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2.
3.
4.
5.
在实验室利用Multipas多功能连续退火模拟器,制备了600MPa级C-Mn系冷轧双相钢,研究了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加Cr和不加Cr的双相钢的组织形貌和性能特点;并采用差热分析仪对其相变温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未加Cr的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屈强比逐渐升高,而加Cr钢的屈服强度与屈强比在800℃时有一个明显的低谷出现。同时Cr的加入缩小了两相区的温度,降低了A3点;并使碳化物的溶解温度提高,带状组织得到明显改善,马氏体的尺寸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6.
7.
通过拉伸试验机、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添加Nb和未添加Nb元素的镀锌DP780进行金相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添加Nb元素可以显著改善镀锌DP780组织均匀性,具有减轻带状组织的作用,使马氏体组织弥散均匀分布;添加Nb元素对镀锌DP780的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的提高延伸率。 相似文献
8.
9.
10.
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了工业试制的冷轧DP600双相钢连续退火过程,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研究了冷轧DP600双相钢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DP600双相钢在连续退火初期,主要发生铁素体的再结晶、珠光体的溶解和奥氏体的形成;冷轧压下60%的DP600钢板约在640℃开始再结晶,680℃再结晶基本结束,整个再结晶过程大约在4 s内完成;奥氏体优先在铁素体与珠光体交界面上或者铁素体晶界的碳化物粒子上形核并迅速长大,部分在铁素体晶粒内的碳化物粒子处形核. 相似文献
11.
冷却工艺对热轧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低碳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测定了该试验钢变形后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对试验钢进行了控轧控冷试验,研究不同冷却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后的CCT曲线分为铁素体转变区和贝氏体转变区。试验钢热轧后经不同冷却方式都能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三段式冷却方式比两段式冷却得到的铁素体体积分数减少,晶粒尺寸更小。840 ℃终轧后水冷到690 ℃,空冷8 s左右,试验钢抗拉强度达到765 MPa,伸长率为20%,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以冷轧TRIP980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退火温度、过时效温度和过时效时间对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从800 ℃降低至760 ℃,随着奥氏体化程度的降低和原奥稳定性的增强,冷却后组织中硬相含量更低,残奥含量更高,宏观表现为拉伸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过时效温度从360 ℃提高至400 ℃,随着贝氏体体积分数的提高,拉伸强度提高;过时效时间从600 s延长至1500 s,随着硬相贝氏体的软化和残奥稳定性增大,拉伸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8.
19.
对5%Mn冷轧中锰钢进行930 ℃×20 min淬火后再进行660、665、675、685 ℃保温30 min的逆相变退火处理,并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研究退火温度对中锰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Mn冷轧中锰钢经过高温淬火和逆相变退火后的组织为超细晶铁素体、板条马氏体和奥氏体。随着逆相变退火温度由660 ℃增加至685 ℃,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并在665 ℃逆相变退火后达到最大值,抗拉强度持续增加,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并在675 ℃退火时达到最大,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并在665 ℃时达到最大值。综合来看,5%Mn中锰钢冷轧板经过930 ℃×20 min淬火和665 ℃×30 min逆相变退火后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时奥氏体体积分数为24.24%,抗拉强度为980 MPa,伸长率为23.68%,强塑积达到了23.21GP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