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城古镇型旅游景区中传统民居建筑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随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传统民居在建筑类型、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建筑空间等方面均进行着自发式与被动式的更新演变.如何避免传统民居因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空间效益而造成独特建筑文化的解构是我们应思考的关键问题.丽江古城被称作是民居建筑的活化石,故以其为例探索民居建筑的演变发展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藏区民居建筑及藏文化为大背景,以丹巴中路乡藏族民居聚落与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本地区其他重要民族的建筑文化,对民居建筑进行建筑学及文化学方面的考察,归纳总结民居建筑营建中普遍存在生态智慧.并结合中路藏族民居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展开更新设计个案研究,对传统民居建筑的缺点进行改造,并赋予其"不断生长"的发展理念,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3.
于新颖 《饰》2005,(3):35-37
本文从徽州民居建筑中的精髓——天井入手,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使我们对徽州民居建筑的认识由表及里,并深刻的体会到其实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优秀的建筑都是具有深刻内涵的。  相似文献   

4.
对山地建构、生态与建筑、建筑与动态联系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同时也回顾了我国山地民居的形式,以揭示山地建筑之原理.  相似文献   

5.
桂北民居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桂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其民居是桂北文化的一个载体,渗透着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桂北地区民居主要建筑形式“干栏”,是根据桂北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环境、交通以及气候等条件决定的,它包含对民居的保护和对民居本身蕴藏的丰富建筑思想元素的合理利用,对民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徽州民居合院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建筑空间结构的产生或者一种建筑体系的建立,都无不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本文从徽州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入手,对徽州民居合院空间的形成、发展以及结构布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加深对民居文化的理解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张宅为例 ,从平面布局、空间形态、结构与装饰、景观意向与环境生态及文化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鄂西土家族民居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艺术魅力 ,并就其对现代建筑的价值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传统聚落文化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现状,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作了进一步分析,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人聚环境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对今天日益升温的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西桂北地区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其民居是桂北文化的一个载体,渗透着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桂北地区民居主要建筑形式“干栏”,是根据桂北地区特殊地理位置、环境、交通以及气候等条件决定的,它包含对民居的保护和对民居本身蕴藏的丰富建筑思想元素的合理利用,对民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方建筑文化对梅州传统民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建筑文化在19世纪与20世纪对梅州传统民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传统民居建筑受其影响在建筑结构、立面和材料使用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同时这批传统民居的平面形式和室内装饰仍旧保留了本地区特征,并对这种兼容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民族特色建筑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传统建筑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验证建筑物空间和形态与地区气候条件之间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通过对广西桂林地区少数民族干栏式建筑和普通居住建筑建筑参数、气象数据的实地测量,采用Design-Builder模拟软件对其建立模型,并进行CFD仿真,模拟得到建筑物内部的热环境以及全年室内温度,最终计算得出建筑物内部全年热舒适度指标。经对比仿真结果得出,干栏式建筑内部热环境和热舒适度指标明显优于普通居住建筑,干栏式建筑更加符合广西地区气候。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以来,欧式建筑传入中国,在建筑设计形式与方法上都影响了中国民居。在设计形式方面,中国民居吸收欧式建筑元素,创造了外廊形式、骑楼形式、合院式多层结构形式等等;在设计方法方面,中国民居也吸收了欧式建筑观念,形成了开放式设计、多元化设计、表现性设计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面—线—点"的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并研究了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内传统民居建筑、重点历史遗存的现状及特色,初步总结出浚县地区传统民居在院落布局、材料使用、营造技艺上,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价值;并且针对古城墙历史片区问题现状,探索出一条既保留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蕴,又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同时也能将整个片区的历史脉络与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的"点—线—面"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一幢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为期一年的室内多项环境参数现场测试以及连续监测,从舒适性角度对民居室内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徽州传统民居具有"冬冷夏凉"特性;夏季自然通风、遮阳以及隔热性能良好,其室内热环境较为适宜;冬季防寒保温及密闭性效果不佳,其室内热舒适性差;过渡季(春、秋季)室内热环境较好,人体热舒适性好。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但是光环境不佳,大部分时段不能达到现代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5.
建筑技术的进步与材料的丰富使得东北民居建筑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变。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松散建筑布局、宽敞的院落、体形规整的单体建筑、"一明两暗"的房屋布局等等的这些类型元素,存在于广大东北农村的居住模式之中。用类型学的方法去研究传统民居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保留有重大意义的建筑片段和历史要素,并将其融入到民居发展的新结构中,对传承和发展建筑的历史特征和地域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朝鲜族传统民居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实地调研和分析,以及对其蕴涵的民间生态意识的理解,从传统民居的选址、建筑形态、材料选择、采暖方式等方面阐述朝鲜族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的内涵.建议在当今社会的高科技、现代化不断加速的进程中和人类迫切要求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下,强调使传统民居的生态建筑经验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实现人类住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建筑风格发展的过程,简要论述新中式建筑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以及分析新中式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用西方建筑发展的过程来阐述传统中式建筑与新中式的关系,解析传统中式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同时对新中式建筑艺术形态做一简要分析.最后通过实践项目尝试对新中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以往以产品为中心体系结构开发方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以数据为中心的体系结构开发方法的概念,并分析了它的开发过程.同时还以该开发方法为指导,设计开发了相应的集成开发环境,并介绍了该环境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时间敏感网络控制架构的设计需求,从配置对象、架构模型、架构实现等3个方面指出了时间敏感网络(TSN)控制架构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技术挑战,围绕需求感知、策略计算、策略部署等核心功能重点研究了基于网关和统一架构的2种实现方式,给出了TSN控制架构的发展趋势,为TSN的应用与推广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可执行体系结构,实现体系结构的仿真执行,获取体系结构的动态信息,验证其动态特性,针对可执行体系结构开发问题,首先分析了 DoDAF V2.0和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的核心开发思想,讨论了以MDA指导DoDAF V2.0可执行体系结构开发的理论基础;提出了以MDA为开发指导思想,采用体系结构开发语言 xUML,使用 ASL 描述信息的 DoDAF V2.0可执行体系结构的开发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开发步骤;最后结合实例,检验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