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郊野公园是近期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承担着城市生态、景观、游憩等多重功能。遵义市南部新城山体公园,以"城乡景融合发展"为核心设计理念,尊重自然生态和地域文化,关注游憩需求.确保城市综合效益,为山地城市建设郊野公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郊野公园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乡空间景观层次和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该文以榆林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为例,综合城市特征、场地条件、空间关系等因素,以多"规"结合、明确设计理念、制定设计目标为设计策略。并提出:"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共融的设计理念,塑造宜居、宜游、宜憩的生态景观长廊,实现回归边塞风貌的榆林市郊野公园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3.
郊野公园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乡景观空间层次和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目前已日渐成为城市生态空间发展的重要资源,呈现进一步复兴、发展的趋势。上海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是一项综合的土地整治与生态空间建设工程,在实现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同时,提升了城乡景观环境和市民休闲生活的品质。《上海市郊野公园建设设计导则(试行)》的颁布旨在指导与评价上海市郊野公园的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郊野公园的建设是上海切实推进城乡发展战略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求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嘉慧 《城市建筑》2022,(24):177-18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理念是实现高品质生活空间的可行方式,公园城市是以人为核心,由“产业营城”向“场景营城”转变的新理念,其中依托公园城市理念营造的城市绿地空间场景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研究成都绿地空间建设的案例,对城市宏观(市域尺度)、中观(城市—片区尺度)、微观(生活圈—街道尺度)三个尺度层面的绿地空间分别提出各自的场景营造类型,并提出“保护绿地空间本体—确定价值转换思路—设计场景实现路径—场景实施营造及实施后评价”四步法场景营造策略。以期为我国公园城市绿地空间场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徐洁  洪杰 《城乡建设》2012,(11):32-34
在城市各类防灾系统中,公园绿地作为重要的城市开敞空间和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既能为人们提供自然游憩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又在避难疏散、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苏州桐泾公园防灾规划为实例,从防灾公园的概念和作用入手,重点探讨了城市公园绿地综合防灾规划的原则和要点,为城市公园绿地综合防灾规划的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施林翊  沈恺 《园林》2016,(12):32-37
正"郊野公园"对于中国来讲是一个较新的绿地概念。上海为探索大型游憩空间和生态环境建设,将郊野公园定位为:"是指以本市城郊农村地区的基本农田、林地、绿地、水系、湿地、自然村落、历史风貌等现有生态人文资源为基础,通过实施土地、环境综合整治并建设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可供市民休闲游憩的开放式生态郊野空间。"基于上述总体设想,并考虑自然资源条件、生态功能影响、公共交通便捷性、毗邻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区等元素,上海选址布局21个郊野公园,长兴岛郊野公园为5个试点之一。本文呈现了上海市长兴岛郊野公园从图纸到实际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是景观格局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本质内涵是从城市空间中的任意一点到达公园绿地的便捷程度。该文首先阐述近年来研究景观可达性的各种主流方法,如建立空间分布模型、缓冲区法、最小邻近距离法、引力模型法、费用加权距离法,网络分析法等,分析每种方法的操作原理和优缺点。同时,以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应用可达性原理,基于网络分析法,以到达公园绿地所需花费时间为阻力,分析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对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李婧雯 《城市住宅》2021,28(6):130-131
以株洲市泰山西路街头公园为设计对象以进行设计创作.打造一个涵盖学生、家庭且生态友好和运动休闲的街头公园,为周边学生提供多元化活动场地的户外休闲空间,便于学生学习之余充分锻炼身体;并为老人、儿童提供户外休闲活动空间.利用基地及周边条件,缝合城市生态界面,构筑区域交流空间,提升周边服务功能.从场地资源利用、景观游憩等方面,致力于打造一个活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街头绿地空间,营造更绿色生态的城市环境,同时注重人性化设计,打造一个生态、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9.
《国际城市规划》2021,36(6):136-140
2018年2月,习总书记提出"公园城市"的概念,高度概括了将"园在城中"转变到"城在园中"的创新理念,为城市建设寻找生态优先发展路径指明了新方向,也明确了城市绿色空间的新要求.在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实践道路上,田园城市(garden city)强调城市具有功能混合与完整性,并保持生态底线(即农业用地为永久保留绿带,城市中心留有充足绿地),避免了城市发展的恶性膨胀[1];生态城市(eco-city)则明确了以空间紧凑利用,发展"公交+慢行"绿色交通系统、绿色建筑,保护自然空间和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为趋势的发展模式.与田园城市和生态城市不同,公园城市将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与风貌作为基础前置性配置,将"市民—公园—城市"的优化与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突出城市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对城市空间系统结构的耦合协调作用,注重对城市公园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善治[2-4].  相似文献   

10.
面向规划管理需求的城乡绿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绿地分类研究是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行绿地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对现行绿地分类标准进行反思以及对当前绿地规划建设焦点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城乡一体的绿地分类:一方面修正现行公园绿地分类,城市建成区内构建"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两级公园体系,突出游憩康乐功能;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细分"其他绿地",加强对市域非建设用地在类型上的管理与功能上的引导,突出生态保护、景观游憩、空间结构控制等核心功能,为完善现行绿地分类标准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公园城市”的理念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园城市"理念体现了"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反映了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亟待转变。通过梳理"公园-城市"关系的发展演变,提出"公园城市"是当前新时代"公园-城市"关系发展演变的必然阶段,是一种新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并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出"公园城市"理念"以人为本、生态筑基、城乡并举、美丽引领、多元共生"五方面典型特征和与之对应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本文论述了"公园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和内涵特征,提出了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实现路径,并以四川省成都市新场镇为例分析了"公园城市"语境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把昆明打造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战略部署出台,昆明城市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实现城市发展目标,需要改变旧有的发展模式,秉承"环境优先"的理念,方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居民亲近自然、户外活动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理应受到城市决策者的充分重视。在本文中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对昆明市主城区的公园绿地进行景观生态格局的分析研究,找出目前存在于昆明主城区公园绿地现状及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探求一种协调于城市整体发展的公园绿地生态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4.
《园林》2016,(12)
正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香港郊野公园规划成功模式的影响,为了实现土地的集约型利用,同时满足市民回归自然的游憩需求,中国部分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目前城郊游憩地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日常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郊野公园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生态安全运行的缓冲空间。郊野公园的核心是:位于城市边缘地带(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郊野地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为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城市公园的设计工作也需与时俱进,不仅能为城市提供良好的游憩环境,还应在区域雨洪管理上起到"海绵"的生态作用。文章以湖南省邵阳市西苑公园设计为例,论述了如何在生态格局研究的背景下进行公园的低影响开发并通过计算对其调蓄能力进行论证,力求打造景观功能与生态效益兼具的新时代城市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16.
寻找南宁建设公园城市的基本思路,以人居环境三元论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发挥南宁"小水"资源丰富、沟渠通达的城市生态资源优势;以城市环境生态和风景旅游为引导,开展以山水城市为导向的城乡规划。提出了南宁公园城市的建设方略:保留水网水系,代替"填浜筑路",留出南宁生态廊道和更多的城市公共休闲、文化和商业空间,形成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网络化"。同时,探讨了南宁建设公园城市作为巨大的公共资本投入应如何构建和依托公共政策,探索出一套能让规划项目具有落地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行动计划图径,构建一个多部门统筹管理、社会力量协调参与的开放平台,将公园城市建设的工作内容予以落实。  相似文献   

17.
曹文状 《居业》2023,(1):113-115
滨水公园是城市景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环境和完善城市功能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让滨水公园更好地发挥生态、游憩、观光等功能成为了景观设计中着重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滨水景观相关设计理论,以生态设计理念为引导,分析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研究驳岸、植物配置、道路系统规划等相关技术手段,旨在为未来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发展提供参考。最后,以襄阳市月亮湾公园为例,对公园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详尽解析设计方案,以展示对滨水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策略研究的具体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周向频  王庆 《园林》2016,(12):12-16
正当代郊野公园的角色与挑战角色与功能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郊野公园作为优化城郊开放空间的一项重要探索与实践,正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城郊地区的山林水体、田园乡野的区域性土地整合,郊野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运动、科普等公共活动空间,在遏止城市空间无序蔓延、完善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引导城乡环境格局协调发展、强化区域生态效益等方面正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与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等不同,郊野公园兼具生境维护、休闲游憩、经济生产等复合功能,是服务于城乡的开放自然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李平 《城市住宅》2021,28(1):152-153
公园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建设城市时能融入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大自然改善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为人民创建舒适的生活环境.玉溪公园的建设规划以"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一个大公园"的理念为核心,实现公园的总体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20.
《规划师》2015,(11)
游憩空间是休闲时代重要的空间类型,郊野公园是游憩空间的典型代表。文章从功能复合化的视角出发,结合天津市郊野公园游憩空间规划实践,在传统郊野公园游憩空间规划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空间策略、游憩空间策略和避难空间策略的"三合一"规划策略,以期为探索和优化游憩空间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