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混捏法制备了不同ZnO含量的镍基催化剂,考察其对油品中含硫化合物的吸附脱硫效果,并对吸附剂的性能进行评价。通过XRD、H2-TPR、BET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装置上对吸附剂进行评价,得到不同ZnO质量分数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效果。在常压、320℃条件下通氢气,氢气流量50 m L/min,对吸附剂预还原2 h,然后降温至220℃,常压条件下对含噻吩100×10-6的苯溶液模型油进行吸附脱硫。结果表明:Zn O质量分数为12%的镍基催化剂吸附脱硫效果最好,吸附剂能持续吸附44 h,平均脱硫率高达98%,穿透硫容达8.8 mg/g,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孙先丽 《河南化工》2008,25(6):25-26
以抚顺石油二厂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分别考察镍系、铝系、铁系三种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的脱硫率,结果表明:镍系吸附剂、铝系吸附剂和铁系吸附剂的脱硫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反应以化学吸附为主。镍系、铝系、铁系吸附剂最大脱硫率时的温度均为120℃,铁系吸附剂为最佳吸附剂,脱硫率为52.60%,经过连续反应186h后,吸附剂失去脱硫能力,其饱和硫容量为21771.27μg/g。  相似文献   

3.
瞿颖男  曹永正  徐新  罗国华 《现代化工》2023,(3):192-195+202
采用混捏法制备了添加不同质量分数氧化钼的Raney Ni-Al2O3吸附剂,并利用XRD、BET、SEM、XPS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采用连续固定床反应装置评价吸附剂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当氧化钼负载量为1%时,Raney Ni-Al2O3吸附剂吸附活性最强,比表面积和孔径均达到最大,分别为68.45 m2/g、15.24 nm。此时Raney Ni-Al2O3吸附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苯中噻吩的脱硫性能最高,饱和硫容达到最大,为35.17 mg/g。MoO3添加量过高时会使吸附剂中的镍产生NiMoO4晶相,堵塞吸附剂表面孔道,骨架镍海绵状结构特征不再明显,吸附活性大大降低。与未改性的Raney Ni-Al2O3吸附剂相比,添加1%MoO3后的吸附剂表面分布更多的金属镍和氧化镍。  相似文献   

4.
王建强 《广东化工》2013,40(11):52-53
为达到深度有效脱硫的目的,文章以分子筛NaY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汽油吸附脱硫的吸附剂Ni/Y,考察了Ni/Y的制备条件对脱硫效果的影响。适宜的制备条件为活化温度400℃,还原温度400℃,Ni负载量为30%。在上述制备条件以及吸附条件下,吸附剂的破点吸附量为1.5876 g-S/100 g吸附剂。  相似文献   

5.
吴智强  罗国华  徐新 《工业催化》2017,25(11):39-43
针对不同方法制备的镍基非加氢脱硫吸附剂及改性前后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在常压下,以100×10-6噻吩的苯溶液为模型原料油,氧化镍作为吸附剂的活性组分,评价各吸附剂的脱硫性能,分析等温吸附曲线,改性前后、再生前后脱硫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制备的吸附剂吸附效果大不相同。沉淀法制备的吸附剂表面活性组分分布均匀,半峰宽较小,结晶度高,吸附硫容大,操作简便。助剂氧化锌的添加起到较好的助催化效果,且能增强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沉淀法制备的吸附剂的再生性能优异,能够很好的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6.
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物理吸附脱硫、反应吸附脱硫以及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的优缺点,并介绍了常用的吸附剂。认为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是最有可能实现低硫汽油的脱硫技术,但是目前存在吸附剂吸附容量低,选择性不高的缺陷,因此未来研究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吸附剂的开发上。  相似文献   

7.
FCC汽油吸附脱硫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FCC汽油进行吸附脱硫,吸附剂的选择是关键。论述了分子筛类吸附剂、金属氧化物类吸附剂、活性炭、黏土类吸附剂和其他一些吸附剂在吸附机理、改性、脱硫效果、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各类吸附剂改性后对硫化物的脱除效果。指出吸附剂吸附选择性及吸附容量的提高和吸附机理的深入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3种不同孔径的介孔材料MCM-41,SBA-15,大孔SBA-15(SBA-15-L)为载体,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Ag/Al-MCM-41,Ag/Al-SBA-15和Ag/Al-SBA-15-L介孔材料吸附剂。利用XRD,N2吸附,SEM-EDS,ICP-M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上对航空煤油进行了吸附脱硫研究。结果表明,交换Ag+所制备的吸附剂依然保持介孔材料的特性,并可将含S量为150×10-6的航空煤油中的硫化物,选择性的吸附脱除到S含量低于1.0×10-6。其中,在Ag/Al-MCM-41,Ag/Al-SBA-15和Ag/Al-SBA-15-L吸附剂上,可分别得到8.0,9.0和17.0mL的清洁航空煤油(含硫量小于1.0×10-6)。实验结果也表明,所制备的吸附剂吸附脱硫性能主要取决于介孔材料载体的孔径大小,载体的孔径越大,Ag+的利用率越高,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性能越强。将吸附饱和的Ag/Al-SBA-15-L吸附剂,于空气中在350℃进行再生5h,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可以100%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焦化苯的选择吸附脱硫(SARS)技术以脱硫精度高、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小等优点而被看好。综述了焦化苯脱硫用分子筛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子筛吸附剂主要介绍了微孔吸附材料、介孔吸附材料和碳分子筛吸附材料,通过分析可知,吸附剂的孔道结构对硫化物吸附选择性的作用明显,Y型分子筛和ZSM-5分子筛是比较理想的吸附剂。并指出,要获得脱硫精度好、硫容高的焦化苯脱硫吸附剂,先制备孔径孔容较大、性质稳定、活性位丰富的多孔材料,然后对其进行酸性改性或金属离子改性是一条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ZnO、Al-ZnO和x-Mn-Al-ZnO吸附剂,在常温条件下测试样品的H2S脱除性能。通过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其形貌结构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脱硫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随着Mn含量的增加,脱硫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两个极值点分别出现在0.02Mn-Al-ZnO和0.08Mn-Al-ZnO。结合表征结果发现,不同Mn掺杂量对Al-ZnO吸附剂的脱硫性能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机制。0.02molMn掺杂主要是提高Al-ZnO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至171.4 m2/g,进而促进其H2S脱除性能;随着Mn掺杂量增加,其比表面积下降,但更多的Mn进入ZnO晶格导致Mn和Zn之间相互作用增强,进而促进脱硫性能;然而随着Mn掺杂量进一步增加,吸附剂比表面积继续下降,并且生成ZnMn2O4晶相,导致脱硫性能的下降。0.08Mn-Al-ZnO脱硫性能最佳,在25 oC,空速3000 h-1,H2S浓度1000 ppmv条件下,穿透硫容为7.21g S/100 g sorbent。本研究表明,不同Mn掺杂量会导致吸附剂的形貌结构、晶相和表面物化性质不同程度的变化,而由不同影响因素主导的x-Mn-Al-ZnO吸附剂表现出脱硫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从固体吸附材料方面综述了流化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吸附剂.根据吸附剂的种类不同,介绍了分子筛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吸附剂﹑活性炭吸附剂和粘土吸附剂等的吸附机理﹑改性﹑脱硫效果和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吸附剂吸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的提高和吸附机理的深入研究是脱硫固体吸附剂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唐晓东  姜涛  李晶晶  温晓红  谯勤 《化工进展》2013,32(6):1253-1260
吸附脱硫的优势是投资成本低、操作条件温和,其技术关键在于研发吸附硫容量大、选择性高和再生性能好的固体吸附剂。本文综述了车用燃料油固体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常规的分子筛、活性炭、金属氧化物吸附剂以及一种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脱硫吸附剂。从吸附机理、制备方法、脱硫效果等方面分析了上述吸附剂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提出今后的固体脱硫吸附剂可从吸附机理出发在分子尺度上设计和组装新材料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ZnO、Al-ZnO和一系列xMn-Al-ZnO(x为Mn的物质的量)吸附剂,在常温条件下测试了样品的脱除H_2S性能。通过N_2物理吸附、XRD、SEM、XPS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形貌结构及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脱硫性能测试结果显示,随着Mn含量的增加,吸附剂脱硫性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两个极值点分别出现在0.02Mn-Al-ZnO和0.08Mn-Al-ZnO。结合表征结果发现,不同Mn掺杂量对AlZnO吸附剂的脱硫性能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0.02 mol Mn掺杂能提高Al-ZnO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至171.4m~2/g,进而促进其H_2S脱除性能;随着Mn掺杂量增加,吸附剂比表面积下降,但更多Mn进入ZnO晶格导致Mn和Zn之间相互作用增强,进而促进脱硫性能;然而,随着Mn掺杂量进一步增加,吸附剂比表面积继续下降,并且生成ZnMn_2O_4晶相,导致脱硫性能下降。0.08Mn-Al-ZnO的脱硫性能最佳,在25℃,体积空速3 000 h~(-1),H_2S质量浓度1.39×10~(-3)g/L条件下,穿透硫容为7.21%。结果表明,不同Mn掺杂量会导致吸附剂的形貌结构、晶相和表面物化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不同影响因素主导的x Mn-Al-ZnO吸附剂表现出脱硫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固体吸附剂在FCC汽油深度脱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固体吸附材料方面阐述了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和黏土等脱硫吸附剂在制备、吸附机理、改性、脱硫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表明了改性对吸附剂的脱硫效果有很大影响,特别指出了各类吸附剂的改性方法和改性后的脱硫效果,并对以后固体脱硫吸附剂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加氢脱硫技术相比,吸附脱硫技术在超低硫燃料油生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综述了吸附法脱除燃料油中有机硫化物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反应吸附脱硫和选择性吸附脱硫两种类型的吸附脱硫方法以及分子筛基吸附剂、金属氧化物基吸附剂、活性炭基吸附剂和粘土基吸附剂在吸附脱硫方面的应用。指出选择性吸附脱硫技术是近期最有希望实现零硫目标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运输燃料脱硫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近几年来活性炭、分子筛、金属氧化物、介孔材料等运输燃料所用的脱硫吸附剂在制备方法、脱硫效果、吸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各类吸附剂在选择性、再生等方面的优缺点。指出了以后脱硫吸附剂的研究可能集中在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和吸附机理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硫化氢(H2S)是一种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的高毒性污染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多种生产过程中。干法脱硫因其操作简单、稳定性强、脱硫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含H2S尾气的脱除,吸附法是最常用的干法脱硫方式。但吸附剂在吸附过程中的损耗较大,对脱硫效果有一定的制约,增加了成本。来源广、数量大的冶炼废渣具有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突出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新型H2S吸附剂。通过综述不同冶炼废渣吸附剂脱除H2S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优点及不足,并讨论了影响吸附的因素及吸附剂的再生。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研究方案单一、吸附剂改性方式少等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设置多组分动态穿透吸附实验、探究多种改性方式等。  相似文献   

18.
王广建  仙保震  刘影  付信涛  张路平 《化工进展》2014,33(10):2764-2770
综述了吸附法脱除柴油中噻吩类含硫化合物的常用吸附剂、吸附脱硫的机理及吸附脱硫过程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近来研究较多的吸附剂主要有分子筛、活性炭和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目前传统的加氢脱硫(HDS)技术虽然可以满足当前柴油中硫含量的国家标准,但是其需要高温高压、成本高且对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脱硫率低,而吸附脱硫技术由于成本低、操作条件温和、易脱除加氢脱硫难以脱除的硫化物、对油品品质影响小等优点成为当前柴油脱硫的研究热点。吸附脱硫主要包括反应型吸附脱硫和非反应型吸附脱硫,反应吸附脱硫关键是有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而非反应吸附脱硫则是通过分散力使硫化物上的硫原子与吸附剂之间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吸附脱硫的作用。本文对吸附脱硫机理和吸附脱硫过程的动力学加以讨论,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脱硫吸附剂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吸附剂中活性组分钌的烧结、流失、氧化、中毒四个方面分析苯吸附脱硫钌吸附剂的失活原因,总结吸附剂的失活机制。以运行后的苯吸附脱硫钌吸附剂和新鲜吸附剂为研究对象,应用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新鲜吸附剂及运行后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钌未出现明显流失,同时晶粒没有出现团聚,吸附剂表面孔结构变化、Fe和Cl中毒是其硫容降低的主要原因。吸附剂再生后,硫容约恢复到初始硫容的90%。  相似文献   

20.
陆艳  刘钦  罗中秋  周新涛  赵晓腾  兰雄 《硅酸盐通报》2022,41(12):4378-4388
以镍铁渣为原料,加入硝酸和表面活性剂对其矿物相改性,制备改性镍铁渣吸附剂,考察表面活性剂种类、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掺量、吸附剂掺量、溶液初始pH值、Cr(VI)浓度对Cr(VI)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镍铁渣经改性后可制得结构疏松、比表面积高达180.6 m2/g的无定形SiO2;改性镍铁渣对Cr(VI)的吸附率在10 min内可达到90%,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理论吸附容量为42.55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改性镍铁渣吸附剂对Cr(VI)的吸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和氧化还原,即吸附剂表面范德华力将HCrO -4吸附至吸附剂表面,CTAB提供的电子对将Cr(VI)还原为Cr(III)。对镍铁渣改性获得的高比表面积无定形SiO2不仅可以有效吸附净化Cr(VI),同时可以实现镍铁渣资源化利用,达到以废治污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