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面临着诸多危机与挑战,本文以国家级传统村落——富平县莲湖村为研究对象,选取空间句法理论中整合度①、可理解度②和选择度③三个变量对莲湖村的空间形态进行深入分析,以发现传统村落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绿化形态在改善微气候、降风和减少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城市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绿化形态下居住区微气候的差异,并基于对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的模拟,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文章还着重分析了绿化形态在降低风速方面的作用,发现风速衰减量与绿化宽度呈正相关,而随着绿化高度的增加,风速衰减量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把结果绘制在一张显示绿化高度和宽度与风速衰减之间关系的图形中,该图形可以为降风绿化带设计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微气候对于城市外部空间舒适度、空气品质以及建筑空调采暖能耗均有重要影响。在我国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研究高密度化城市空间形态与微气候优化的关系对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回顾城市气候与城市形态关联性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的发展。对于成为主流的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 F D)的微气候模拟评价方法的前沿进展以及行业规范做了简要介绍。此外,介绍了基于空间分析和实证模型的参数化城市形态空间分析和微气候图谱方法。对上述方法进行比较,提出对未来发展的趋势展望。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空间形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选取"土家第一村"——湖南省湘西永顺县双凤村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实地调研和当地规划,建立村落轴线模型,通过整合度、协同度、选择度和可理解度四个参数数据,对村落空间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空间形态特征进行解析.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双凤村空间...  相似文献   

5.
城市微气候与城市形态的关联性研究牵涉多个学科,从建筑学角度出发,现有研究已经证实了城市微气候环境与城市形态要素变化直接相关。但已有的城市形态与微气候关联性研究基本是对单一变量逐个进行分析后的人工耦合与优化,对于城市这一复杂体系来说,这种方法只能给出若干近似判断和较优解,并不能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最优解。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算法体系,基于Grasshopper参数化平台,整合了城市形态生成、微气候性能模拟与搜索寻优三个模块,以人体室外舒适度为优化目标,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搜索,通过若干代运算之后得出气候适应性城市形态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6.
7.
基于当前传统村落数量急剧萎缩、村落空间特色在快速城镇化浪潮中迅速消逝,而传统城乡规划设计手段又缺乏对乡村空间特色的识别与分析的能力等问题,引入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参数化解析方法,构建了村落各类要素的参数集,并针对参数集中的每一个参数,提出从村落现状空间形态中提取该参数值的算法规则,从而取得能够充分、精确的描述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重构方案。  相似文献   

8.
彭松 《四川建筑》2004,24(2):22-23,25
回顾我国民居村落的研究历程,分析村落空间与开放的复杂系统的关系,试图探讨运用研究复杂系统的方法——非线性方法研究村落形态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传统村落格局保护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形态分类可以对村落的风土环境、民俗习惯、营造理念等方面进行归纳。以皖南地区15个传统村落为例,首先对自然环境与民俗文化进行梳理,进而通过指标量化,从村落宏观整体形态到微观建筑分布等5个方面进行描述,并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村落空间平面形态进行分类。总结出"团状集中型""带状密集型""有辐射倾向的密集型"和"辐射分散型"4种空间类型,在此基础上归纳空间形态发展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并提出村落格局的保护及发展应具有与类型特征相符的建设策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科学分类与统筹规划,有助于发掘空间结构演化的地域性因素,从而为村落空间格局、风土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规划转型的新常态时期,人居环境建设成为工作重点之一。在物质环境与人居环境共同营造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以人居环境视角,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归纳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发展类型及研究方法,总结当前研究进展,思考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浪潮中,村落保护与更新成为关注的热点,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反映自然条件、社会形态、人文思想等因素。本文对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村落空间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提及研究不足并展望发展趋势,以期对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挖掘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型村落的空间形态特色与文化内涵,对刘寺村的村落形成发展、村落格局及形成因素、公共空间、建筑空间四个方面分析其空间形态特征与构成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刘寺村选址变迁与营建思想、人口增长、地坑院营造技艺的发展等关系密切;村落形态呈现"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受地形地势、姓氏血缘、街巷格局、景观布局等影响较大;刘寺村特色公共空间为寺庙、窑皮、泊池等,就建筑空间而言,其建筑群体布局呈现出"相交""并排"两种特殊形式,其形成归因于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国内外基于气候环境和节能方面的研究己经开始从房间和建筑尺度向城市街区尺度和城市地域尺度扩展。从以被动式和低能耗为目标的可持续建筑与城市设计方面最为有名的历届PLEA国际会议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变化的趋向。通过天津于家堡项目关于城市微气候优化策略的分析,研究城市微气候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戴俭  闫晓光 《城市住宅》2021,28(9):71-74
自古以来,理想山水格局对我国传统村落影响较大,但其内在价值未被重视,也未对其合理性进行科学阐释.研究通过构建理想山水景观格局,利用ENVI-met软件对不同主山高度变化进行模拟,分析不同高度变化对理想山水格局微气候的影响,提炼主山高度变化与传统村落间微气候影响的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大尺度空间钢结构建筑的飞速发展为结构抗火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分析现有规范和性能化结构抗火设计不足的基础上,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思想,综合多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采用火灾模拟计算和结构分析耦合集成的技术方法,建立基于整体的大空间钢结构性能化抗火设计方法,给出具体流程,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表明,对于大空间结构而言,传统抗火分析方法与真实火灾下的结构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且火灾温度场的非均匀性对结构体系的抗火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为大型钢结构建筑性能化结构抗火设计和分析提出了系统化技术流程,可为我国大空间结构的抗火设计提供有益参考,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利用CiteSpace对1998年—2018年传统村落空间研究进行分析,得到我国传统村落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梳理"空间形态"研究热点与演进规律,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空缺,探索空间形态研究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①近20年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形态演变规律—形态保护"这三个方面,且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②研究方法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的探索,基于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空间使用和保护的实践研究仍然较少;③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按照空间类型由大到小划可分为3级,目前空间研究还处于第一层级的"整体空间"研究阶段;④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可概括为包含"空间要素+空间演变+空间保护+适应性发展"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文明发展轨迹的重要承载者,传统村落在知识经济时代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其保护与发展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讨。该文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优化视角,选取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古生村为例,经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整理,在空间句法理论的指导下,用Depth map软件对古生村2015年空间形态属性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村落的发展,村落整合度和选择度良好、协同度稍弱,均有提升空间。对此提出四个优化村落空间形态的建议:守护历史遗存古迹,修缮历史空间肌理;突出局部空间营造,增强村落感知协同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街巷路网通达性;盘活村落生态经济,营造优质村落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对微气候的影响,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松坪村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夏季白天村内的平均空气温度(Ta)为25.83℃,平均相对湿度(RH)为71.25%,平均太阳辐射强度(I)为271.62 W/m2,平均风速(V)为0.75 m/s。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的计算结果表明夏季村落内部热舒适度较差,归因于村内空气温度过高、湿度过高、风速过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村落空间格局中ρ,H/W,SVF可通过影响微气候指标I,进而影响村落的UTCI值。最后,采用ENVI-met软件模拟得出乔草为松坪村内部空间格局改进的最佳植物策略。以上研究结论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改造与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庆  邱智豪  孙浩东  钟波涛 《住区》2022,(4):138-146
生活性街道是人们日常出行中使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之一,提高其热舒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深圳市南山区代表性生活性街道的广泛调研,掌握生活性街道总体空间特征和景观因素特征。对4条典型生活性街道进行微气候实测实验及ENVI-met模拟和校核,构建南山区生活性街道理想模型,并对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模拟,找出最佳的UTCI值对应的最适景观要素值。根据模拟结果及相关规范要求,提出了针对深圳南山区生活性街道景观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前微气候变化引起的城市街区外部空间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有针对性地将胶东滨海城市街区形态的和谐循环发展与微气候的制约因素结合在一起,总结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微气候环境特征,挖掘和提炼胶东滨海城市街区的地形特征、空间结构、建筑布局及开放空间等空间形态要素与微气候风环境的关联因子,并加以分类、梳理、分析、归纳。在尊重、顺应、改善、优化微气候的前提下研究城市滨海街区空间形态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