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儿童零食安全状况堪忧,直接关系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风险预测与风险分析作为被国际社会普遍遵循和认可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应成为我国农村零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之外制度性、常态化的治理方式。方法本研究以河北省某农村地区为例,通过对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4—2015年食品监督抽检结果的分析,以及对该地区350名5~13岁学龄期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食品安全风险预测的手段识别当地零食/危害组合,并根据消费水平和危害程度交叉形成了九大区域。结果综合危害高低和消费主次的情况,九大区域可被划分为四大风险阵营,其中糖果、火腿肠、蛋糕、方便面等零食属于第一风险阵营,应被重点监管和交流,其他零食/危害组合的风险可随着风险强度减弱而逐渐减弱监管力度,但是对于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组合,例如饼干、调味面食类等,也应作为重点监管对象。结论食品安全风险预测可帮助确定风险的优先次序,发现重点监管对象,为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奠定基础。本研究为实施地区性食品安全风险预测和风险分析提供思路,以便监管部门开展高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四川食品与发酵》2019,(1):104-107
通过样品抽检了解四川省学校周边儿童零食的质量状况。2016年在四川省17个监测点采集了307份儿童零食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了铅、镉、含铝添加剂、甜蜜素、安赛蜜和糖精钠。检测结果显示,儿童零食样品的铅检出率55.70%;镉检出率62.87%;含铝添加剂检出率67.97%,超标率3.59%;糖精钠检出率11.34%,超标率7.56%;甜蜜素检出率7.56%,超标率2.94%;安赛蜜检出率10.08%。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学校周边儿童零食化学污染物检出率较高,且有超标情况存在,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3.
重点举例探讨了如何确定儿童及婴幼儿产品的风险监测项目、如何制定风险监测方案以及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思路,为相关部门开展儿童及婴幼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伟 《食品与机械》2021,37(6):131-134
介绍了多感官设计理论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依据儿童认知心理学分析了儿童零食包装设计原则,并从视觉感官传达设计、触觉感官传达设计、听觉感官传达设计和嗅觉感官传达设计4个角度探讨了多感官设计理念下的儿童零食包装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包装饮用水中大肠菌群超标以及造成不明微生物滋生的原因,指导企业改进生产条件,生产出合格的饮用水。方法采用国标法对某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的包装饮用水中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就监督抽查结果和委托检验结果,约谈企业,组织技术力量深入生产现场,查找症结,并辅以适当的技术手段,直至排除食品安全隐患。结果该企业2016年清理并搬迁了粪池,在整改后长达一年的密切监测下,成品水中总大肠菌群2(MPN/100 mL); 2019年新建了储水池,截断了渗漏源,监测了2个月,成品水中菌落总数检出为0(CFU/mL)。结论针对小微民营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监管,提出监管部门和技术机构联动的解决方案。建议健全地方食品检验机构与食品监管部门的协作机制,挖掘地方食品检验机构在食品风险监测中的作用,及时识别隐患,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薯片、饮料、饼干、果冻、糖果、膨化食品,无疑是孩子们最爱的零食。“但这些零食几乎都是垃圾食品”。不少家长持此观点。那么,零食还能让孩子们吃吗?面对这问题,营养师给出建议,在如今零食丰富多彩的年代,与其强制孩子不吃零食,还不如指导孩子健康吃零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学龄儿童家长零食购买和对零食安全的认知情况,对不同家长类型提出改善认知的建议,从而保障儿童健康。方法对河北省某农村地区中心小学350名学龄期儿童的家长进行了零食购买和安全认知的问卷调查,从1~6年级每个年级中随机选取1个班级所有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由儿童带回家由家长如实填写好后次日回收问卷。问卷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并运用SPSS 21.0软件对家长特征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60.3%的家长首选小卖部作为购买零食的地点,70%的家长在选择零食购买渠道时首要考虑因素是"购买方便",86.6%和81.4%的家长表示会考虑零食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经常购买零食种类排名前5位的是火腿肠类、糖果类、蛋糕/派类、乳制品类和方便面类,其中经常购买火腿肠的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63.9%。而家长对儿童自己购买零食情况并没有足够重视和进行正确的引导。根据农村家长对零食安全的认知程度,本研究将家长分为3类,即被动型家长、自我型家长和学习型家长。结论提高农村地区学龄儿童家长的零食安全认知势在必行,建议将家长先聚类再开展针对性教育以提高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与预警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在于缺乏系统性的信息归集与智能化分析,提出研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策略需先建立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感知与治理机制、构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
龚欣 《食品指南》2013,(9):72-75
如果问宝宝:你爱吃零食吗?相信每个宝宝的回答都是“喜欢”。爱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可妈妈们因为担心零食影响儿童正常三餐的营养摄入,总是千方百计限制孩子吃零食。于是,孩子和妈妈之间常为“零食”大战,经常是宝宝哭闹,妈妈苦恼,搞得两败俱伤。新的学期开始了,妈妈们不必再为零食而苦恼,《食品指南》请儿童营养专家推荐适合儿童的健康零食,让美味和营养两不误。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分析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监测计划对推动我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有重要意义。加拿大食品检查署制定的食品安全监测计划着重于化学物和微生物的污染监测, 包括国家化学污染监测计划、国家微生物污染监测计划、已知污染问题的定向监测、食品营养合规性监测和专项调查。本文详细分析加拿大公布的最新年度化学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监测结果, 其中化学物监测共计国内外食品14279件样品, 微生物监测共计国内外食品8125件样品, 总体合格率分别为95.7%和99.3%。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监测计划具有单一部门全链条监测、突出监测指标差异和覆盖面、精准的追踪溯源和结果公示的特色, 建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适当借鉴域外成功经验, 不断完善我国风险监测与交流制度。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国家对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一向非常重视。近年来,为了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判断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确定食品安全监管重点领域和品种以及为风险管理提供政策建议,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也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本文从覆盖面、资源共享程度、资源投入和体系方面浅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监测现状,并在提高风险监测与评估的科技水平、提升数据收集能力和共享程度、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运行机制、健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法律体系方面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实施措施提出建议,旨在提升我国食品安全与社会稳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2.
现从法律体系、检测体系、标准体系、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监控策略和技术、风险性信息交流6个方面分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技术的现状和问题,期望能对食品安全控制战略的制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柔性监管的兴起与广泛应用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市场监管朝民主、高效、透明方向发展,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而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仅仅依靠政府采用单一片面的刚性监管难于有效应对。本文以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质量、创新方式方法、挖掘风险监测潜能为主旨,对柔性监管的概念、特征、作用方式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基于柔性监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存在的不足。在现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柔性监管所具备的协作、服务、激励、引导等特点,促使被监管主体采取改进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监管部门共同承担食品安全质量建设。为新时期基于柔性监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赋能,提升风险监测工作质量,发挥风险监测作用,严守食品安全质量红线。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是世界范围内都极为重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对于政府掌握食品安全情况和解决食品安全隐患意义重大。我国现已初步建成能够覆盖全国、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体系。但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制度建设、计划实施、技术支撑和数据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该文对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先进经验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现状。通过比较研究,对我国在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保证监测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 有利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技术和层面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现状, 并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的构建思路, 从风险监测原则、内容、技术应用和监测标准4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的构建、解决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沈阳市2012~2015年糕点食品标准指标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应用Rosetta粗糙集理论进行指标约简,挖掘各指标属性重要性,从而提出更加科学的指标风险监测方案。方法对数据合并分类整理,建立指数分级标准并离散数据生成决策表,使用遗传算法对数据进行约简。结果获得2组数据约简结果,确定核心指标为硫酸铝钾、糖精钠、山梨酸、柠檬黄、胭脂红、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计数。通过筛选得到18组指标决策规则,经分析硫酸铝钾和菌落总数为关键指标。在2组约简的不合格规则中,硫酸铝钾的覆盖度之和均为0.23,菌落总数分别为0.38和0.36,并且指数等级值均达到6级和7级,提示存在高风险。结论影响糕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为硫酸铝钾、糖精钠、山梨酸、柠檬黄、胭脂红、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计数,建议至少1年监测2次,其中硫酸铝钾和菌落总数为关键监测指标,应给予高度重视,至少1年监测3次。其余指标影响较小,建议1年监测1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西省各级疾控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西辖区内各级疾控机构基本信息、人员配备、检验能力、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共计调查江西省各级疾控机构 97 个,其中 43 个县(区)级疾控机构未取得资质认定证书。全省疾控机构平均总面积 3 495 m2,平均实验室面积 968 m2。全省疾控机构从事食品技术相关活动人员 1 079 人,以技术人员为主,占 75%;技术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构成特点基本一致,本科、工作年限>6 年、年龄在30~50 岁之间人员占比最高。全省疾控机构总体监测能力偏弱,除省级外,市、县(区)两级疾控机构具备的食品检测能力平均数均达不到国家要求。2018 年全省共计培训 1 430 人次,每人年平均培训 1. 3 次。结论 江西省各级疾控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亟需扩大基层疾控机构人员队伍,尤其需要提高高学历人才占比。检测能力有待提高,县(区)级疾控机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通过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洪文进  沈雷  唐颖 《毛纺科技》2015,43(5):47-50
在近年智能服装设计成为热点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智能化安全服装设计模式的不成熟,为确定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采用智能化安全童装作为设计的典型案例,从舒适感、安全感、美感3方面的感性认识上详细分析服装在安全因子、色彩和款式中的具体感性化需求,并转化为一般设计要素模式。在整个感性设计的基础上,得出智能化安全童装设计方案,该方案在安全隐患分析、安全因子选取、面料选择、色彩应用以及缝制工艺等方面均符合一般设计要素模式的感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