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田投资、产量、成本和效益优化配置方法及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优化理论,综合考虑油田开发状况及资源的均衡分配,建立了油田投资、产量、成本和效益优化配置模型.该优化配置模型把成本函数、投资函数与效益关系函数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介绍了已开发油田和新开发油田的投资、产量、成本和效益的优化配置方法.根据动用地质储量不同类别储量,构造不同的产量规模,应用优化配置模型确定出S油田在不同油价下的优化配置产量和次优化配置产量规模.应用结果表明,模型适用于油田确定开发产量规模及产量构成,降低油田开发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2.
国际动态     
2008年Gazprom油气储量增加10%,沙特阿美和道达尔启动朱拜勒石化项目,埃克森美孚将提升超低硫柴油产量,尼管道爆炸使埃尼石油减产1.2万桶/日,IBP将勘探印度深水油田,雪佛龙将投资30亿美元提高印尼油田产量  相似文献   

3.
曙光油田的储量、面积和建设规模,在不长的时间里,先后改变了三次。在初期,单井产量定得过高,布站稀,集输半径大,很多距站远的低压低产井,长期无法投入生产。随着油田储量、面积和建设规模的几经变更,生产工艺流程也几经改变。1975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区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胜利油区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采用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作为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在现有勘探成本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项指标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勘探投入与石油探明储量的关系。根据盈亏分析理论,推导了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的计算公式,计算了不同油藏类型的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同时指出,原油价格是影响最小经济油田储量规模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江汉石油科技》2009,19(3):F0002-F0002
油气勘探开发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突出预探发现,扩大储量规模;加强老油田注采调整,搞好二次开发,提高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保持原油产量稳定;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实现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来,玉门油田基本探明了近5000万吨级储量规模的青西油田,扭转了长期夫储量接替的被动局面。玉门油田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已有64年的勘探开发历史。近几年来,玉门油田运用勘探新思路、新技术在老油田获得了新发现,实现了油田储量和产量的稳步增长,使老油田焕发了新青春。玉门油田所在的酒泉盆地位于河西走廊西段,东到榆木山,西止红柳峡,北达北山,南抵祁连山北麓,盆地总面积2.2万平方千米,以嘉峪关隆起为界,分为酒东坳陷和酒西坳陷。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以外的世界186个著名大油田(发现于1981年以前且储量大于5亿桶)的总可采石油储量(油田规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油田的规模一般都随时间而增大。油田规模的这种分析采取了整体与分组相结合的方式,其分组分为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国家两个组。  相似文献   

8.
已发现油气田储量增长评价是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的主要研究内容,评价对象所处区域的地质和开发条件不同,储量增长预测模型也各不相同。采用修正Arrington方法,分析了扎格罗斯盆地已发现油田可采储量随着油田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可采储量累积增长系数和油田年龄的数学模型,预测了盆地已发现油田储量增长的潜力。同时分别研究了不同储量规模、不同发现年代油田对储量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扎格罗斯盆地储量增长模型符合幂函数形式,已发现油田在未来30年可采储量将增长20.7%。随着盆地勘探开发的进程,储量增长速度呈不稳定的阶梯状,其中可采储量规模大于150 MMb的油田储量正增长的潜力较大;在相同时间段内,已发现油田的储量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新油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油田开发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根据中国目前油田的采出程度、综合含水率和近期石油产量变化特点,认为:①东部区老油田总体处于开发中晚期,进入产量递减阶段;②中部区油田处在开发早期,产量稳中有升,但增长幅度有限;③西部区油田处在开发早中期,今后增产潜力相当大;④海域油田总体处于产量上升阶段,产量增长幅度大。今后石油储量增长有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新增储量品质下降,勘探和开采难度会有所加大。针对中国未来储量增长幅度,选用“储量一产量”双向控制法预测今后石油产量的增长趋势,预计2005年至2015年产量将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石油产量有望达到1.70亿~1.73亿t。表4参26  相似文献   

10.
油田储量商品价值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外评估计算油田储量价值的方法,提出已开发油田的储量商品价值评估计算方法,用Arps递减曲线法外推预测产量,用现金流方法计算可采储量商品价值,可用于评估已开发油田的储量、经济开采年限和剩余储量的货币值,为油田开发提供决策依据,以长庆探区某油田为例进行储量评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过去150年全球共生产和消费了1万亿桶原油,其中2000亿桶产自海上油田。一般来说,陆上大型油田的规模是海上大型油田的三倍,因此预计已经过勘探的地区的海上油田的原油储量约为6000亿桶。波斯湾的海上油田规模在40亿~300亿桶之间,而墨西哥湾的海上油田规模平均不到5亿桶。美国地质调查局2000年的评价估计,全球海上石油的最终可采储量接近1万亿桶,其中已开采出2000亿桶。  相似文献   

12.
在勘探家眼中,最终采收率即累计产量和剩余储量超过1亿桶的油田称作巨型油田。在全美国31000多个油田当中,巨型油田只占362席,但其累计产量却占美国总产量的60%,并拥有50%的剩余储量。作者对许多巨型油田的开采深度、岩性学、圈闭类型、探明面积、储层厚度和储层时代进行了统计,希望根据上述特性找出为什么这些油田的储量比其它油田多的信息。本文抛开油田位置不论,就油田的这些特性对巨型油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研究储量替代率和储采比对石油工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理确定储采比,既能保证原油产量正常增加,又能促进对油气勘探进行合理的投资。本文根据对国内外储量替代率和储采比研究现状对比、归纳,总结了目前储采比研究的主要认识和观点。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着对油田在保持目前产量规模下的稳产时间、储采比稳产临界值的确定、油田储采比的大小与油田稳产期结束后产量递减速度快慢的关系等内容展开,并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油田的构成及20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4):542-548,556
以地质储量大于1×108t为标准,统计2004年中国大油田的地质和可采储量的规模、区域、丰度和油质等的构成,产量的规模、储产比等的构成。将其与1984年相应数据作对比,认为以大型和巨型油田的地质和可采储量论,东部地区分别增加2.1和1.6倍,西部地区增加4.8和3.6倍,海域中的6个大油田全部为在该期达到大型油田的下限。2004年东部大、巨型油田的储量和产量仍居全国首要地位,全国大、巨型油田可采储量中,轻、中质油占68.2%,但海上大型油田全为重油。实践证明,今后包括东部在内的各区仍不断培育出大型油田,但必须正视其品级有所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由多个油田组成的海外深水开发项目区块,高效开发的关键是针对不同油田的特点,统筹规划不同油田投产次序和产量接替的组合方式,实现有效开发时间内的整个开发项目的最大收益。文中基于深水油田特点及开发要求,通过3个方面的研究来实现深水油区不同油田组合的储量动用及产量接替优化。一是建立深水油田储量分级评价标准,并利用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不同油田的储量等级;二是通过分析深水油田产量运行主控因素,建立不同等级储量的关键开发指标预测模型,可作为不同油田组合开发下产量运行计算的基础;三是建立满足不同限制条件、开发效益最大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过程控制理论进行计算,优化得到不同储量等级油田的组合方式和逐次动用程序。将本文方法应用在XF深水油区的开发部署中,基于油田实际数据,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多个油田储量动用及产量接替方式的计算,优化结果符合实际开发需求,提高了深水油田开发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张抗同志是位资深油气地质与发展战略研究专家,他以地质储量大于1亿吨为准,统计2004年中国大油田的地质和可采储量的规模、区域、丰度和油质等的构成,产量的规模、储产比等的构成,进而将他们与1984年的相应数据作对比。以评价大油田在全国的地位、分析采收率的变化、讨论不同地区的发展趋势以及探明新的大型油田的可能性。他认为某些地区大油田中重质油份额较高源于隆起区在晚期成藏中的聚集和破坏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油田开发初始经济产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对一个新区块的探明储量或老区块的新增探明储量进行开发时,必须达到油田开发设计的生产能力,同时也要满足油田开发初始产量的要求,这样油田开发才具有经济效益。根据油田产量变化规律,以油田开发综合递减余率为基本参数,结合油田开发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建立油田开发初期、稳产期和递减期的产量变化模型,针对各油田储量的具体情况,测算出油田开发的初始产量,满足这一条件的探明储量,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开发,才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已建立了几个数学模型用来预测美国和世界油田的储量增长。这些模型是以美国油田历史储量增长模式为基础建立的。用过去的储量增长模式来推断未来的储量增长。因为各个油田规模的变化是无常的,所以这些储量增长模型采用的是统计学方法,这样便可以把所有油田(populations of fields)的体积变化运用到模型当中。油田年龄作为尺度被用来衡量为提高储量增长所进行的油田开发努力。 在做《USGS世界油气评估2000》的时候,并没有可用的世界已发现油田的储量增长模型。因此,对储量增长的预测都是以美国的油田历史储量增长模型为基础进行的。为了检验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对世界上(除了美国和加拿大)186个大型油田进行了储量增长预测。另外,把这些油田分为欧佩克之内和之外两种情况进行了预测。尽管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油田在储量的定义上存在差异,该模型提供的储量增长预测整体上与这186个油田在1981年到1996年间的实际储量增长以及对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两种分类情况下的实际储量增长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油田的分布特征与发现前景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大油田在石油储量增长和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截至2004年底,中国大油田的可采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77%,2004年大油田产量占全国石油产量的70%.中国大油田的储集层主要是白垩系和第三系的陆相碎屑岩,圈闭以背斜圈闭和混合圈闭为主,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大油田发现的高峰期.中国的大油田主要分布在富油气凹陷中;凹陷的资源丰度越大,发现大油田所需的时间越短;凹陷的资源量越大,发现的大油田规模也越大.中国目前整体勘探程度比较低,未来在中西部地区和海域都可能有大油田发现.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20.
全国1988年底约有四分之一的已探明储量未动用。这部分储量渗透率低,产量低。目前,石油工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后备资源不足,动用这部分储量是“八五”期间增加可采储量减缓油田产量总递减的战略措施。我们河南油田这样的低品位储量有:张店、东庄、北马庄油田。今后为缓产量递减速度,势必要动用这些低产油田。开发好这种油田,需要一条真实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做好开发预测。而现有的处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没有考虑毛细管效应,对于高渗秀率油田是可行的,但对于低渗透油田、毛细管效应较大,不可忽略。因此,现使用的方法就不适应了。F.clvan和E.C.Donaldson给出了考虑毛管效应时处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更换原有的试验工艺流程,只是在处理资料时,用新的公式和方法。因此,该方法比较方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