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在某三菱日立1 420mm五机架冷连轧机组上实现0.09mm极薄规格带钢的批量稳定轧制,基于轧机最小可轧厚度原理,简要分析了极薄规格带钢冷连轧的5个技术难点,即大压下率下的负荷分配,轧辊压靠情况下目标厚度的控制,轧制润滑控制,板形控制及轧制过程中的断带问题,连续轧制过程中带钢头尾稳定剪切过渡的问题。基于此,对轧机负荷分配控制进行了优化,增加F1、F2机架负荷,尽可能减小F4、F5机架负荷;提出了改善乳化液控制的措施;选用辊径φ385~φ390mm的工作辊及辊径φ480~φ490mm的中间辊进行合理配辊;采用大张力轧制模式;同时,开发了带头尾任意厚度自动切换虚拟FGC技术,实现了最薄0.09mm带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2.
针对轧制45钢、50钢等钢种过程中咬入困难、带钢发生跑偏、出现轧漏、不能提速而影响生产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其原因,通过轧制策略、张力偏差、板形预设定参数、轧机自学习功能的优化,实现了45钢、50钢的稳定轧制,减少了轧制过程中1#机架带钢跑偏的概率,轧制速度提高至500 m/min。  相似文献   

3.
文杰  张清东  饶志雄  路凤智 《轧钢》2010,27(6):28-31
针对2030mm冷连轧机轧制高强度汽车板时出现严重的边浪板形问题,现场取样、测量了典型品种高强钢板变形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和温度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高强钢汽车板冷轧的板形控制技术,包括第1~第4机架选用变接触支撑辊辊型及与其配套的工作辊凸度,将带钢横向温度分布对板形的影响补偿到高强钢板形目标曲线中,这些技术应用后使高强钢板形控制精度由原来的93.72%提高到了97.10%。  相似文献   

4.
针对薄规格DP590带钢冷轧过程中焊缝前后区域边裂断带、4#机架轧制力异常增大等问题,对轧机过焊缝模式、切月牙模式、轧制策略、附加张力等进行了优化,实现了0.7mm厚DP590带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5.
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冷轧设备,宝钢冷轧厂的主机-2030mm五机架冷连轧机设备于今年八月正式开始带轧辊联动运转。五机架冷连轧机预计可年产冷轧板卷210万吨。这台轧机是从联邦德国引进,由宝钢二十冶承担全部安装和调试的。此台轧机的轧辊身长为2030mm,比武汉1700mm连轧机长60mm。这种轧机既可进行常规性轧制,又可进行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全连续无头轧制。从1号轧机到5号轧机的轧制全过程均由电子计算机操纵。  相似文献   

6.
原西德山德威格机器制造公司制造的20辊轧机采用4立柱式设计,直接液压压下系统,同时配有轧辊倾斜、弯辊和单个中间辊轴向移动等技术。它能提供精确的辊缝形状和带钢板形控制,以大压下率和高轧制速度生产薄规格宽带钢。另外,轧机还配备了带钢冷却和干燥系统以及换辊机器人。  相似文献   

7.
针对安钢集团冷轧有限责任公司1 550 mm酸轧机组薄规格轧硬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断带事故率高、轧制打滑、板面热划伤、带钢碎边浪、带钢表面残留乳化液斑等问题,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使0.4 mm以下薄规格产品断带率由1.47%下降到0.68%,成材率由96.1%提升到了96.5%,吨钢轧辊消耗也由0.49 kg下降到了0.36 kg。  相似文献   

8.
1.轧机刚度的概念轧机刚度是轧机最主要的性能参数之一,它与轧制的钢板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在轧机的调整操作、辊缝设定、厚度控制及新轧机的设计中都要用到轧机刚度的概念。为了摸清某厂φ170/φ100×350mm三机架冷连轧机的机械特性,提高连轧辊缝的调整精度及产品质量(厚差及板形的控制水平),以及进一步完善轧制工艺制度和挖掘设备潜力,进行了测定研究。在轧钢时,轧制力通过轧辊、轴承、压下螺丝等传至机架,轧机上这些受力部件在轧制力的作用下产生了弹性变形。因此,轧机受力时轧辊之间的实际间隙比空载时大,轧机的辊缝增大量称为弹跳值。反映弹跳值随轧制力变化的曲线称为轧辊的弹性曲线,它并不是一条直线,在小压力范围内,为一弯曲段,然后近似成为一直线。这个非线性区并不稳定,每次换辊都会  相似文献   

9.
由于对冷轧薄板质量要求的提高,液压AGC已经成为提高冷轧带钢成品精度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对于支撑辊采用油膜轴承的冷连轧机来说,其轴承油膜厚度随着轧制力和轧制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将影响轧件的轧出厚度,造成厚差。尤其对冷连轧机,各机架的累积误差会使成品带的超差更加严重。以某五机架冷连轧机为研究对象,由生产现场实测数据回归出适合于实际控制的油膜补偿模型,提出适合于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的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轧制过程中对油膜厚度变化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油膜补偿控制后,成品带钢厚差带头带尾超差段有较为显著的减少,且超差值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了负荷分配与轧制规程设定关系、轧制工艺条件与轧制功率关系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跟踪与理论分析,充分结合宝钢1220五机架冷连轧机的设备特点以及镀锡原板轧制的工艺特点,以相对负荷均匀为目标,提出了一套冷连轧机以功率为优化目标的压下制度设定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宝钢1220五机架冷连轧机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吉帕钢冷轧板形及厚度精度控制的生产难题,设计出一种三次多项式与正弦函数组合的新型辊型,并开发出基于十八辊单机架轧制和冷连轧的目标板形动态设定控制技术,实现了多种超薄规格吉帕钢的稳定冷轧,最高轧制速度达到800 m/min;开发出基于性能前馈的吉帕钢冷轧厚度精度控制方案,包括新型AGC性能前馈控制轧制技术以及厚度扩展性能前馈控制轧制技术,成功用于吉帕钢十八辊单机架轧制和冷连轧轧制,带钢头尾厚度偏差在2%以内的控制能力提升达到37%。  相似文献   

12.
针对1 200 MPa级冷轧先进高强钢轧制不稳定问题,对热轧原料组织性能均匀性、冷轧压缩比、冷连轧机组轧制策略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轧工序投入边部加热器,采用分段冷却等手段,可有效降低热轧原料头尾部组织性能差异,保证通卷性能均匀,进而保证通卷轧制过程稳定;通过优化冷连轧机组压缩比,可有效降低材料本身的加工硬化强度,进而避免连轧机组后面机架的轧制超负荷情况;通过优化冷连轧机组轧制策略,可保证轧制过程中各机架均匀变形,避免出现轧制力差异较大的情况,进而保证轧制过程稳定。采用上述措施,1 200 MPa级冷轧先进高强钢轧制力控制在约15 000 kN,厚度精度控制在±0.06 mm以内,可保证该级别高强钢的稳定轧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薄带冷连轧机助卷完成后出口失张断带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发现助卷圈数和卷取速度补偿是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增大助卷圈数和卷取速度补偿值,有效提高了薄带的轧制稳定性,解决了薄带助卷完成后轧机出口失张断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0.18mm极薄规格巧料的振动纹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带钢厚度、轧制速度、辊缝中摩擦系数、带钢张力以及轧制润滑条件对冷轧过程自激垂直振动的影响。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参数和调整乳化液性能指标,成功解决了1420mm冷连轧机900m/min左右高速轧制T5料时第5机架的振动问题,抑制了带钢表面振动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陈金山  王君  韩武强  曹勇 《轧钢》2016,33(6):11-15
中间辊横移对高速冷连轧过程的板形控制至关重要。针对某1 750 mm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带钢轧制的工艺特点,建立了UCM轧机的横刚度系数分布曲线,计算并分析了中间辊横移位置设定对成品带钢板形和横向厚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深入研究了带钢宽度、单位轧制力、工作辊辊径及工作辊热凸度等因素对最优中间辊横移位置的影响规律。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和理论计算,利用Origin软件进行多元回归拟合,最终建立了冷连轧过程中间辊横移位置的设定计算模型。采用新模型设定中间辊横移位置,成品带钢的边部减薄量减小了22 μm,板形统计值提高了4.41%,板形标准差平均减小了1.51 IU,新模型对成品带钢边部减薄量和板形的控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实践证明,该中间辊横移模型具有较高的板形控制精度和较好的板形控制稳定性,适合于工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精轧区轧辊辊缝差和轧机组装间隙这两个重要因素对精轧钢带尾板侧偏的影响,依据热轧生产线的操作条件,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钢带热轧的第1、2和4机架精轧模型与尾端弯曲钢带。通过设定不同层级的轧缝差与变换上、下轧辊相对位置,模拟分析了各机架的轧辊辊缝差和组装间隙对轧辊两侧轧制力差、钢带尾端中心偏移、钢带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轧辊辊缝差可以有效地矫正钢带中心线偏移量,降低因钢带中心线偏移所产生的轧制力差,减少尾板撞击的发生概率;轧机组装间隙不对称会使钢带轧制时发生侧偏并撞击边导器,影响钢带运行的稳定性与钢带的成形质量。最后,试验验证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以2 230 mm六辊CVC冷连轧机为研究对象,在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上建立了六辊CVC轧机辊系变形三维非线性仿真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弯辊和轧辊轴向横移综合调控下承载辊缝凸度调节域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2 230 mm冷连轧机弯辊力、轧辊轴向横移位置以及轧制力等工艺参数对板形调控性能的影响,为板形在线控制调节和辊型曲线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贺 《轧钢》2020,37(3):84-89
介绍了山钢日照 2 050 mm热连轧生产线概况。针对供冷轧QP980高强钢用热轧薄规格原料生产中存在中间坯温降快、轧制过程稳定性差、易甩尾、板形难以控制、轧机振动等问题,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进行了工艺优化,提出了轧制计划编排、铸坯尺寸及加热制度优化以及粗轧提速、精轧负荷分配、水系统控制、精轧温度控制、侧导板开口度设定、卷取冷却控制及张力设定等的具体措施,实现了薄规格QP980高强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