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植物甾醇与琥珀酸酐在甲苯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中间产物——植物甾醇琥珀酸单酯;分离纯化后的植物甾醇琥珀酸单酯(简称单酯)与赤藓糖醇在脂肪酶Lipozyme 435的作用下合成植物甾醇赤藓糖醇琥珀酸二酯(简称二酯),选择脂肪酶Lipozyme 435为催化剂,叔丁醇(分子筛脱水)为溶剂,以酯化率为目标,确定合成二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酶Lipozyme 435用量100 g/L,单酯浓度50 mmol/L,单酯与赤藓糖醇摩尔比1∶3.5,分子筛用量80g/L,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20 h,该条件下酯化率可达81.6%。  相似文献   

2.
SDS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月桂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催化剂,通过羧酸直接酯化,合成植物甾醇月桂酸酯的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在酸醇摩尔比1.4:1,反应温度120℃,SDS用量1.5%(植物甾醇摩尔数)反应时间4 h的最优条件下植物甾醇酯化率可达到87.9%;反应所得的植物甾醇酯粗产品经3步提纯后纯度可达93.1%;对提纯过的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反应产物为植物甾醇酯.SDS是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月桂酸酯的高效催化荆.  相似文献   

3.
脂肪酶催化合成肉豆蔻酸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有机介质中不同脂肪酶催化合成肉豆蔻酸植物甾醇酯,选定脂肪酶AYS为催化剂。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己烷体系中,最优的反应条件为肉豆蔻酸和植物甾醇摩尔比为3∶1,脂肪酶AYS用量为底物总质量的10%,反应温度50℃,反应72h后酯化率可达69.93%。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在有机介质中不同脂肪酶催化合成肉豆蔻酸植物甾醇酯,选定脂肪酶AYS为催化剂。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己烷体系中,最优的反应条件为肉豆蔻酸和植物甾醇摩尔比为3∶1,脂肪酶AYS用量为底物总质量的10%,反应温度50℃,反应72h后酯化率可达69.93%。   相似文献   

5.
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亚油酸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离子液体在亚油酸植物甾醇酯合成中的应用.从[ Bmim] BF4、[Bmim] CF3SO3ChCl·2SnCl2、ChCl·2ZnCl2、ChCl·2.5SnCl2和ChCl·2FeCl3中筛选ChCl·2SnCl2为实验的催化剂,并用吡啶探针法测定了各种离子液体的酸性.通过对酯化率和反应氧化程度的考察,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离子液体用量为植物甾醇质量的8%,酸醇摩尔比2∶1,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h,经3次平行实验测得平均酯化率为89.73%.合成反应后,离子液体与酯化产物成两相,而且离子液体ChCl·2SnCl2在重复使用5次后仍有较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酶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脂肪酶催化作用下同脂肪骏酯化或同脂肪酸甲酯或三酰甘油酯交换可形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介绍了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的酶催化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植物甾醇(Phytosterol,PS)是一种植物中的天然成分,可以从大豆、玉米等天然植物中获取.因其结构上与胆固醇相似,可通过抑制人和动物肠道中胆固醇的吸收,表现出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  相似文献   

8.
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性质、应用、合成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开发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提供参考.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方法有化学法和酶法.随着生物技术与食品科技的发展,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工艺将朝着绿色、低能耗、无污染和高安全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无纺布为固定化载体,以Candida rugosa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植物甾醇与油酸酯化反应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摩尔比(油酸与植物甾醇摩尔比)、正己烷用量和酶用量对植物甾醇酯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实验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植物甾醇油酸酯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8 h,底物摩尔比2∶1,正己烷用量1 mL,酶用量62.06 U/mg。在最佳条件下,植物甾醇酯化率可达98.3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脂肪酶在非水相中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酯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酸醇摩尔比为3:1,溶剂添加量6 mL/g(底物),催化剂用量11%(底物百分比),反应温度45℃,反应48 h的条件下,植物甾醇的酯化率达到最大值(94.62%);产物经分离纯化后纯度达到98.2%;对产品采用薄层色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分析,确定产物为植物甾醇酯。因此,脂肪酶可在非水相反应介质中高效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  相似文献   

11.
对脂肪酶催化亚麻酸枇杷甾醇酯工艺进行研究。以酯化率为参考指标,考察了在有机介质中不同脂肪酶催化合成亚麻酸枇杷甾醇酯,确定脂肪酶pseudomonas为催化剂。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脂肪酶催化亚麻酸枇杷甾醇酯的最佳工艺,即在正己烷溶剂体系中,脂肪酶用量为7.8%,酸醇摩尔比为2.6∶1,反应温度为50.0℃,反应时间为52.5 h,此时亚麻酸枇杷甾醇酯的酯化率达到79.59%。  相似文献   

12.
以具有3D开放孔隙特征的介孔有机硅球为载体构建新型生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合成植物甾醇酯。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底物类型、底物浓度、酶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植物甾醇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合成条件,当棕榈酸(27.5 mmol/L)作为底物、酶用量21.4 U、反应温度47.2℃、反应时间11.4 h时,植物甾醇获得最大转化率为(96.8±0.7)%。此外,催化剂重复使用10次后,甾醇转化率为97.11%,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植物甾醇是植物油中的一类天然组合,其降血胆固醇效果很早以来就为人所知,植物甾醇酯(PE)是它的酯化产物,具有比植物甾醇更优的脂溶和更佳的降血胆固醇效果。国外较多国家已开发出含PE的功能性食品(特别是人造黄油),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概述了植物甾醇的结构、制备方法、降血胆固醇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国外对它的安全性最新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甾醇酯的脂肪酶促催化合成及其分析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心组合设计,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对脂肪酶(由Candida rugosa生产)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甾醇酯化率的响应面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的比(油酸:植物甾醇)和酶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41℃、反应时间19h、底物物质的量的比2.4:1、加酶量7%为最佳条件,验证实验酯化率可达77.43%。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甾醇酯进行有效检测分析及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植物甾醇与脂肪酸直接酯化合成植物甾醇酯的绿色化学合成工艺.试验筛选得到了安全、绿色、高效的催化剂ZnO.脂肪酸选择性试验表明ZnO对大多脂肪酸没有明显的选择性,但优先作用亚油酸,而对硬脂酸活性不高.较优的工艺条件为:ZnO用量为0.5%,油酸与甾醇的摩尔比为2:1.反应温度170℃,氮气保护,反应时间8 h,此条件下反应酯化率为95.2%,反式脂肪酸的生成也得到了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甾醇脂肪酸酯可以通过脂肪酸和植甾醇在酸和碱的催化下直接酯化合成.为提高酯化率,采用胶束催化剂合成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胶束催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铜为合成植物甾醇脂肪酸酯的良好高效催化剂,并可回收利用.在酸醇摩尔比1.2∶1,十二烷基硫酸铜用量为植物甾醇摩尔百分比为1%,反应温度110℃,无溶剂反应4h的最佳条件下,植物甾醇的酯化率为80.7%~86.4%.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独特的消炎、退热及抗肿瘤等功能,但其不溶于水,脂溶性也相当有限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酯化后的植物甾醇酯不仅大大改善了植物甾醇的脂溶性,而且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作用优于植物甾醇。植物甾醇酯的合成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报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脂肪酶催化法和超临界生物酶法。后两者均采用酶做催化剂,由于酶的生产成本高,且酶法生产率低限制了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化学合成法仍然是植物甾醇酯商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和研究重点。本文以此为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甾醇酯的化学合成及其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制取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甾醇和植物甾烷醇在化学催化剂或生物催化剂作用下与脂肪酸酯化或与脂肪酸甲酯或三甘油酯酯交换可形成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该文介绍国外近年来植物甾醇酯和植物甾烷醇酯各种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甾醇与甾醇酯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植物甾醇与甾醇酯的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为甾醇与甾醇酯的分离分析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