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先简单介绍SIP协议基本概念,并结合SIP协议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具体应用,从复杂度、可扩展性以及可管理性等几方面对SIP协议进行优缺点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SIP协议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交换网络信令系统及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的作用。然后详细介绍了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的体系架构。对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方式进行分析,最后对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与电路交换网络监测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的不同之处,并对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实际部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和SIP协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结构和控制协议是最为重要的组网技术,软交换网络结构的重要特点是其明确的功能分层,其于会话启动协议(SIP)的呼叫控制协议、以H.248为主的边缘接入协议以及SIGTRAN信令互通传送协议构成了软交换网络的控制核心,首先给出软交换网络的分层结构,简要阐述各层功能以及软交换系统的结构,然后深入讨论了软交换网络的核心协议--SIP和电话应用的协议SIP(SIP-T),并将其与H.323协议和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协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5.
6.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7)
本文主要以软交换网络与现有网络融合的研究解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网络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软交换网络与现有网络融合的背景,其次从演进长途网、演进本地区网络、软交互用户的接入手段、强化运营商家对网络融合的力度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软交换网络与现有网络融合思路,最后阐述软交换网络与现有网络融合的注意要点,进一步强化软交换网络和现有网络融合的实效性,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分组交换网络的日渐兴起,立足分组交换网络所建构的下一代网络能够统一向用户提供数据、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业界也对此达成共识。现阶段,中国联通核心网部分接口以初步实现IP化改造。本文结合某省联通的实际情况,简要探究移动软交换网络IP接入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是实现新一代话音通信及多媒体和数据交互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技术体现了控制/业务与承载分离的思想,作为控制实体的软交换机,完成呼叫接续、业务控制和用户管理等功能,而业务媒体流的传送由IP基础网络完成。在整个软交换体系中,完成接续、控制功能的信令协议起到核心作用,决定了业务提供能力的强弱。IETF制订的新一代会话控制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具有简单、开放、灵活、可扩展等多方面明显优点,成为下一代网络软交换体系的重要技术。一、SIP的基本内容SIP协议是IETF制订的会话控…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电网、公共电话网和计算机网络的网络化电压质量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对电网重要节点的电压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可利用公共电话网将监测数据远传到计算机网络内,然后利用数据库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对电网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管理的一体化系统。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教室是信息时代高校的重要基础设施,传统的多媒体教室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足。在简要给出多媒体教室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深入讨论了网络化集中控制型多媒体教室的系统构架和主要功能。文中设计的多媒体教室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远程管理、远程维护和远程协助等功能,可以满足网络化集中控制和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SIP软交换服务器内部的工作流程,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开放式SIP服务器系统,包括上位机的实验端子系统和下位机的模块化SIP服务器子系统,并给出了详细的系统模块设计及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实用,满足相关实验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设备对用电的要求,电源的管理越来越重要,电源的稳定性不仅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还会带来相应的安全隐患.在系统设计中对电源要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控制,电源监控系统中终端设备单独对电源模块进行监控,对电源的控制采用快速响应继电器来减少延迟,从而保证系统安全.本文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的电源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方案.系统中的ZigBee无线模块节点采用CC2430芯片为核心,优点是成本低、协议简单和组网容易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航天测控任务需求,采用基于资源池的测控设备动态集中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资源利用率。介绍了我国传统测控系统体系架构,从优化传统测控站的资源利用率角度入手,提出了基于资源池的测控设备动态集中管理,分析了其功能需求,论述了关键技术问题,为实施基于资源池的测控设备动态集中管理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