+要有蓝辉铜矿、斑铜矿、铜蓝和黄铜矿,铜的氧化矿物有孔雀石、硅孔雀石;钴矿物主要为硫钴矿和钴华。浮选试验采用石灰作为矿浆pH值调整剂、水玻璃和MA作为分散和抑制剂,NS4作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作为捕收剂,综合回收硫化铜矿物、钴矿物及金银矿物。浮选尾矿采用湿法冶金浸出铜钴矿物。试验获得铜精矿铜品位32.13%,钴品位4.55g/t,金品位5.93g/t,银品位66.78g/t,全铜回收率为38.82%,非酸溶铜回收率为81.88%,钴回收率为45.55%,金回收率为48.48%,银回收率为38.97%。浮选尾矿铜浸出率为76.17%,酸溶铜浸出率为96.04%,钴浸出率为71.10%。选冶联合工艺铜总回收率为85.42%,钴总回收率为84.26%。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湿法浸出的选冶联合工艺,实现老尾矿中有价元素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3.
生物浸出低品位镍铜硫化矿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阐述了氧化亚铁硫杆菌 (TF5)和氧化硫硫杆菌 (TT)浸出金川低品位镍铜硫化矿的机理、过程动力学、工艺条件和反应工程。研究表明 ,含镍磁黄铁矿的细菌浸出以细菌氧化生成的Fe3 +的作用为主 ,浸出速率受表面反应控制 ;镍黄铁矿的细菌浸出以矿物表面吸附菌的作用为主。细菌对Mg2 +离子的耐受浓度因驯化而提高 ,极限浓度可达 15~ 2 0g/L。低品位镍铜矿的细菌浸出过程中 ,pH控制、细菌的初始接种量、矿浆浓度及TF和TT的混合比是影响镍、铜、钴等有价金属元素浸出速率和最终浸出率的主要因素。优化条件下气升式和搅拌式反应器中试验表明 ,优化条件下 ,在生物浸出低品位镍铜硫化矿 ,镍浸出率可达到 92 %~ 94 % ,铜达 4 8%~ 50 % ,钴达 88%~ 91%。  相似文献   

4.
对钴白合金和水钴矿联合高压酸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钴白合金首先在常压下进行一段浸出,一段浸出渣和水钴矿在加压下联合浸出,考察了影响浸出的各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加压浸出较佳反应条件为温度160℃,硫酸浓度为2.5 mol/L,液固比为6,反应时间为4 h,搅拌速度300r/min,钴白合金和水钴矿质量比为1:4。在此浸出条件下,钴、铜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9.9%和99.92%。  相似文献   

5.
加压浸出作为一种高效的湿法冶金手段,迄今为止已在铜、锌、镍、钴等重金属行业,以及铀、钼、黄金和铂族等稀贵金属行业得到推广应用。总结了重有色金属铜、铅、锌、镍、钴行业和冶炼过程副产物加压浸出技术研究和工业化应用现状,包括复杂硫化铜矿、铜钴矿、硫化砷渣、黑铜泥、铜阳极泥、白烟尘和铜钴冶炼转炉渣加压浸出,复杂硫化锌矿、锌浸出渣、赤铁矿除铁、镓锗富集物、铜渣等加压浸出,硫化镍矿、红土镍矿、白合金、铜渣和钴冰铜加压浸出等。最后,对加压浸出技术在重有色金属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开发刚果(金)某复杂氧化铜钴矿提供依据,对该矿样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氧化铜钴矿属于深度氧化复杂铜钴矿,矿石中的铜、钴元素可综合回收。铜矿物的产出形式主要为孔雀石、硅孔雀石、黄铜矿、辉铜矿、蓝辉铜矿等,铜矿物与褐铁矿关系密切。钴的独立矿物主要是水钴矿,且嵌布粒度极为微细,脉石矿物中含有大量的易泥化、可浮性好的层状硅酸盐矿物。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建议采用全浮选工艺回收铜钴元素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氧水还原浸出非洲氧化铜钴矿,研究了还原剂用量、初始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等参数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双氧水与铜钴矿计量比为0.2mL/g、浓硫酸与铜钴矿质量比为0.46、液固比为5∶1(mL/g),在温度75℃下浸出2h,钴、铜的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9.50%,99.42%。  相似文献   

8.
以赞比亚某典型难处理低品位氧化铜钴矿为研究对象,配入适量硫化铜钴矿,采用人工调配的高效微生物浸矿菌群对铜钴矿进行微生物浸出,同时分别与摇瓶酸浸、搅拌酸浸和柱浸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浸出难处理铜钴矿,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铜浸出率增大.浸出温度为40℃时,微生物浸出铜浸出率为90.7%,高于摇瓶酸浸和搅拌酸浸浸出结束时浸出率(69.4%~73.2%)以及柱浸结束时浸出率(约85%).由于微生物浸出群落对该难处理铜钴矿作用时间周期较长,适用于堆浸生产.细菌的存在使得铁离子不断的在二价与三价间循环,通过具有强氧化性的Fe3+与硫化矿物相互作用,使得矿物分解,提高浸出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摇瓶试验研究矿石粒度和矿浆浓度对原生硫化铜矿石中细菌浸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浸矿过程中细菌的氧化活性及其对浸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过程中,有利于铜浸出的矿石粒度和矿浆浓度分别是5 mm和20%~25%;溶液中三价铁含量过高或产生的铁沉淀都会直接影响细菌的氧化活性和浸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生物质燃料粒还原焙烧水钴矿,再用硫酸浸出钴,考察了水钴矿粒度、生物质燃料粒加入量、还原焙烧温度和时间对还原焙烧产物中钴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00 g粒度为-200~+325目的水钴矿,配入60目燃料粒10 g,混匀后在350℃下还原焙烧1.0 h,然后用硫酸从焙砂中浸出钴,钴浸出率达99.5%以上,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铜工业发展状况及我国铜工业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国内外铜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格局,预测我国铜产业新的发展局势,并对世界铜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在宏观调控政策下我国铜工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在铜精炼电解工艺中,部分废电解液需要进行脱铜、脱杂处理。为了提高祥光铜业电解净液工序中高纯铜产品的直收率,提升经济效益,故对初期硫酸铜生产工序、电积铜及脱杂工序和硫酸镍生产工序进行改造,最终将原生产的硫酸铜和部分高杂的电积铜及高杂含铜物料优化成高纯 A 级铜和高纯铜粉。  相似文献   

13.
李智伟 《云南冶金》1998,27(4):68-70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报道,对国内外铜市场的行情作了简要分析,并就铜的产量、需求以及价格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段军伟 《有色金属加工》2012,41(3):10-12,17
本文从资源战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原料来源、工艺技术、产业政策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采用紫杂铜为原料直接生产光亮铜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光亮铜杆生产项目进行原料选择时提供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提高阴极铜表面质量的实践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纯阴极铜生产中易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把电铜表面粒子分成几种类型分析了其粒子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处理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某厂铜阳极泥中铜含量高、难溶的特点,经过二次焙烧二次浸出,铜浸出率达99%以上,硫酸铜结晶率〉90%,海绵铜置换率〉99%,铜总回收率〉99%,该方法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7.
国内铜冶炼企业面临的原料状况技术特征和资源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我国铜矿山资源现状,由于国内巨型铜矿少,品位低,且不少骨干矿山经过几十年的强化开采,资源已近枯竭,铜冶炼企业面临原料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国内铜冶炼几乎都是采用火法流程,骨干企业都已基本完成了熔炼工艺改造,拥有先进的熔炼技术和装备,但火法精炼设备落后,电解厂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文章最后还对铜冶炼企业今后的资源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根据铜锍及含铜烧结物料的基体成分特点,提出了用碘量法测定其中铜含量的方法,重点讨论了铁、硫、硅等干扰元素对铜含量分析的影响及消除,并对滴定酸度、介质、速度、盐酸浓度等条件进行了分析,为深入探讨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本方法经验证:相对标准偏差在1%之内,不同实验室测定样品结果的绝对误差小于0.3%。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铜锍及含铜烧结物中铜含量测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铜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相当重要的金属原料。本文主要阐述了世界铜矿资源概况,中国铜矿资源状况及其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详述了铜精矿采购的主要流程,在采购过程中如何严格控制采购环节保质保量。我国铜工业的发展方向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试样用浓盐酸及过氧化氢分解,不经沉淀分离钨而进行铜的测定。实验表明,加氨水可以消除钨的干扰,从而确定了碘量法快速测定钨铜混合料中铜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