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南方水稻需水量与需水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我国南方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大部份时间是田间持有水层的灌溉方法,其需水量就大于其他作物。根据我国南方主要稻区水稻灌溉试验资料的分析研究,阐述了不同区域、不同水稻种类需水量及其变幅。需水系数是衡量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的高低,需水系数的大或小取决于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产量越高,需水系数越小,灌溉水的利用率就高;产量低,需水系数就大,水的利用率也就低。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4,(2):85-89
我国粮食需求增量与耕地减少的矛盾已然成为焦点,尤以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更显突出。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节水高效灌溉体系,提高作物产量已势在必行。针对河南洛阳半干旱地区主要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通过作物需水特征分析、生育期降水时序耦合分析,突出一水两用理念,控制水分胁迫时间,依据旱作物土壤计划湿润层水量平衡方程提出最佳供水过程。同时,考虑不同灌溉技术条件下的适宜灌水技术参数,探索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水量、灌水时间以及实施办法,最终提出不同频率年、不同灌溉模式的适宜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3.
结合农作物生长需水的敏感性模拟作物生长发育的连续用水过程,研究作物需水规律,建立节水灌溉模型,为指导灌溉,经济合理用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农作物生长需水的敏感性模拟作物生长发育的连续用水过程,研究作物需水规律,建立节水灌溉模型,为指导灌溉,经济合理利用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冬小麦和夏玉米作为典型作物,采用作物系数法并依据预估的气候情景计算典型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分析不同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下冬小麦和夏玉米需水过程和需水总量。同时,结合气象干旱和需水异常程度划分了干旱易发区。所得成果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旱作物播前灌溉制度及灌水定额拟订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同涛  徐峰  王浩  梅梅 《治淮》2006,(1):36-37
灌溉制度是否合理,能否反映出实际灌溉中的一些情况,关系到在灌溉制度基础上计算出的农作物灌溉定额的合理性。目前,农业用水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灌溉需水预测成果合理与否,对整个水资源合理配置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农田灌溉用水,农田灌溉用水量一般要占到农业灌溉总用水量的90%以上,这样,合理计算农田灌溉用水量(定额)对农业灌溉用水量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一、目前旱作物播前灌溉制度及灌水定额拟订方法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须的土壤含水量或储…  相似文献   

7.
本项目通过在旱地试区设置喷灌、沟灌、不灌3种处理方式,对秋大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墒情、耗水规律、作物需水系数、灌溉用水量等进行监测,分析研究不同灌溉方式秋大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通过水量平衡公式得出不同月份和不同生育期的秋大豆耗水规律,提出其耗水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并通过连续3年的水量监测数据,提出其不同水平年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定额.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北运菜是全国最大的“北运菜”基地之一,种植规模大,其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是目前及今后必须加强研究的课题。以高州试验站北运菜灌溉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北运菜包括菜椒、茄子及包心芥菜的需水量、需水变化规律、需水系数、水分生产率等,提出蔬菜需水量估算方法,为研究本省主要作物灌溉定额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水量平衡法制定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制度是农田水利规划以及进行用水管理、编制用水计划的基础,随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和灌水技术的不同而变化。通常计算法确定旱作物灌溉制度主要是依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理进行。 一、旱作物农田水量平衡 旱作物农田水量平衡是指旱田土壤水分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任一时段上,计划湿润层内的来水量与去水量总量上的平衡。其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面临的水危机表现之一为黄淮海流域片的灌溉用水危机。减少流域片高耗水作物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被认为是解决灌溉水危机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未来黄淮海流域片种植结构变化对区域灌溉需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不采取提高灌溉水价等新的灌溉用水政策,流域片播种面积在全国总播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还会增加。种植结构调整引起流域片灌溉需水总量增长而不是减少。如果没有新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减少黄淮海流域片高耗水作物种植的政策可能会难以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作物需水量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模拟农田根层土壤水循环的计算机模型-ISAREG.这一模型具有多种功能,可模拟根层土壤水分变化,评价给定的灌溉制度,计算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也可用以制订多种供水限制条件下的优化灌溉制度.用望都灌溉试验站的小麦、玉米、棉花3种作物两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Suitability of sweet sorghum in Greece, where irrigation supply during crop development is limited as rainfall is scarce and evapotranspiration loss is high, is examined in relation with radiation availability.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central Greece, imposing four soil water regimes via differ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 (1) Highly irrigated, (2) Highly irrigated till anthesis when irrigation stopped, (3) Medium irrigated, and (4) Low irr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above-ground dry biomass production from non-water-stressed sweet sorghum plants suggests a high productivity potential among C4 crops. Under water shortage,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may be significantly lower.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seems to be linearly related to water consumption. Stressed plants (probably except severely stressed) seem to use available water more efficiently than unstressed plants. The slope of the line relating dry matter produced and water evapotranspired increases the sooner the stress is sensed. Yield reduction resulting from post-anthesis irrigation stopage is very little. High water use efficiency values tend to be related with low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values.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德州地区主要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量与降雨量的吻合性,提出了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主要作物及栽培模式,并根据德州地区目前作物种植结构及水资源现状,提出了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建议。目前水资源亏缺条件下若将春棉花种植面积提高9.3%,冬小麦和夏玉米种植面积减少9.3%,该地区水资源供需可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南京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ann-Kendall方法计算南京1951—2005年的作物需水量,结合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气候变化对南京主要作物需水量的影响,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结果表明:夏作水稻、棉花和玉米的需水量减少,主要与夏季增温不明显以及降雨增加、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显著降低有关;冬小麦和油菜需水量呈增加趋势,主要因为冬春季增温趋势率最大,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的下降不足以抵消气温升高和湿度降低的影响。认为温度变化会改变作物种植制度,可能带来作物总需水量的增加,因此实施节水灌溉非常必要,尤其是推行水稻蓄水控灌,可减少灌排定额,减小温室效应,降低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供水管理和需水管理难以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从耗水管理角度出发,以区域耗水平衡为理念,采用SWAT模型对河北省馆陶县基于蒸腾蒸发(ET)的水资源管理进行了分析,模拟了小白龙灌溉、低压管灌和喷灌3种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分别对应的6种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模式(共18套水资源管理方案)的区域耗水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低压管灌和喷灌两种节水灌溉方式对于减少区域ET量的作用与其所减少的取水量相比差距较大,真实节水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影响区域ET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区域ET量在湿润年份明显要高于干旱年份。这一规律并不随着灌溉方式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灌溉对冬小麦生育期ET量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对玉米生育期ET量的影响,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可以有效降低区域ET量。因此,馆陶县实现区域耗水平衡的最佳灌溉管理方案是灌溉方式为喷灌、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20%且全部改种为棉花。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广东省分为6个灌溉用水定额分区,并选定20个典型县,通过对各分区主要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等灌溉用水定额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各分区以水稻、薯类等为主的粮食作物,以叶菜、瓜果、椒类等为主的蔬菜和以香蕉、荔枝、龙眼等为主的果树等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作物、田间、灌区和流域不同尺度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尺度效应问题,针对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徒骇马颊河流域,采用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WACM作为分析手段,选择不同尺度的节水措施,设定节水方案,在考虑节水伴生的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效应的前提下,计算分析徒骇马颊河流域的农业节水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徒骇马颊河流域资源节水潜力为7.78亿m3,灌溉节水潜力13.00亿m3,作物和灌区尺度尚有一定的节水空间。  相似文献   

18.
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及集成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针对张掖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的必要性。作者认为在开展灌溉输配水技术、地面灌溉技术、以水权为中心的农户参与式灌溉用水管理技术、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作物灌溉制度、生物及农艺节水技术、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优化配置技术等农业节水关键技术研究基础上,建立和推广适宜当地大田粮食作物、大田高收益经济作物和设施高效益作物的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各类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中采用不同的主体节水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以及针对不同应用对象的推广方式,技术集成模式推广中需要考虑和探索解决适用规模、节水灌溉技术选用准则、推广应用方式和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河北平原区5个县域及周边的雨量站、气象站和农气站资料,综合考虑降水、土壤和作物特性,提出修正的SCS-CN模型用于计算作物有效降水量,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探讨研究区不同水文年份作物灌溉需水量的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冬小麦-夏玉米连作多年平均作物有效降水量、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分别为389、736和347mm,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灌溉需水量分别为321、382和423mm。冬小麦生育期灌溉需水量271~350mm,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和抽穗-成熟期灌溉需水量各占全生育期的26%、26%和29%;夏玉米全生育期灌溉需水量0~49mm,抽雄期和成熟期分别占全生育期的52%和48%。作物有效降水量空间分布,石家庄3县西高东低,邯郸2县西低东高;作物需水量石家庄3县高于邯郸2县;研究区灌溉需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大致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20.
Water Pricing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South of Ira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ppropriate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dry land area is very important for farm management. Although very few systems for water distribution have efficient pricing, water resources should be allocated so that the marginal cost equals the marginal value product of water for all uses and users. When the marginal values are not equal, it is always possible to find a reallocation of water that increases net social benefits. Microeconomic techniques used for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water and determining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y include: net-back analysis, hedonic models, and optimization model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marginal value product of irrigation water applied to grow the selected crops in the southern Iran. We used net-back analysis to evaluate agricultural water value in the Hormozgan province (southern Iran). The empirical information is drawn from the agricultural service agencies and survey from farmer’s respondents. Data set is included quantity of output, prices, and costs of selected crops and water. The calculated net-back value for each product indicates the maximum ability to pay (MATP) or the shadow price of water used in irrigation. That is, if a farmer pays that amount for water he gets neither benefit nor los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ong selected crops, cucumber and lime had the highest return for water use. The most important management implication of this study is the reallocation of irrigation water according to the economic value of water in various cr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