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认识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重要意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找到合适位置,并确立保护框架。进而重点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提出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5个方面的项目的分类方法,能更为准确地表述保护对象。提出采取硬性的控制性保护措施与弹性的引导性保护措施,两者相结合,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马杰 《山西建筑》2009,35(26):35-37
介绍了国内外风景名胜区开发旅游的发展情况,从风景名胜区的视角对十里山旅游开发进行了定位,结合国内外经验,分析了十里山开发的可行性,归纳了十里山开发为人们带来的启示,以完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3.
陶一舟  严国泰 《华中建筑》2012,30(6):133-1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风景名胜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规划师不应该回避问题,一味地抱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该文以安徽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在现有管理体制、规划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城市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和平  赵娟 《规划师》2004,20(4):71-73
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面临着景区用地锐减、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应明确景区保护范围、划分核心景区、加强景区用地规划,有针对性地对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小城镇发展的热潮,国家对风景资源保护的力度也日益加大,与风景名胜区相邻相融、关系密切的小城镇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犹豫、徘徊,难以抉择。根据这类小城镇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以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内小城镇为例,提出了这类小城镇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制定小城镇经济发展与风景资源保护相互协调的“双赢”策略;实现小城镇建设与风景区整体环境的有机融合等。  相似文献   

6.
7.
郑洁 《规划师》2005,21(1):56-59
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分区详细规划经过探讨风景名胜区佛教景观规划的几种方案,提出以宗教脉络贯穿全山,以有限的建筑营造山不断升华的宗教意境,通过“三主一辅”的寺庵体系将这规划思路落实于空间,并指出风景名胜区的佛教建筑能构建不应孤立考虑,而应结合整个规划体系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8.
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批准后的深化和完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完成法定的审批程序之后,最迫切的任务是迅速把规划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规划深化,同时,还应在新形势下持续地对已批准的总体规划进行规划完善。一规划深化,即是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宏现指导下对各项目标、功能和活动的三维空间布局和组织,予以具体落实。它是风景名胜区规划工作的有机组成,是保证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建设工作走上正常轨道的必不可少的规划手段。规划深化要结合风景名胜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通常分景区规划和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工作层次。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是在总体规划基础上,为规划实施管理和编制详细规划提供依据。景区规划主要  相似文献   

9.
功能分区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归纳、分析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特点的基础上,以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重点分析特大型分散式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分区特征和划分方式,提出功能分区与保护区相衔接的思想,使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更加合理科学和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0.
以风景名胜区与其所依托城市的区位关系为切入点,并以江苏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阐述了在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如何提高揭示问题的针对性、规划策略的有效性与空间布局的前瞻性等问题。本文认为城市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需要协调发展的基本认知是确保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策略可行性的必要条件,并期望以此为出发点的规划策略能为我国其它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北京市风景区内3个不同状况村庄的建设,提出了几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以期为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1985年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从1986年开始进行世界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截止2009年底.我国共有38处世界遗产项目,其中文化遗产25处、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双遗产4处,文化景观遗产2处。  相似文献   

13.
“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志敏 《华中建筑》2008,26(5):152-154
该文首先分析了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研究的意义,回顾了我国风景区规划理论研究历程,接着尝试提出“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规划理论架构的三个层次,并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本文规划的编制,感到以传统的中国风景园林艺术为源本与当今的实地情况相结合,就会编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来,从而有利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一、后湖地带历史与现状 后湖位于湖南省省会长沙市区西部,是长沙湘江水系中较大的湖泊之一.后湖地带处于长沙市后湖路以东,麻园路以西,阜埠河路以南,清水路以北的地理范围内.该地带是以湖泊资源为主,山水相连的城市湖泊区.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是控制和管理城市向外无限扩张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之一.一些城镇被风景名胜区包围着,而其中心城区又不属于风景名胜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势必向风景名胜区周围蔓延.位于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风景名胜区特征和城镇的特点,研究以花山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镇为例,对风景名胜区包围下的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确定风景区范围是风景区开发和保护的基础,包括风景区范围的界定、风景区外围保护区的界定和核心景区范围的界定.神农源(仙人洞)风景名胜区范围由4个核心景区组成,核心景区间为风景区范围,风景区范围之外为外围保护区.这样界定更有利于促进当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较好地处理了资源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风景资源综合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滨谊  宋婷 《规划师》2004,20(6):35-37
产业化是风景名胜区现阶段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四川鸡冠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分别从旅游策划、土地利用和管理经营的角度出发,分析市场与资源之间相互协调制约的关系,探索市场和资源对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玉超 《城市建筑》2023,(7):133-138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原风景名胜区的空间管制存在多重管控、管制措施与功能用途不适应、空间准入条件模糊等诸多问题,已难以适应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风景名胜区应积极落实总规刚性管控要求,同时突出风景游憩等专项功能。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构建“分级管控+分类管控+准入清单”的管制方法,形成兼具底线约束与激励引导、多层次、全过程的空间管制模式,以期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指导风景名胜区差异化、精细化管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实施旅游扶贫开发战略,对于自然生存条件差的山区、库区的扶贫开发是一条持续的健康发展之路。 旅游扶贫开放 的历史机遇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开发奠定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据专家预测21世纪初期,旅游业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如今,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都渴望回到大自然那秀丽、雄美温馨、宁静、充满野趣的怀抱中;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