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主要论述的是有关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问题。首先,文章针对建筑结构安全性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指出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重要性,接下来分别列举了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文章又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文章的论述,能够为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安全性的提高提供基础。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无论对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还是对于我国建筑领域的长远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研究了绿色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技术.文章从文献资料出发对绿色建筑围护结构进行研究,在该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绿色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技术,对该节能设计进行全面挖掘,从本质上优化了绿色建筑围护结构构建效益.文章对绿色建筑围护结构的完善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建筑四理”,即建筑必须要讲物理、生理、心理和伦理。尤其强调,讲伦理是建筑理性层面上的最后一道底线,不容任意突破。文章认为,中国是传统建筑大国,建筑传统有足够宽宏的包容度,从来乐于引进外国建筑技艺,但中国人应当有足够的自信,为自己的建筑历史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霍光 《建筑师》2007,(2):73-75
文章认为“华侨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中一个相对独立、极富特色的类型。文章扼要地介绍了“华侨建筑”的类型、美学特征和思想文化内涵,并进一步指出:研究“华侨建筑”对丰富中国近代建筑的内容,深刻认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外建筑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是研究上海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的作品"当代中国建筑建筑期刊杂志报道专题研究"的说明和自我解读。文章通过对作品中系列图解的解释和分析,提供一种基于关键词频率统计的对2000年以来专业媒体中建筑言论和建筑现象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陕北横山响水堡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当地传统建筑的构成因素与地域特点,选择响水堡的梁上、沟底、窑呱三个区域内的传统建筑,基于其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特点进行研究。文章把响水传统建筑空间布局分为:居住空间、信仰空间、防御空间,对应的建筑类型分别为:民居建筑、寺庙建筑、防御建筑,系统地研究响水堡传统建筑的空间构成,探讨村落与建筑今后的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书茂 《门窗》2013,(2):232-233
如今的超高层建筑已然成了标志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符号,每当城市里华灯初上,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阐述超高层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从建设超高层建筑的原因,我国的超高层建筑的现状和特点以及超高层建筑存在的问题,文章的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南 《四川建筑》2014,(4):88-89
绿色建筑是当今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通过分析探讨本土建筑、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建筑的内在联系,尝试探索关于绿色建筑的本土化与工业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对建筑屋面渗漏问题进行研究,对其整治措施进行分析。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及建筑状况对建筑屋面渗漏进行探究,从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本文在上述基础上对建筑屋面渗漏防治措施进行设计,依照因地制宜原则,对渗漏进行控制。文章对建筑屋面防漏控制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藏式传统建筑地域特色浓厚,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形成了西藏独有的建筑体系。为了更好地对藏式传统建筑要素进行探析,文章通过对藏式传统建筑中的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庄园建筑及寺庙建筑进行分析,分析传统建筑的类型特点及建筑特征,对文后分析传统建筑要素中建构要素、空间要素及文化要素具有借鉴意义。文章意在探析藏式传统建筑的营造内容,对今后研究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青锋 《世界建筑》2014,(3):82-91
大舍建筑事务所用"即境即物,即物即境"来描述近期作品中涉及策略的变化。以此为契机,本文讨论了大舍建筑自2001年成立以来3个阶段中不同的设计策略以及背后的思想动机。最后,本文以龙美术馆为核心,分析了大舍对"物"的强调以何种方式体现,以及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位于上海西岸文化走廊北端的龙美术馆是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今年完成的一个重要项目。对于艺术品市场而言,这是私人藏品以惊人尺度和规模进入公众的视野。对于上海滨江地带的再开发而言,这个项目所具有的牵动力将在未来逐步显现。而对于成立已逾十载的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而言,龙美术馆的落成既是过去努力的总结又是新的起始点。本文所记录的正是主创建筑师在这一项目背后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  相似文献   

13.
葛明 《时代建筑》2009,(5):106-111
文章试图通过对“型”的分析,解读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江苏软件园吉山基地6号地块办公楼。  相似文献   

14.
陈璐 《时代建筑》2006,(1):102-105
文章对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上海青浦新城区设计的两个建筑进行比较解读,通过分析它们共同的内在逻辑,得出两建筑外在的形式差异是建筑师因势利导不拘定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彼得·卒姆托的马桑斯老年公寓等三个作品以及大舍的龙美术馆(西岸馆)为例,从“材料-结构-空间”匹配的角度,探讨建造逻辑与空间组织同步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时代建筑》2004,(6):96-103
文章在当代建筑的矛盾语境和东莞理工学院的建造背景中,从多个视角展开对大舍建筑工作室设计的三栋教学楼的解读,试图建构个有关它们的紧密拼图。  相似文献   

17.
王桢栋  苗青  李晓旭 《建筑师》2014,(5):114-124
本文在对大舍建筑事务所两位主创建筑师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他们隐藏在实践之中或成功或失败,或实施或未建,或必然或偶得的思考触发点,解读他们通过时代和地域的对话,在对环境、空间和材料认识和重新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修正他们的设计思想,逐渐靠近心中建筑理想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钟力 《中外建筑》2013,(7):67-68
本文以嘉定新城幼儿园为例,借助童侑先生的“疏密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的造园三境界理论,梳理大舍借鉴江南园林造园手法,重构江南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唐煜 《时代建筑》2012,(1):58-61
文章简要介绍了嘉定新城紫气东来景观配套建筑项目的设计背景,重点阐述了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的艺术画廊和水中茶室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茹雷 《时代建筑》2014,(4):82-91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为龙美术馆西岸馆塑造出艺术朝圣殿堂的形象,强调机构的权威性、藏品的艺术性与观赏的个人化体验。建筑师受场地的工业历史启发,采用伞状架构营造大尺度的展陈空间,以彰显构筑物的纯粹美感,消解艺术品的叙事延展,并引发与拱廊相关的符号学联想。在一切皆可为艺术的当下,用建筑物营造出灵韵的氛围,让艺术品自身直面观众。作品以建筑的语言回应了艺术及其相关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