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丝绸》2016,(8)
采用山竹壳提取液对锦纶进行染色,并用稀土做媒染剂。研究染色温度、时间、p H值、稀土质量浓度和提取液用量对锦纶染色K/S值和抗紫外性能的影响。测定染色锦纶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紫外线透过率,以及染色锦纶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对山竹壳色素染色锦纶的色光影响不大,但可提高染色织物的牢度,适宜的染色p H值为4~5,温度为100℃,时间为1 h;用山竹壳提取液10 m L染色2 g锦纶的色牢度达到服用要求,染色锦纶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极佳,UPF达到10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丝绸》2016,(10)
探讨紫胶色素及媒染剂对印花原糊流变性的影响,固色方法、汽蒸时间对印花蚕丝织物表观色深K/S值的影响,以及媒染剂种类和质量分数对印花织物K/S值和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胶色素与淀粉原糊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媒染剂氯化镧、氯化铈、硫酸锌与淀粉原糊的相容性好;采用淀粉原糊、氯化镧或氯化铈或硫酸锌与紫胶色素调成的印花色浆印花,汽蒸固色较焙烘固色织物的K/S值大,汽蒸时间为15 min可获得较高的K/S值,媒染剂质量分数占色浆重2%时可获得较高的K/S值和色牢度,使用不同的媒染剂可丰富印花织物的色相。  相似文献   

3.
茶叶色素在阳离子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棉织物的阳离子改性工艺条件及其茶叶色素的染色性能,主要讨论阳离子改性剂用量、烧碱浓度、改性处理时间、改性温度对改性棉织物的茶叶色素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染色织物的表面色深K/S值,确定合理的改性工艺。结果表明棉织物经阳离子改性剂改性后,能提高茶叶色素对其上染性.使染色织物表面色深K/S值大大地提高。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从商陆浆果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对棉针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不同染色方法、染色工艺条件对棉织物K/S值、染色牢度的影响,探讨商陆浆果对纤维素纤维染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商陆浆果植物染料采用预媒染色对改性后棉针织物的染色性较好,确定了最佳的染色工艺条件为:p H值2左右,染色温度55℃,染色时间60 min,媒染剂用量20 g/L,媒染剂作用时间20 min;10%浓度的商陆浆果染液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织物的上染百分率为17.5%,K/S值1.236,且具有较好的色牢度;商陆浆果染液对棉针织物的染色仅限于染浅、中色。  相似文献   

5.
采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棉织物用板栗壳植物染料进行染色。探讨了棉织物改性过程中工艺条件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色过程中板栗壳植物染料浓度、染色温度、p H值、染色时间和媒染剂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改性后棉织物白度和顶破强力以及染色后色牢度、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是壳聚糖用量为3%,p H值为5,温度为80℃,时间为40 min;最佳染色工艺为板栗壳染料用量为5%,p H值为5,浴比为1∶30,温度为80℃,时间为60 min;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经硫酸亚铁后媒染之后,其色牢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方芳芳  侯秀良  代雅轩  杨麦萍 《印染》2014,(24):18-21,36
针对天然染料上染棉织物过程中存在不易染深色,且染色牢度差等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高粱壳色素对壳聚糖预处理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预处理工艺,测试了染色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及色牢度。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当预处理温度为70℃,时间为30 min,壳聚糖质量浓度为8 g/L,p H值为5时,高粱壳色素染色棉织物的K/S值最大为6.8。染色棉织物的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均达到4级以上,比未处理织物提高了1级。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核桃木质壳的利用价值以及拓展天然染料来源,探究了核桃木质壳色素提取工艺并考察了其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1.0 g/L,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100℃,时间为60 min时,所得提取液对棉织物染色性能最佳;棉织物预处理阳离子改性剂为1.0 g/L,在80℃染色60min时,染色织物K/S值可达1.75;采用同媒染色法,FeSO_4用量为2%,提取液用量为30%时,染色织物K/S值为1.34,提高了色素利用率;所得染色棉织物色牢度达到了纺织品服用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印染》2016,(18)
探讨了葡萄色素及媒染剂对印花原糊流变性的影响,媒染剂用量及汽蒸时间对印花蚕丝织物K/S值的影响,以及媒染剂种类对印花织物颜色特征值和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色素和所选用的媒染剂与合成龙胶原糊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采用合成龙胶原糊、媒染剂与葡萄色素配制的印花色浆对蚕丝织物进行印花,汽蒸时间为25 min,媒染剂氯化镧、氯化铈、槟榔栲胶3%,硫酸锌1%,硫酸铝2%时,印花织物可获得较高的K/S值。色浆中加入媒染剂可提高印花织物色牢度,使用不同的媒染剂可丰富印花织物的色相。  相似文献   

9.
改性棉织物采用苏木提取液进行媒染染色。试验结果表明:染色织物的K/S值随染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染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媒染温度为80℃以上,染色时间30 min以上,媒染剂1 g/L左右,染色织物具有较深的色泽和一定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10.
对桑叶提取物在季铵盐改性棉织物上的染色性能进行研究。研究了上染方式(直接染色、媒染染色)以及染色工艺条件(浴比、染料质量浓度、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媒染剂种类等)对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测定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颜色特征值(Lab值)和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得出桑叶提取物对改性棉织物上染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桑叶提取物对改性棉织物的优化染色方法是直接染色法,当染料质量浓度为15 g/L、染色温度为80℃、染色时间为30 min时,染色织物的K/S值为8.17,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分别为4~5级以及2~3级。  相似文献   

11.
从山竹壳中提取天然染料,并对真丝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山竹壳天然染料对真丝的染色方法以及pH值、温度和硫酸钠用量对染色真丝织物K/S值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媒染剂种类和用量对媒染织物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染色方法相比,后媒染方法染色织物的K/S值较高,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山竹壳提取液染真丝织物的优化染色工艺为:pH值4,温度90℃,硫酸钠10g/L,时间为60min;优化媒染工艺为:硫酸铝钾相对织物质量分数为6%,硫酸亚铁相对织物质量分数为4%,后媒染时间30min。硫酸铝钾和硫酸亚铁的媒染真丝织物的日晒牢度达到了4级,皂洗牢度都达到了3~4级。硫酸亚铁媒染真丝织物的湿摩擦牢度为2~3级,干摩擦牢度为3级,硫酸铝钾媒染的真丝织物湿摩擦牢度为2级,干摩擦牢度为3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提取的悬铃木落叶色素对锦纶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p H及不同媒染剂对锦纶织物K/S值的影响,得出悬铃木落叶色素上染锦纶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染色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弱酸(p H=5.5)、100℃时,采用硫酸铜作为媒染剂,染色40 min得到的锦纶织物具有良好的得色量。动力学研究表明,色素在锦纶织物上的染色过程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色素的上染速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珂  叶挺  蒋静  王少飞 《印染》2017,(22):12-17
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氯化铈为媒染剂,采用橘皮色素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染色方法、媒染剂质量分数、媒染时间等因素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氯化铈作为媒染剂,橘皮色素染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预媒法染色,媒染剂质量分数12%(omf),浴比1∶50,媒染时间60 min,媒染温度60℃,然后以1℃/min缓慢升温至90℃,橘皮色素质量分数3%(omf),浴比1∶40,染色时间50 min。染色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均为3~4级,耐水洗沾色牢度为4级,褪色牢度为3~4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山竹壳提取液以及松香粉固色液的制备方法,并以山竹壳提取液为染液用于纯棉针织物的染色。测试并分析了染液用量、p 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染色工艺。对松香粉固色前后织物的色牢度进行对比,并对织物的匀染性和顶破强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山竹壳提取液上染纯棉针织物的最佳工艺为:染液用量8.5%,p H值为6,浴比1∶40,温度85℃,时间70 min;松香粉固色液固色后的织物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可提升1~2级;山竹壳提取液上染纯棉针织物时,匀染性好,顶破强力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5.
《印染》2017,(22)
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氯化铈为媒染剂,采用橘皮色素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分析了染色方法、媒染剂质量分数、媒染时间等因素对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氯化铈作为媒染剂,橘皮色素染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预媒法染色,媒染剂质量分数12%(omf),浴比1∶50,媒染时间60 min,媒染温度60℃,然后以1℃/min缓慢升温至90℃,橘皮色素质量分数3%(omf),浴比1∶40,染色时间50 min。染色织物的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均为3~4级,耐水洗沾色牢度为4级,褪色牢度为3~4级。  相似文献   

16.
研究冰岛衣色素提取液对西藏羊毛纤维的染色工艺。探讨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料用量、p H值、媒染剂种类和用量等因素对羊毛纤维K/S值的影响,比较预媒法、同媒法和后媒法对染色纤维颜色特征值的影响,确定最佳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冰岛衣提取液染色的最佳工艺为:染色温度80℃,p H值2,媒染剂用量3%(owf),染色时间70 min,染料用量300 m L/L。直接染色后的纤维色牢度较好,采用预媒法染色,纤维的K/S值、日晒牢度、摩擦牢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改性棉织物采用苏木提取液进行媒染染色。试验结果表明:染色织物的K/S值随染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染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媒染温度为80 ℃以上,染色时间30 min以上,媒染剂1 g/L左右,染色织物具有较深的色泽和一定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18.
以废弃的葡萄为原料,获取葡萄皮,用90%的乙醇溶液提取葡萄皮中的花青素,用柠檬酸调节溶液p H,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提取液吸光度获得的最佳色素提取条件为:浸提时间110 min,p H=2,料液比1∶6,浸提温度80℃。用硫酸铝钾作为媒染剂上染纯棉织物,并经过正交试验分析比较染色织物的K/S值得到最佳染色方法为后媒染,最优染色工艺为:染色时间60 min,染液p H=4,浴比1∶70,染色温度60℃。  相似文献   

19.
《印染》2016,(11)
为同步实现桑蚕丝织物的染色及抗紫外线功能,采用紫薯色素对桑蚕丝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了p H值及媒染剂对蚕丝织物染色性能及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薯色素的色调及紫外-可见光谱会因p H值变化及媒染剂种类发生显著变化。较低的染色p H值有利于紫薯色素上染蚕丝,适宜的染色p H值为3;硫酸铝钾、硫酸亚铁、硫酸铜三种媒染剂媒染,均可提高染色织物的K/S值,并改变染色织物的色泽;硫酸亚铁及硫酸铜媒染样品的颜色稳定性及色牢度较好。染色桑蚕丝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性能及一定的酸碱指示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紫甘蓝和板栗壳天然染料对羊绒织物进行同浴复合染色,考察了紫甘蓝和板栗壳天然染料提取液体积比、提取液用量、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染液pH、媒染剂用量和媒染方法等参数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对染后羊绒织物的K/S值和b值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紫甘蓝和板栗壳天然染料对羊绒织物复合染色的最佳工艺为:紫甘蓝和板栗壳天然染料提取液体积比3∶2,提取液用量80%,75℃,60 min,染液pH 5,同浴媒染的媒染剂用量5%,K/S值可以达到较高值,b值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