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乐戏院位于北京前门外路东,鲜鱼口街内路南,建国后改称“大众剧场”,因建筑老化,于1987年关闭。华乐戏院在1926年以前称“华乐园”,1920年以前称“天乐园”。至于天乐园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据史料记载,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梨园会馆在《重修喜神殿碑序》(纪念碑上)中,“天乐园”首次出现在捐助者名单中,由此推断,该戏园存世至少在170年以上。华乐戏院失火后引发官司一事,因有众多梨园名宿出面,且案件离奇,值得一记。又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损失巨大,对今人亦有警示作用,故将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于此,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2.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3):134-141
该文论述了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戏场类型相比,形成并兴盛于清代的戏园具有室内性、商业性、独立性等明显的特征,并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清代戏曲活动的中心之一的北京戏园的历史沿革、区位分布、空间格局、演出文化等内容,认为其戏园建筑数量众多,格局完整,功能完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某水上乐园现场聚脲涂层脱落的3种情况,并对其脱落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再以天目湖水上乐园项目为例,着重阐述了聚天门冬氨酸酯聚脲应用于水上乐园的技术优势,同时介绍了天冬聚脲在水池平面和立面上的不同的涂装工艺,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可为类似水上乐园项目借鉴。  相似文献   

4.
上海清代晚期戏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1):155-161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后,上海开放为商埠,并很快发展成为国际性商业大城市。与之相应的是,各种戏曲剧种也纷纷涌入上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随着戏曲的发展,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戏园逐渐兴起,成为上海清代晚期最为重要的演出场所。清代晚期的上海戏园达百余座,数量居全国之首,在中国剧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根据大量文献史料以及当时的写实性画报中的形象资料,分析了上海清代晚期戏园的历史沿革、空间特征、建筑形式、观演形式等。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上社会等级制度原因,北京南城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平民文化的聚集区.在纵横交错的胡同里,散布着民居、商铺、市场、饭馆、茶楼、药店、戏园、会馆……有数不尽的记忆,道不完的掌故.而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北京南城已经走向一次涅磐.记载着京华旧梦的土地即将变成一个历史记忆.北京旧城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庞杂的问题,让我们回到一个理性而中立的立场,重温一段历史,并且记录下即将成为历史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6.
一座投资280万元的豪华乐园,开张仅20天,却陷入汹涌的火海灰飞烟灭.这无情的悲剧是怎样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李榕 《现代装饰》2006,(5):78-81
娱乐的喜悦毫无商量的扑面而来,一天的疲惫瞬间清凉,轻松的环境让人们不由地迈向这神秘的乐园。  相似文献   

8.
王友群 《江苏建筑》2000,(4):115-117,F004
无锡在二十一世纪即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它将依托什么实施其可持续发展?本文指出挖掘、开发三千多年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历史文化保护区优势,让古璞映辉,无锡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成为21世纪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南、北锣鼓巷地区,作为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时也是北京现存的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有着非常重大的研究和保护意义。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优化人居环境质量、防止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色彩的失控与污染.以历史文化名城色彩控制、传统建筑色彩与现代建筑色彩相协调为目的,通过对南、北锣鼓巷地区中的建筑色彩的调查研究,并对它们的色相、明度、纯度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南、北锣鼓巷地区建筑色彩的推荐色谱。同时,就南、北锣鼓巷地区的色彩现状提出建议.以实现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色彩体系。  相似文献   

10.
探索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凌 《安徽建筑》2002,9(1):15-16
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将涉及城市的经济条件、文物保护、房地产开发政策等一系列问题.1997年建设部发文<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就历史文化保护区中的历史街区提出如下的保护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