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全面响应,产业振兴则是其关键环节。在已经被开启的自媒体时代里,近年来网红村的兴起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乡村发展模式。以《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原创地——浙江富阳为例,通过对三个网红村庄的产业特征及其运行机制的深刻剖析,文章对网红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全国乡村地区的产业振兴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戴智妹  华晨 《城市规划》2023,(12):13-20
从乡村文化资源资本化的角度,对互联网时代的乡村新型发展产物网红村的形成机制、模式演变和其对乡村健康发展的利弊影响进行研究。构建网红村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分层逻辑框架,包括:基于市场与规划的乡村文化资源资本化;乡村符号塑造与传播的虚拟空间;从属于乡村虚拟空间形象塑造的实体空间;新型多元参与主体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消费需求的演变已成为网络时代乡村文化资源资本化的方向指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消费者主体性。因此,为促进文化资源资本化对乡村发展的正向作用,提出基于乡村与村民主体性的发展方式,以此构建乡村各项资本间的平衡与健康。  相似文献   

3.
消费社会与信息时代的同时到来催生出全新的视觉消费时代。尤其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城乡空间视觉化的程度迅速加深,范围不断扩大。网红村的出现就是空间视觉化进程不断加深的必然产物。基于社会批判理论中的视觉景观概念,深入剖析宁波市奉化区王家岭村的网红村发展历程与机制,阐述视觉景观生产在信息时代重构乡村的机制与效应。作为一种乡村经济发展模式,视觉景观生产能带来乡村的消费化转型、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繁荣的表象下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困境不容忽视。通过深入的制度设计和综合治理重构重塑乡村特有的生活意趣和守望精神,或许才是乡村振兴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黑清敏  韩腾飞 《城市建筑》2023,(20):129-132
随着乡村发展建设主体日益多元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红村”在我国乡村地区逐渐涌现。已有成果重点关注其空间生产过程,对网红村空间本身的演变过程及机制的探讨略显不足。研究以成都市蒲江县铁牛村为例,根据乡村规划建设主导主体的不同,划分其发展阶段,梳理过程中社会关系、主体行动与空间表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铁牛村空间演变的规律和机制。研究表明,铁牛村在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和区位提升、要素循环、空间赋魅及主体博弈的过程中实现了向“网红村”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要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转型升级,重点在于自身升级。美丽乡村品牌是乡村和城市无形资产的浓缩,文章以厦门市军营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为案例,结合军营村实际,探索"厦门军营村模式"的建设与管理,浅析美丽乡村建设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和措施。厦门军营村的建设是按照"五位一体"要求,注重发展模式、规划设计和优化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生态文明、乡村旅游等综合配套的完善,建设"富饶、文明、旅游"美丽乡村,打造独具特色核心品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美丽军营村,实现城乡资源有效交换,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6.
在网红经济大发展,特别是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之下,传统的工程机械后市场发展迎来瓶颈,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时值互联网+时代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营销站上了时代的风口,行业KOL也逐渐凸显了潜在巨大的行业价值. 近期,(首届)工程机械网红节暨全国维修技术交流大会在广州环宇国际机械展贸中心召开,大会集结了众多工程机械行业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个理念,给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带来新的方向,城乡一体化是乡村和城市共同繁荣协同发展的关键。然而,乡村的发展受限于交通、经济、技术和意识的落后,发展起来显得尤其困难,"美丽乡村"的建设理念,应该跳出传统的农村建设模式,在以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带动乡村发展的同时,通过对乡村景观环境的打造,  相似文献   

8.
作为福建省高级版乡村振兴示范村,闽清县梅溪镇樟洋村以传统村落保护为突破口,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令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空心村"到"网红村"的跨越。文章在细数其振兴历程之余,结合当地已开展的非遗实践活动,对村庄未来进一步活化的可能提出了多方面构想,以期充分利用其突出的自然优势和文化资源,实现非遗活化的长期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产业是乡村建设的核心动力与物质 基础,乡村振兴与发展须以村民为本,依托产 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由于不同乡村具有显著 的社会、经济、文化及自然禀赋差异,需要契 合实际,以当地传统沿袭或主流强势产业为载 体梳理、整合乡村资源优势,促进乡村持续发 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的 问题与矛盾,提出基于产业提升的乡村建设适 应性设计理念。并以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示范点 连云港市班庄镇前集村为例,对其上位规划、 物质形态、生活文化等因素及当地产业现状 进行周密调研与分析,提炼出前集村自身既有 的资源与优势,挖掘乡村独特的“灵魂”,并以 此为基础寻找基于产业适应性的通用方法和 设计策略,统筹村域物质、文化资源,以此为 基础优化产业模式,从而形成地域特色与创 新吸引力兼具的发展格局,为特色田园乡村的 践行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冯羽 《城市建筑》2014,(11):377-377
乡村转型就是以乡村跨越式发展与城乡统筹为目标,以转变乡村传统空间为核心战略,带动农民、农业以及农村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本文对大都市近郊的乡村转型模式进行了分析、分类和研究,总结出两大类转型模式,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研究超大城市周边的传统村落保护,探寻超大城市周边传统村落乡村振兴途径。以北京市延庆区榆林堡村为例,在分析基本情况、提炼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指出榆林堡村乡村振兴的困境,并最终提出以文化复兴带动乡村振兴策略,以文化为主要出发点,传承并发展历史文化,改善村落环境风貌,促进村落产业转型,实现"文化兴村、文化兴产、文化兴人",以期为超大城市周边传统村落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生态主体功能地区由于生态的强约束和发展的弱基础而无法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传统路径。本文以云南省景洪市为例提出了欠发达主体功能地区向柔性城镇化模式转型的可能路径,提出应立足于对乡村本底优势资源的挖掘,以城乡统筹为基础,通过乡村空间多功能化带动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为乡村人口提供非农就业机会,提升乡村非农化水平,推动乡村城镇化。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景洪乡村生态、农业、非农产业等资源基础进行评价,基于不同主导功能将乡村划分为三大分区和八类功能地区。其次,针对三大分区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城镇化策略,并对八类次区域提出了产业发展指引。最后,对支撑城镇化策略和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设施体系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富阳永昌镇为例,分析了传统乡镇由乡村工业化带动的城镇化方式转变为依托本土资源诱导推动和借助区域协同融合拉动,提出并重点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导向下,传统乡镇转型发展的动力研判、目标导向和空间落实等一系列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旅游业日趋成熟的发展,景区周边的乡村依托景区地核吸引力发展成为旅游接待村,已成为景村共融性发展的新趋势。景区依托型旅游接待村的萌生,为景区的旅游接待设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以宝山风景名胜区上湖旅游村的规划为例,探讨在村庄规划中如何在满足景区需求的同时,发展自身的特色乡村旅游。上湖村是依托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典型景区依托型旅游接待村,其主要功能为缓解旅游景区的接待设施压力;同时通过充分地保护和利用乡村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既能够提供更高品质的接待服务环境,又能够吸引游客停留观光,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规划设计遵循生态原则、人性化原则、可持续原则,从场地现状自然条件出发,合理布局,通过客源界定、文化挖掘、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产业转型、活动策划等方面研究,明确村庄的功能分区、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绿化完善、设施建设等专项内容,进一步提出旅游接待村产业转型策略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在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生态旅游成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乡村旅游规划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基本原则,强调乡村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协调生态旅游产业经济与传统农业生态协同发展,加快乡村产业经济结构转型,构建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产业机构体系。因此,  相似文献   

16.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断扩散,乡村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城市,因此,新型城镇化应当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城镇化。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应该跳出传统新农村规划的模式,从以经济转型带动乡村建设的模式转变为通过对村庄景观环境的改造提升而达到文化提升,真正从提升景观的模式最终达到带动乡村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郭婵 《住宅产业》2022,(12):31-33
中国传统农业正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农村旅游业与传统农业的结合渗透,使得农村观光与旅游发展在中国农村复兴的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事实证明,乡村旅游的开发不仅能带动乡村经济发展,还能丰富乡村发展的形式。本文以福建宁德石后乡上下竹洋村一期山体规划为案例,探索农业与旅游结合的诸多思考点,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乡村聚落多依山靠水逐渐发展形成,但近年来乡村聚落因外界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及自身交通不便、资源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滞后,景观凄凉。文章以芦浦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查,分析了芦蒲村的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托其现有的山水格局,通过建立山、水、屋之间的密切联系,构筑与山相生,与水相融的村落体系,依托其文化资源底蕴和景观的修复,带动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村落的复兴。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发展逐步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新亮点。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存在较强的独特性,面临乡村资源、景观风貌、体验项目的发展挑战。规划以陕西省宜川县桃枝村为例,探索以景观提升为带动的西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针对桃枝村在民居风貌、植物景观、体验空间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景观提升策略,进而形成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项目,实现对桃枝村旅游发展的突破和升级。  相似文献   

20.
苏州村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城乡融合"改革体系,对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重构新型城乡关系意义重大,而村域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形式,是其应有之义。村域城镇化强调农民在原居住地,通过发展村域经济、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乡村内生性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文章通过提出村域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分析苏州村域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包括村庄撤并、乡村产业支撑与就业结构转变、乡村精英的带动作用、地理区位优势等,从而得出3种模式:工业主导型、农旅融合型和电商带动型村域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