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和田绿洲景观异质性及其特征尺度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遥感与GIS技术,首先利用标准空隙度曲线分析了和田绿洲景观及其"之"字形绿洲样带在多个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然后验证了空隙度指数和小波变换在提取绿洲景观特征尺度上的一致性与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隙度指数通过对景观空间格局的详细采样,完成景观异质性分析及特征尺度探测,把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有机地联系起来;而墨西哥帽小波分析方法则具有将空间格局与不同研究尺度联系起来的特性.上述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非常接近,空隙度指数法可以在多个尺度上对景观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量测,小波分析则将景观生态格局与不同尺度上的具体空间位置有机地联系起来,两者的结合在绿洲景观研究中可以优势互补,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和田绿洲景观格局分析表明,小波变换与空隙度指数相结合可以更细致地量化绿洲景观异质性、更有效地描述景观结构的特征尺度.  相似文献   

2.
选择深圳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的遥感影像,研究了深圳市景观空间格局的梯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景观多样性指数沿梯度区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在城区内其值较低,在城乡结合区域因类型斑块交错分布其值较高;在城区景观斑块密度与边缘密度较小,景观异质性较低。越靠近城乡结合处景观异质程度越大。从景观平均形状指数和景观平均分维数的变化,可看出人为活动的干扰由市中心向郊区发展是呈增强的趋势。以上分析表明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与受人为干扰程度有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墨玉县1990、2009年TM和2000年ETM多波段遥感影像,通过ERDAS与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提取了墨玉县66.7 hm2人工林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分析了人工林区各土地覆盖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使用Fragstats3.3对人工林的景观格局及景观指数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景观格局分析了绿洲人工林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墨玉县人工林研究区以沙漠、戈壁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近20 a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很大,农田与水域面积有所减少;2000~2009年植被覆盖退化十分严重,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格局的变化、人工林管理方式及开发政策的变化等因素;景观分离度、景观破碎化程度在近20 a呈下降的趋势,景观板块形状越来越多样化,不利于管理;研究区水渠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为人工林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增大了水源的消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利;人工林具有防风、改善土壤、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区域景观格局尺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磊 《遥感信息》2009,(4):55-61
无论在景观生态学还是在遥感领域,尺度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考虑景观的粒度效应,很少涉及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结合研究区的特点进行了景观分类,并从不同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角度进行空间粒度放大试验,探讨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具有尺度效应,其所反映的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在宏观上是一致的,但类型的边界、形状和数量均产生较大的差异;景观格局指数能反映不同遥感影像所记录的地表信息,从不同遥感数据源、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角度定量化判断尺度放大过程中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特征信息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随机森林的遥感土地利用分类及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设立,作为闽台合作及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其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也与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密切相关.本文利用1990、2000、2010和2017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定量分析近2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选择合适训练样本的情况下,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可获得较高的遥感土地利用分类精度(4期遥感影像分类的总体精度均在87%以上,Kappa系数均在0.84以上);(2)1990~2017年,水域面积急剧减少31.04 km2,流失的水域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地;建设用地增加40.98 km2,年平均增长1.52 km2.近十年呈快速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3.87 km2;(3)在斑块类型级别上,逐年增加的建设用地导致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LPI)、聚合度(AI)和边缘密度(ED)呈上升趋势,其中LPI受到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最显著.在景观类型级别上,多样性(SHDI)和景观形状(LSI)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煤炭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煤炭的开采则会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制约矿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对矿区的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时空动态监测,能为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决策支持,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引导矿区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义能矿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1年Landsat影像,采用景观分类方法、景观格局指数法、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法和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义能矿区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1年义能矿区最大斑块指数下降,景观破碎度和形状指数上升,煤矿开采对矿区原有景观格局影响较大;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变化趋势;绿度和干度指标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义能矿区差等级和优秀等级迁移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7.
刘亚林  张志 《遥感信息》2012,27(3):87-92
用景观格局指数来描述景观格局及结构特征,建立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景观生态学最常用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采用SPOT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对武汉东部城乡交错地带的土地覆盖景观进行计算,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37种常用的格局指数进行了选择并比较不同粒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景观格局指数都存在相关关系,故用一组不相互独立的景观指数描述景观格局则不具有说服力。通过因子分析我们把景观格局指数简化为3个主要的公因子:聚散性/多样性指标,面积、边缘指标和形状指标。这3大类指标的具体格局指数虽因粒度大小的变化有所改变,但在每个尺度层次上都呈现相似的特点,都能较好地表征研究区的土地覆盖特征,反映城乡交错地带的景观格局特点。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认为,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和不同的研究区域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来进行景观的空间格局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绪言土地景观被定义为由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土地利用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综合体,其中自然环境变迁的周期较长,对土地景观形成的作用可以看作稳定少变的,而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却快速地扩大,使土地景观在几年之间就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土地景观动态主要是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发展变化引起的,并且,土地景观动态  相似文献   

9.
1982~2003 年中国西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格局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 植被的变化对气候和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植被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一地区过去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本文将1982~2003 年的22 年长时间系列的遥感NDVI 数据分成4 个阶段。分别计算各阶段的中国西北地区植被SINDVI 平均值, 并按不同等级生成斑块, 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这4 个时期植被格局特征以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在研究期内总体是向改善的趋势发展的, 局部有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植被指数遥感定量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的代表性绿洲一民勤绿洲为例,使用法国CE313光谱仪,对典型样区植被反射率进行了野外测定,计算常用的6种植被指数,通过对降低土壤背景影响的效果和不同植被指数提取植被信息的能力进行分析,遴选出适宜于干旱区民勤绿洲的植被指数估算模型。定量研究了民勤绿洲近20年来植被覆盖空间变化过程,对预测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防治绿洲沙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闽江口湿地遥感影像最佳景观观察尺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景观最佳观察尺度选择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定量化景观指数粒度敏感区间,定性化尺度大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决定最佳观察尺度值“的最佳景观观察尺度选择模式,并以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该模式对闽江口湿地景观最佳观察尺度进行了研究,指出闽江口湿地的景观观察尺度应以50m和100m为主,最大尺度不应超过200m.  相似文献   

12.
绿洲规模扩张超过阈限, 将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是决定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子, 确定水量与适度绿洲面积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以典型农业型绿洲- 酒泉绿洲为例, 以研究区1986 年Landsat TM 和2000 年ETM + 数据为基础遥感数据源, 结合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计算了该区基于生态需水的适度绿洲规模。结果表明, 1986 年实际绿洲面积小于适宜绿洲面积, 绿洲还有扩张的潜力; 但实际耕地面积已经大于适宜耕地面积; 2000 年, 实际绿洲面积和实际耕地面积均超出了其适宜规模。1986 年和2000 年绿洲规模安全系数均为负值, 而且2000 年绿洲规模不安全性增大。在现状水资源水平下, 绿洲内水量不能满足绿洲的生态需求, 应协调绿洲生态用水和建设用水的关系, 适当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影响卫星遥感计划精度的相关因子入手,应用GIS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了卫星遥感计划精度分析模型,并利用实验区域数据对分析模型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卫星遥感计划精度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与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与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模型相结合,在1988-2000年北京市遥感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式。研究表明,地形条件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及土寺利用动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在平原地区,农田、城乡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城乡居民点扩展占用耕地及生态退耕。在台地、丘陵和山地地区,林地、草地等自然景观居于主导地位,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生态退耕。北京市土寺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表现了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与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政策实施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产生的影响。自然景观增加,景观多样性半加。在自然景观中,林地面积增加,破碎度减小,斑块边界趋于平滑;草地面积减少,趋于破碎。在人文景观中,城镇、农村居民点斑块增大,趋于紧凑,有利于用地节约。农田受到城镇农村居民点扩展及退耕还林政策的双重影响,面积大量减少,破碎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和GIS监测旱情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主要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探讨了利用NOAA/AVHRR图像资料监测大面积表的几种研究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几种方法结合使用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大面积的旱情监测是可行的,另外还进行了利用机载雷达图像监测河北省土壤水分的方法尝试研究,分析表明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利用星载SAR图像资料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而获取微波监测土壤水分的最佳波段和最佳极化  相似文献   

16.
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在GPS定位的基础上,同步测量土攘水分、土壤后向散射系数,和同步获取的X波段、HH机化SAR图像进行了土攘水分监N.]的徽波遥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X波段SAR图像的灰度与表层土壤(0~10cm)水分有较好的相关性,35OHH极化的土峨后向散射系数与SAR图像灰度和土攘水分也有较好的相关性,由SAR图像及土攘的后向散射系数估算的土峨水分精度相近,相对误差均为12%左右,因而利用X波段、HH极化的机载SAR图像监浏土壤水分是可行的。雷达图像的穿透力一般在10cm以内,因此探讨了由表层土壤水分推求剖面土壤水分的可能性,并提出以土攘水分计法在浏童精度和速度上改进传统土壤水分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与GIS的民勤盆地荒漠垦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民勤盆地1959年航片,1973年MSS影像,1987、1994、1998和2001年TM影像的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结合自动分类,制作了6个典型年代的绿洲分布图。利用GIS软件进行迭加运算处理并进行面积统计,获得民勤盆地40年来荒漠垦殖位置变化图和面积变化数据。结果表明,40年来民勤盆地荒漠垦殖发展迅速,其中尤以70年代和90年代增加显著;荒漠垦殖范围扩展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绿洲的“摊饼式”扩展,一种是向荒漠腹地的“跳跃式”推进;荒漠垦殖扩展的原因,早期主要受“以粮为纲”政策的影响,晚期在于绿洲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荒漠垦殖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破坏绿洲外围的生态环境,加速了荒漠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区玉米遥感估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春净月潭遥感试验区和吉林省梨树县为主要试验区,研究建立玉米遥感估产模式。利用多种图像处理方法提取玉米播种面积,建立单产估产模型,对试验区1992年玉米产量进行了估算预报,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