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热管的工作性能会随着其结构的不同而改变.本文采用离散型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管排组合方式对分离组合式空气热回收器传热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管排组合方式对蒸发段和冷凝段的出口温度和换热量均存在影响,得出了空气热回收器的最佳管排排列方式,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空调性能试验装置的能耗日益增多,节能意义重大。本文对分离组合式空气热回收器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充液率、环境温度及进风风量对空气热回收器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充液率的增大,换热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充液率约为60%;当充液率一定时,随着室内外温差的增大,换热量增大;随着进风风量的增大,换热量也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   

3.
超薄热管在工作过程中,内部存在复杂的相变过程和两相流运动,由于封装等限制,无法通过试验对内部情况进行精准分析.为研究超薄热管在工作过程中的内部情况,对超薄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采用流体体积模型对超薄热管内部的两相流状态进行捕捉,分析不同充液率下超薄热管内部混合工质的速度和压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超薄热管内部充...  相似文献   

4.
针对热管换热器中热管具有高效传热特性,在诸多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应用fluent计算软件对三种不同形状的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并研究三角形热管与四边形热管混排的传热性,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传热效果。分析得出:圆形热管的传热系数从前排到后排近似符合抛物线分布;三角形热管的热管系数从前排到后排维持高的传热系数不变,在此热管换热器中三角形热管的综合传热性能最好,能起到强化传热的效果;正方形热管和正方形与三角形热管从前排到后排传热系数近似符合指数分布。  相似文献   

5.
利用有限元的方法,使用ANSYS软件分别对整体转子、单层隔板、扇形板进行热-力耦合数值模拟,获得其变形量。通过研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验证了空气预热器的变形量,对工程数据进行论证,提高了空气预热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管排组合方案下的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蒸发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并比较了各管排组合方案下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图,发现了管排组合主要影响传热能力和温度分布而对压力降的影响很小.模拟结果与传热理论相符,并且印证了理论计算的结论,即:“单对单”方案热回收量最大,但安全效果不好;“整体对整体”方案的安全效果好,但热回收量最小;“混合”方案能同时满足安全效果和较大的热回收量,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胡冕  丁晓红 《中国机械工程》2020,31(20):2445-2453
针对传统液冷散热滚珠丝杠存在的丝杠表面温度梯度及温度波动性较大、达到热平衡时间较长等问题,设计了内置热管的新型滚珠丝杠。选择热管丝杠充液介质并计算其结构尺寸参数;为验证热管丝杠热性能,提出了含管壁层、冷凝回流层、蒸气腔层的热管丝杠分层等效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螺母位于不同位置时丝杠表面的温度分布,并与传统液冷丝杠散热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沸腾排气法制备热管丝杠,搭建实验台,测试热管丝杠表面温度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传统的液冷散热丝杠,热管丝杠表面具有较小的温度梯度,温度均匀性良好,且达到热平衡的时间短,仿真与实验结果一致,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显热回收器内件冲刷、腐蚀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技术改造,延长其使用周期,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用环形热管减少机床的热变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环形热管的原理、结构和换热计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热管不但能降低主轴轴承的温升,而且可大大提高主轴轴线的热稳定性,从而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以平直翅片热管散热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翅片厚度、翅片间距、翅片高度、翅片宽度和热管直径 5 个结构参数对翅片换热性能和阻力特性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设计了上述结构参数的 15 个组合方案,利用 CFD 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每个组合方案下翅片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模拟。以努塞尔数 Nu 、阻力系数f、传热性能综合评价指标(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PEC)作为评价指标,在每个评价指标下利用极差分析挑选出性能最优的组合方案。 该方法能快速获得散热器结构的优化方案,并分析出主要影响因素,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结果表明:影响 Nu f 的最主要因素是热管直径,影响 PEC 的最主要因素是翅片厚度。 对于本文研究的散热器,其最优参数组合方案为:翅片厚度为 0. 6 mm,翅片间距为 2. 2 mm,热管直径为 6 mm,翅片高度为 65 mm,翅片宽度为 28 mm。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单环路脉动热管的结构特点及传热特性,建立了考虑热管内气液两相流动、传热传质和相变的数理模型。选取乙醇和纯水为工质,采用Vof方法对脉动热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热管运行过程的气液相变。结果显示,脉动热管性能与气化潜热有关,工质气化潜热低的脉动热管更容易启动。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6,(9):73-76
针对相同热管管径及蒸发段长度且不同泡沫铜填充长度的6组热管发生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热管内蒸汽的体积分数及出口处的温度。通过Origin拟合得到了吸热量与泡沫铜的填充长度的关系式,并通过MATLAB的黄金分割法确定了最优填充长度。结果表明,当泡沫铜的填充长度为344mm时,其强化传热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基于泡沫金属的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梁雨迎  诸凯  张莹 《流体机械》2013,41(1):78-81
为了解决高热流密度器件的散热问题而设计一种带有强化冷凝段的热管散热器,模拟不同的运行工况,对其散热效果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其他类型的热管散热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型散热器由于热管设计结构的改变,使其换热温差增大,而且使散热器底板的均温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降低高热流密度器件的工作温度。  相似文献   

14.
王冰  蒋家羚 《流体机械》2007,35(9):12-17
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和数值传热学方法,建立了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内部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模拟得到了其内部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同时讨论了流体流速和流道间距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何结构一定时,适当提高油侧流速比提高水侧流速对强化传热更经济有效,而在流量一定情况下,流道间距的确定必须兼顾传热-压降性能和金属板材消耗量综合权衡.这些模拟结果对可拆式螺旋板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以及运行参数的调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多排管相变蓄热器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多排管蓄热器内填充石蜡和石蜡/膨胀石墨复合材料时的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多排管蓄热器内填充两种相变材料时蓄放热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相界面移动规律等。模拟结果证明膨胀石墨的添加和多排管结构不仅缩短了蓄热器的蓄放热时间,而且使温度场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对蓄热装置的设计及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能源紧张的环境下,蓄热式电锅炉利用低谷电加热蓄热体耐火砖材料将不能存储的电能转化为热能暂时贮存起来,通过二次换热转化为用户可以利用的能源。蓄热体工作过程分为加热、保温、放热、保温、再加热的循环过程。放热过程是蓄热体工作的主要阶段,放热量的大小和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设备的工作状态。通过对蓄热体模型的简化,建立三维模型,采用ANSYS Workbench中的Fluent模块对蓄热体的放热过程做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蓄热体放热过程出口温度的分布情况。得到的结果和某工厂的电锅炉实际工作温度和时间相吻合,通过对蓄热体材料、加热时间等一些参数的设置得到的模拟结果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洪海  GROLL Manfred 《流体机械》2007,35(12):58-60,69
对一个单回路的闭式脉动热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了数值研究.该回路由一段水平的蒸发管,一段水平的冷凝管以及两段垂直的绝热管构成.在对控制单元进行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适用于毛细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均相和分相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脉动热管中.模拟结果能较好的预测回路内各部分的流型及流态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