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建立快速、有效分离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方法,分析其基本理化组成,本研究以茶水比1∶50的云南大叶种绿茶汤为材料,采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胶粒,利用动态光散射和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分析其直径、表面电荷等物理化学特性,比较超滤膜孔径、离心力、离心时间对胶粒分离效果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分析其茶多酚等理化组分的浓度、比例等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绿茶天然茶汤(25℃)存在大量平均直径约300 nm、表面带负电荷的纳米聚集体,其可经截留分子量为100 ku的超滤膜、4000×g离心20 min成功分离,该胶粒以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茶多酚为主体成分,各儿茶素、生物碱等单体均参与其理化构成。结论:超滤离心技术是快速分离绿茶天然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有效手段,该胶粒以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茶多酚为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2.
以糙米粉与绿茶粉为原料,应用挤压重组技术开发糙米绿茶。比较茶米的配比及加工工艺条件对糙米绿茶及茶汤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以及冲泡过程中茶汤色泽的影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优选糙米绿茶配方及加工条件。结果表明:以4∶6的比例将绿茶粉与糙米粉混合经挤压重组造粒,在烘烤温度160℃、烘烤时间15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糙米绿茶感观评价最佳,糙米绿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6.91%,1.37%,0.345%,14.92%。茶汤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0.90%,0.18%,0.045%,1.94%。  相似文献   

3.
糙米经发芽、烘烤、粉碎、浸提、离心得到发芽糙米茶汤;绿茶经过浸提过滤得到茶汤,将发芽糙米茶汤和绿茶茶汤按一定比例混合,添加其他配料而制成一种既营养又符合消费者口味的复合米茶饮料。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发芽糙米绿茶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发芽糙米绿茶茶汤混合比例为1∶1,白砂糖为6%,柠檬酸为0.03%,复合稳定剂CMC-Na和海藻酸钠按2∶1,添加量为0.15%。经过验证性试验,得到的发芽糙米绿茶复合饮料感官评分为9.3分,茶多酚含量309.3mg/kg,γ-氨基丁酸427μg/100ml。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白茶与绿茶、红茶生化成分的差异,探讨生化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方法:以寿眉、安吉白茶及白琳工夫分别为白茶、绿茶、红茶代表,分析茶叶成分,测定茶汤抗氧化活性,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总黄酮含量与年份呈正相关关系,而咖啡碱则相对稳定;白茶茶多酚及儿茶素含量均低于绿茶,但其酯型儿茶素所占比重显著高于绿茶,且游离氨基酸、茶氨酸及总黄酮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茶类;EGC所占比重与酯型儿茶素均与茶汤抗氧化活性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白茶与其他茶在成分和抗氧化性上均有显著差异;EGCG与抗氧化活性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以吡虫啉为模板分子,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具有优异吸附性能的吡虫啉分子印迹聚合物。以该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填料,研究固相萃取柱对绿茶/红茶茶汤中吡虫啉加标回收率以及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吸收率。研究结果表明,当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以甲醇为活化溶剂、1 mL/min的流速上样、用10%的乙酸甲醇溶液为洗脱剂时,吡虫啉在绿茶/红茶茶汤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4%和97.2%,而对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吸收率均在35%以下,表明所制备固相萃取柱对模板底物具有良好的提纯和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市售几种典型绿茶(碧螺春、高山绿茶)、乌龙茶(铁观音、肉桂、水仙)及红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各茶种茶粉的水浸提液与沸水冲泡茶叶而得的茶汤中的茶多酚含量;并测定茶汤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人工合成自由基DPPH·与ABTS~+·的清除活性)和体外还原活性(FRAP法测定其对三价铁的还原力)。试验结果表明,绿茶的茶粉浸提液与冲泡茶汤的茶多酚含量最高,茶汤的自由基清除活性与体外还原活性最强,乌龙茶次之,红茶最弱;这与其多酚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几种冲泡茶汤中,铁观音茶汤的茶多酚含量最少且体外抗氧化活力最弱,这应是源于茶叶包揉工艺的不同。另外,沸水冲泡茶汤较茶粉浸提液的茶多酚含量少,但仍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以日常沸水短时间冲泡的方式获得的茶汤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消费者进一步认识饮茶的健康功效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比不同功率超声辅助热水提取与传统热水提取的绿茶茶汤理化性质差异,并对其进行电渗析处理,探究电渗析对绿茶茶汤的理化性质及冷却后浊度及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热水提取的绿茶茶汤中可溶性固形物、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均高于传统热水提取,且随超声功率增大先升高后降低,超声功率增加至390 W时,绿茶茶汤中茶多酚及咖啡碱含量达最大值,分别为5903.14、1091.87 mg/kg。电渗析处理能显著降低绿茶茶汤中金属离子含量及电导率,热水提取、130 W超声提取及520 W超声提取的茶汤中钾的脱除率分别为67.46%、80.20%、89.59%,锰的脱除率分别为64.92%、77.35%、88.56%;电渗析处理可显著降低绿茶茶汤的浊度,并对茶汤的“冷后浑”具有抑制效果,且对超声辅助提取的茶汤“冷后浑”的抑制效果较热水提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正茶饮料是指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茶饮料不仅保留了茶叶的风味,而且富含天然茶多酚、咖啡碱等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为了解市售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本研究对市场销售的红茶、绿茶茶饮料进行了茶多酚含量的分析,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合理化参考。材料与方法 ,康师傅绿茶、康师傅红茶、统一绿茶、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浸提方式对绿茶沉淀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微波、超声波、水浴浸提云南大叶种绿茶,利用动态光散射等技术分析茶汤胶粒与沉淀颗粒的胶体特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其理化组成,利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各组分沉淀浓度与茶汤浓度的线性相关性,发现:微波浸提茶汤胶粒数目仅约为沸水浴的57%,但其沉淀总量、总沉淀率均显著高于后者,微波浸提绿茶沉淀总量主要与茶汤酯型/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生物碱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2为0.972),而水浴浸提绿茶沉淀总量与茶汤生物碱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2为0.969);超声波浸提显著降低茶汤胶粒与沉淀颗粒直径,但其沉淀总量、总沉淀率均与水浴浸提相当,且沉淀总量仅与茶汤蛋白质、生物碱浓度呈较弱正相关(R2为0.632)。浸提方式不仅影响绿茶沉淀胶体特性与理化组成,并可能改变沉淀形成的量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红茶(6种)、青茶(6种)、绿茶(6种)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技术研究了茶叶茶汤的滋味(酸味、苦味、涩味、咸味、鲜味)特征,与茶叶中茶多酚、咖啡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电子舌对三大类18种茶汤样品滋味特征呈现不同的响应值,可有效区分红茶、青茶、绿茶三大类茶叶。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与电子舌测定滋味特征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其中茶多酚的含量与涩味等级两变量间高度相关(—0.963),咖啡因含量与苦味等级两变量间高度相关(0.906)。对茶多酚含量与涩味等级、咖啡因含量与苦味等级的曲线回归方程进行了拟合分析,茶多酚含量与涩味等级二次型拟合曲线效果较好,回归系数为0.950;咖啡因含量与苦味等级二次型拟合曲线效果较差,回归系数为0.822。  相似文献   

11.
Jia-Shun  Gong  Pei-Ying  Liu  Qin-Jin  Liu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6,71(9):E358-E363
ABSTRACT:  The stabilizing mechanism of konjac glucomannan (KGM) in tea infusions was studied using a convention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thanol sedimentation, and other methods. As a result, many water-soluble complexes among the KGM molecules and tea components such as thearubigins (TRs), theaflavins (TFs), total catechins (TC), and tea polyphenols (TPP) were obviously formed in tea infusions with addition of KGM. The aggregations of tea components, which caused tea cream down, were decreased because of KGM addi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suspended particles in tea-KGM infusions was enhanced.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strong adsorption happened among KGM and tea components and particles through strong hydrogen bonding functions. Molecular weight of KGM in tea infusions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water solution. In water solution, it was 4.83 × 105, but in black tea infusions 3.41 × 105, and in oolong tea infusions 3.51 × 105. The experiments also revealed that the tea-KGM infusions had stronger antielectrolyte coagulation capacity and the static electrification action exists among the molecules of tea infusion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KGM could be a useful stabilizer for stability of the tea infusions.  相似文献   

12.
刘志彬  张是宁  张雯  倪莉 《食品与机械》2016,32(10):27-29,43
选取10种典型武夷岩茶(5种肉桂和5种水仙)作为研究对象,以绿茶、铁观音和红茶为对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叶片及冲泡茶汤中的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含量,并依据各样品的生物碱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发现,武夷岩茶叶片中的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含量分别约占茶叶干重的2.341%,0.065%,0.011%,低于绿茶、铁观音和红茶;茶叶经过60s沸水冲泡后,约46.56%,46.36%,50.15%的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溶于茶汤中。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武夷岩茶的3种生物碱含量与绿茶、铁观音和红茶的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客家炒青绿茶品质的物质基础和主要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以广东客家地区代表性茶类-仙湖茶产品的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客家炒青绿茶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差异显著,且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与炒青绿茶品质审评得分的相关关系较大,是造成炒青绿茶品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客家炒青绿茶样品中共鉴定出44种香气物质,包括醛类(37.96%)、醇类(28.47%)、烃类(15.92%)、酮类(10.38%)、酯类(5.10%)和其他(2.17%),香气化合物中壬醛、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和芳樟醇的相对含量较高,且RVOA>1,均呈现花香、栗香,推测是客家炒青绿茶香气的主要特征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名优绿茶理化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品种名优绿茶各理化成分、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各组分与绿茶品种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绿茶品种的代表性成分,本文以安吉白茶、碧螺春、龙井三种不同品种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福林酚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GC-MS联用测定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以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通过相对含量对三种名优绿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绿茶理化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对三种绿茶感官品质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酚氨比(r=-0.942)、抗坏血酸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955)。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成分繁多复杂,且不同成分对茶叶的香气有不同的香气贡献。实验提取了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酮类和醛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花香和清香等香型特征,在绿茶成分中含量较高。因此,确定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和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种物质作为与绿茶品质密切相关的"标识因子"。  相似文献   

15.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与方法:通过醇提得到各种茶多酚提取液,酒石酸亚铁法测定了多酚的含量;水提得到各种茶多糖提取液,用硫酸- 苯酚法测定其中多糖的含量。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及邻苯三酚法测定不同茶叶中多酚、多糖含量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影响,对比研究八种茶叶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茶叶中多糖的含量从2.19%增大到2.89% (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绿茶),抗氧化能力:红茶>绿茶>乌龙茶(DPPH·法);红茶>绿茶>乌龙茶(水杨酸法);红茶>乌龙茶>绿茶(邻苯三酚法);不同茶叶中多酚的含量从1.71% 增大到9.75% (绿茶>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结论:茶多糖和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绿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酚,红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糖。除乌龙茶多糖提取液外,两种抗氧化成分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含量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茶青为发酵培养基质,对灰树花固体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内含物含量的变化及其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中叶茶,2%大豆粉,接种量1%,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9d。发酵后其菌质的有效成分为:茶多酚1.78%,游离氨基酸0.77%,酚氨比2.3,多糖4.69%。与发酵前比较其多糖含量增加了31.7%,茶多酚降解了77.8%,游离氨基酸降低了26.7%,酚氨比降低了69.9%,茶叶品质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梅占红茶、梅占白茶的品质差异,以梅占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红茶和白茶,并进行感官品质审评与理化分析.结果表明:梅占红茶香气呈甜花香,滋味甜醇;梅占白茶香气呈清花香,滋味醇爽.梅占红茶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白茶;梅占白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梅占红茶(P<0.05).共鉴定出的56种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8.
四种不同加工工艺紫娟茶香气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前处理方法分别从不同加工工艺的紫娟茶样(晒青茶、烘青茶、红茶、熟茶)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定性,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工工艺的紫娟茶样共检出香气成分146种,晒青茶检出81种,烘青茶检出80种,红茶检出68种,熟茶检出69种,其中共有成分有30种。晒青茶的主要成分有:松蕈醇、2-乙基己醇、二氢芳樟醇、β-松油醇等;烘青茶的主要成分有:芳樟醇、2-乙基己醇、苯甲醇、松蕈醇等;红茶的主要成分有:芳樟醇、环氧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苯甲醇等;熟茶的主要成分有:1,2,3-三甲氧基苯、环氧芳樟醇、顺式氧化芳樟醇、2-乙基己醇等。得到的成分及含量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中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绿茶为原料,采用ZJL大孔离了交换树脂和ZJX大孔吸附树脂从茶叶的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和茶多糖。通过对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咖啡因、茶氨酸、茶多酚及茶多糖联合分离提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茶氨酸和茶多酚,提取的咖啡因纯度达83.23%,提取率为1.9%,茶氨酸纯度达85.43%,提取率为0.94%,提取的茶多酚纯度达95.62%,提取率为12.35%,且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低于0.7%,茶多糖的纯度达51%,提取率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