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流水线设计中通过增加寄存器可将毛刺进行隔离,从而降低节点的转换密度,实现动态功耗的优化,但是增加寄存器在减少毛刺的同时,不仅会增加资源消耗,而且增加的寄存器也会增加电路中的节点数量,从而产生额外的动态功耗,通过减少毛刺降低的动态功耗与增加硬件资源产生的动态功耗二者是相互矛盾的。针对此问题,通过分析毛刺和寄存器产生的动态功耗与流水线级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动态功耗的流水线优化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提出的优化方法对分形维数的计算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优化方法得到的流水线的能耗是最小的,从而验证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接触表面的建模精度,利用小波的多尺度分析能力,对表面轮廓进行多尺度小波分解,提出了计算机械加工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对数小波谱法以及有效分解尺度概念,并认为轮廓只在有效分解尺度上具有分形特征;通过M-B函数模拟生成不同分形维数、不同采样区间的分形轮廓;应用对数小波谱法计算了模拟轮廓的分形维数,进而与功率谱密度法(PSD法)等5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对数小波谱法能很好地处理分形的多尺度特征,并且选用sym4小波时计算精度最高,误差在0.15%以内;最后应用对数小波谱法对一实际机械加工表面轮廓分形维数进行了计算,说明了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多重分形方法在耦合故障诊断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重分形理论,提出广义维数最小二乘法的计算公式,对实测的时域信号进行了广义维数计算,得到广义维数序列值,并从广义维数中获取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以及敏感维数。对故障样本进行功率谱分析、广义维数计算分析,找出谱能量与分形维数的关系,对用分形维数分析故障的强度提供了依据。另外运用广义维数序列和数学方法相结合提出分形诊断分类方法,用广义维数最大相关系数和广义维数序列单值优化逼近原理方法,对待检信号的耦合故障分别进行了试验数据与理论响应模拟数据的诊断、识别分类,收到了良好的一致效果。通过对转子系统故障诊断的实例说明从广义维数中提取的各分形维数都能较好地对故障状态进行诊断、识别;且耦合故障的分形诊断分类方法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旋转机械动态特性的分形特征及故障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多重分形理论,提出广义维数最小二乘法的计算公式,对实测的时域信号进行了广义维数计算,得到广义维数序列值,并从广义维数中获取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以及敏感维数,对故障样本进行广义维数计算分析,找出用分形维数分析识别故障的依据。此外,运用广义维数序列和数学方法相结合提出分形诊断分类方法,用广义维数最大相关系数和广义维数序列单值优化逼近原理方法,对待检信号的耦合故障分别进行了试验数据与动态振型数据的诊断、识别分类,收到了良好的一致效果。通过对转子系统故障诊断的实例说明从广义维数中提取的各分形维数都能较好地对故障状态进行诊断、识别,且耦合故障的分形诊断分类方法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广义分形维数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分形理论,提出广义维数最小二乘法的计算公式,对实测的时域信号进行了广义维数计算,从广义维数中获取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以及敏感维数。对故障样本进行功率谱分析、广义维数计算分析,提出谱能量与分形维数的关系,为用分形维数来分析故障的强度提供了依据。运用广义维数序列和数学方法相结合提出分形诊断分类方法,并通过实例诊断、识别故障及其故障程度,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态光散射信号分形的颗粒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晋  郑刚  柏雪源  庄松林 《仪器仪表学报》2004,25(4):421-423,434
颗粒的动态光散射信号具有分形特征,通过对其特征值的分析,可以得到颗粒粒径信息。采用100nm、200nm、500nm和1000nm4种亚微米粒径范围的标准聚苯乙烯乳胶颗粒样品,分别求取了它们的动态光散射信号的分形维数。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粒径越小,对应的动态散射光分形维数越大;粒径越大,分形维数越小。从而证明了用分形维数表征颗粒粒径的可行性。与相关方法相比,分形方法具有所需的采样数据少、计算简便、适于实时测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小波变换提出一种三维粗糙表面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变换对三维表面形貌数据进行多尺度分解,通过对不同分解尺度下小波系数平方的均值进行函数拟合,继而得到粗糙表面的三维分形维数。为验证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与准确性,采用已知参数构建三维分形表面,对不同方法下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相比原始盒维数法与差分盒维数法,采用提出的小波变换法计算得到的分形维数误差更小。特别是在小波变换过程中选用sym4小波基函数时,分形维数的计算误差最小,误差能够控制在2%以内。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磨削表面分形维数的计算,得到了不同粗糙度下磨削表面的分形维数,进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计算三维粗糙表面的分形维数,为粗糙表面分形接触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参数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W—M函数提出了多重分形特征函数,对具有多重分形特性的表面轮廓及曲面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分析了其统计学特性,用典型的维数计算方法计算了模拟表面的分形维数,为与多重分形特性相关的摩擦学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片状磨粒、块状磨粒和层状磨粒轮廓分形维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计盒维数法作为计算磨粒轮廓分形维数方法,采用磨粒相片、实验法和现场收集3种方法收集了片状磨粒、块状磨粒和层状磨粒各600个样本,并在500和800倍放大倍数下进行了轮廓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这3种磨粒轮廓分形维数分布为正态分布,在放大800倍数时具有最好的统计分形;研究结果可用于磨粒自动识别和磨损状态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10.
将形态分形维数作为轴承故障预测特征量,形成轴承故障预测特征量序列。同时,为优化极限学习机(ELM)预测模型,综合考虑模型的精度、预测趋势及稳定性,提出一种序列关联度系数及其计算方法,对ELM预测模型进行优化,并利用提取的故障预测特征量序列对模型进行训练。用轴承全寿命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形态分形维数的变化情况较好反映了轴承性能退化的过程,改进的ELM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轴承故障的有效预测,且其精度及稳定性较原始ELM预测模型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形维数的转子—机匣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相空间重构,在优选重构参数的基础上,将分形维数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转子-机匣系统的故障诊断.建立以关联维数为特征量的故障诊断方法,实际诊断航空发动机转子-机匣系统故障;提出以Lyapunov维数为特征量的故障诊断新方法,并实际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转子-机匣系统的故障诊断,弥补关联维数等分形维数计算中无标度区难以精确确定、限制分形维数在故障诊断中的实际应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磨合表面形貌变化的分形表征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用结构函数法计算磨损表面轮廓的分形维数和尺度系数。研究表明 :分形维数或尺度系数不能实现表面的唯一性表征。因此 ,把分形维数和尺度系数相结合 ,提出一个新的分形参数———特征粗糙度 ,给出了其定义和计算表达式 ,并在推进式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 ,对试件表面某一位置在不同磨合阶段的形貌进行精确复位测量 ,用特征粗糙度表征形貌的变化。表征结果表明 :特征粗糙度对反映磨合表面形貌的变化不但表现出很好的灵敏性 ,而且比分形维数更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区域性 CT 设备工作中的能耗,设计一种区域性 CT 设备质量控制节能运行优化方法.首先采用度日法对负荷能量值进行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优化能量参数,在此基础上,设计节能优化目标;然后建立电量与设备质量控制的函数关系,预测消耗的电量;最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节能参数,实现区域性 CT 设备质量控制节能运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次研究方法优化后,能有效减少设备的运行成本与发生故障的情况,并提高设备工作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形理论的圆弧齿轮滑动摩擦接触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到圆弧齿线圆柱齿轮传动接触之间的滑动摩擦与微凸体的连续性变形,结合分形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建立圆弧齿线圆柱齿轮的滑动摩擦接触力学模型,通过模型数值分析与ANSYS WORKBENCH分析的最大接触应力结果对比,证明该模型所反映圆弧齿线圆柱齿轮接触应力状态的正确性。该模型中,载荷与真实接触面积之间关系不仅与分形维数和特征尺度系数有关,还与齿轮节点曲率和齿轮齿线半径有关。同时,理论计算表明,分形维数一定时,真实接触面积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载荷一定时,真实接触面积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特征尺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摩擦因数对真实接触面积的影响不大。该模型的建立为圆弧齿线圆柱齿轮工作状态的研究及强度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形理论应用中无标度区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分形维数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减少分形无标度区确定中的主观因素,基于分形维数计算中的关联积分算法,综合利用具体时间序列和拟合点数等信息,建立故障诊断中分形无标度区的一种自动识别方法。运用该方法对所测得的两台航空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不同转速下的振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给出分形无标度区的上、下限和关联维数,并与一般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实测时间序列无标度区跨度大小如何变化,应用本方法均能很好地识别,区间内曲线的线性度较好,且该自动识别方法简单、高效、准确、适用性强。需指出的是,该方法确定的无标度区附近的值有可能属于无标度区,故它对无标度区的选择趋于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