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姜佳君  陈俊洁  熊英飞 《软件学报》2021,32(9):2665-2690
软件缺陷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随着现代软件规模的不断变大,软件缺陷的数量以及修复难度随之增加,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修复软件缺陷,成为了开发人员维护软件质量的重大负担.软件缺陷自动修复技术有希望将开发者从繁重的调试中解脱出来,近年来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搜集了94篇该领域最新的高水平论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基于缺陷修复技术在补丁生成阶段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同,系统性地将软件自动修复技术分为4大类,分别是基于启发式搜索、基于人工模板、基于语义约束和基于统计分析的修复技术.特殊地,根据对近几年最新研究的总结,首次提出了基于统计分析的技术分类,对已有分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随后,基于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总结了该领域研究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最后,对缺陷修复领域常用的基准数据集和开源工具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软件缺陷预测是提升软件质量的有效方法,而软件缺陷预测方法的预测效果与数据集自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相关性。针对软件缺陷预测中数据集特征信息冗余、维度过大的问题,结合深度学习对数据特征强大的学习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自编码网络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一种基于无监督学习的采样方法对6个开源项目数据集进行采样,解决了数据集中类不平衡问题;然后训练出一个深度自编码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对数据集进行特征降维,模型的最后使用了三种分类器进行连接,该模型使用降维后的训练集训练分类器,最后用测试集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维数较大、特征信息冗余的数据集上的预测性能要优于基准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和基于现有的特征提取方法的软件缺陷预测模型,并且适用于不同分类算法。  相似文献   

3.
软件缺陷预测技术用于定位软件中可能存在缺陷的代码模块,从而辅助开发人员进行测试与修复。传统的软件缺陷特征为基于软件规模、复杂度和语言特点等人工提取的静态度量元信息。然而,静态度量元特征无法直接捕捉程序上下文中的缺陷信息,从而影响了软件缺陷预测的性能。为了充分利用程序上下文中的语法语义信息,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注意力机制的软件缺陷预测方法 DP-MHA(Defect Prediction via Mixed Attention Mechanism)。DP-MHA首先从程序模块中提取基于AST树的语法语义序列并进行词嵌入编码和位置编码,然后基于多头注意力机制自学习上下文语法语义信息,最后利用全局注意力机制提取关键的语法语义特征,用于构建软件缺陷预测模型并识别存在潜在缺陷的代码模块。为了验证DP-MHA的有效性,论文选取了六个Apache的开源Java数据集,与经典的基于RF的静态度量元方法、基于RBM+RF、DBN+RF无监督学习方法和基于CNN和RNN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DP-MHA在F1值分别提升了16.6%、34.3%、26.4%、7.1%、4.9%。  相似文献   

4.
张文  李自强  杜宇航  杨叶 《软件学报》2019,30(2):195-210
当软件缺陷报告在跟踪系统中被指派给开发人员进行缺陷修复之后,缺陷修复人员就需要根据提交的缺陷报告来进行软件缺陷定位,并做出相应的代码变更,以修复该软件缺陷.在缺陷修复的整个过程中,软件缺陷定位占用了开发人员大量的时间.提出了一种方法级别的细粒度软件缺陷定位方法MethodLocator,以提高软件修复人员的工作效率.MethodLocator首先对缺陷报告和源代码方法体利用词向量(word2vec)和TF-IDF结合的方法进行向量表示;然后,根据源代码文件中方法体之间的相似度对方法体进行扩充;最后,通过对扩充后的方法体和缺陷报告计算其余弦距离并排序,来定位为修复软件缺陷所需做出变更的方法.在4个开源软件项目ArgoUML、Ant、Maven和Kylin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ethodLocator方法优于现有的缺陷定位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将软件缺陷定位到源代码的方法级别上.  相似文献   

5.
张芸  刘佳琨  夏鑫  吴明晖  颜晖 《软件学报》2020,31(8):2432-2452
缺陷定位是软件工程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大部分软件缺陷都会被提交到类似于Bugzilla和Jira的缺陷追踪系统中.由于提交的缺陷报告数量过多,开发人员不能及时地处理,因而迫切需要一个自动化工具来帮助开发人员识别缺陷相关源代码文件.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大量的缺陷定位技术.基于信息检索的软件缺陷定位技术(Information Retrieval-based Bug Localization,简称IRBL)利用了缺陷报告的文本特性,并且由于计算成本低、对不同的程序语言更具有普适性,成为缺陷定位领域的研究热点,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IRBL技术也在数据预处理、相似度计算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鉴于此,本文对现有的IRBL技术进行梳理总结.主要内容包括:(1)梳理了IRBL中数据预处理的过程和信息检索通用方法;(2)对IRBL技术中利用的数据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总结;(3)总结了技术评估中使用的性能评估指标;(4)归纳出了IRBL技术的关键问题;(5)最后展望了IRBL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
软件缺陷定位是软件缺陷修复任务的一个重要步骤。面向软件缺陷报告的缺陷定位方法以描述缺陷产生现象的软件缺陷报告作为查询,以项目的源代码作为语料库,通过分析缺陷报告与源代码单元之间的相关关系,设计缺陷报告与源代码单元之间相关度的计算方法;随后,挖掘各类软件历史仓库来创建缺陷定位数据集,构建缺陷定位模型,以识别缺陷报告所描述的缺陷对应的源代码单元(即缺陷位置),实现缺陷定位。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首先,介绍了软件缺陷定位的相关概念,归纳了面向软件缺陷报告的缺陷定位方法的主要流程;其次,围绕定位流程中的3个关键步骤梳理了已有研究工作;然后,总结了缺陷定位领域常用的实验数据集和实验评估指标;最后,对未来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软件缺陷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软件缺陷报告是软件维护过程中重要的缺陷描述文档,高质量的软件缺陷报告可以有效提高软件缺陷修复的效率.然而,由于存在许多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用户与缺陷跟踪系统交互并提交软件缺陷报告,同一个软件缺陷可能被不同的人员报告,导致了大量重复的软件缺陷报告.重复的软件缺陷报告势必加重人工检测重复缺陷报告的工作量,并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了软件缺陷修复的效率.以系统文献调研的方式,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重复软件缺陷报告检测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从研究方法、数据集的选取、性能评价等方面具体分析总结,并提出该领域在后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挑战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政亮  陈翔  蒋智威  顾庆 《软件学报》2021,32(2):247-276
基于信息检索的软件缺陷定位方法是当前软件缺陷定位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该方法主要分析缺陷报告文本和程序模块代码,通过计算缺陷报告和程序模块间的相似度,选取与缺陷报告相似度最高的若干程序模块,将其推荐给开发人员.对近些年国内外研究人员在该综述主题上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首先,给出研究框架并阐述影响方法性能的3...  相似文献   

9.
SDN(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控制器是SDN网络的核心软件,它的并发缺陷会使网络的运行出现不确定甚至错误.本文对开源SDN控制器的真实历史并发缺陷报告进行深入实证量化分析:首先,从缺陷管理工具自动获取真实缺陷报告并进行预处理获得数据集;其次,基于软件缺陷生命周期选取4个维度10个具体度量作为并发缺陷修复过程的评估指标,基于指标对数据集进行修复过程的特征提取,自动获得其特征集;再次,基于特征集给出包含5种并发缺陷类型的数据集;最后,采用量化统计分析方法对于具有修复过程特征的并发缺陷数据集进行分析,给出SDN控制器在并发缺陷类型、功能模块和修复过程的数据分布特征及分析结果,并进行了有效性讨论.  相似文献   

10.
特征提取是软件缺陷预测中的关键步骤,特征提取的质量决定了缺陷预测模型的性能,但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难以提取出软件缺陷数据的深层本质特征。深度学习理论中的自动编码器能够从原始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并获得其特征表示,同时为了增强自动编码器的鲁棒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堆叠降噪稀疏自动编码器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隐藏层数、稀疏性约束和加噪方式,可以直接高效地从软件缺陷数据中提取出分类预测所需的各层次特征表示。利用Eclipse缺陷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张天伦  陈荣  杨溪  祝宏玉 《软件学报》2019,30(5):1386-1406
在所有的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Bug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于软件系统的开发者来说,修复Bug最有利的工具就是Bug报告.但是人工识别Bug报告会给开发人员带来新的负担,因此,自动对Bug报告进行分类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基于此,提出用基于极速学习机的方法来对Bug报告进行分类.具体而言,主要解决Bug报告自动分类的3个问题:第1个是Bug报告数据集里不同类别的样本数量不平衡问题;第2个是Bug报告数据集里被标注的样本不充足问题;第3个是Bug报告数据集总体样本量不充足问题.为了解决这3个问题,分别引入了基于代价的有监督分类方法、基于模糊度的半监督学习方法以及样本迁移方法.通过在多个Bug报告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面向对象软件度量是理解和保证面向对象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面向对象软件的度量值与其阈值比较,可简单直观评价其是否有可能包含缺陷.确定度量阈值方法主要有基于数据分布特征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和基于缺陷相关性的有监督学习方法.两类方法各有利弊:无监督学习方法无需标签信息而易于实现,但所得阈值的缺陷预测性能通常较差;有监督学习方法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提升所得阈值的缺陷预测性能,但标签信息在实际过程中不易获得且度量与缺陷链接技术复杂.近年来,两类方法的研究者不断探索并取得较大进展.同时,面向对象软件度量阈值确定方法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总结.首先,阐述面向对象软件度量阈值确定方法的研究问题.其次,分别从无监督学习方法和有监督学习方法总结相关研究进展,并梳理具体的理论和实现的技术路径.然后,简要介绍面向对象软件度量阈值的其他相关技术.最后,总结当前该领域研究过程面临的挑战并给出建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席圣渠  姚远  徐锋  吕建 《软件学报》2018,29(8):2322-2335
随着开源软件项目规模的不断增大,人工为缺陷报告分派合适的开发人员(缺陷分派)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不合适的缺陷分派往往会严重影响缺陷修复的效率,为此迫切需要一种缺陷分派辅助技术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地完成缺陷分派任务.当前,大部分研究工作都基于缺陷报告文本以及相关元数据信息分析来刻画开发者的特征,忽略了对开发者活跃度的考虑,使得对具有相似特征的开发者进行缺陷报告分派预测时表现较差.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DeepTriage,一方面利用双向循环网络加池化方法提取缺陷报告的文本特征,一方面利用单向循环网络提取特定时刻的开发者活跃度特征,并融合两者,利用已修复的缺陷报告进行监督学习.在Eclipse等四个不同的开源项目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DeepTriage较同类工作在缺陷分派预测准确率上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在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缺陷修复人员通常根据由终端用户或者开发/测试者提交的缺陷报告来定位和修复缺陷.因此,缺陷报告本身的质量对修复人员能否快速准确定位并修复缺陷具有重要的作用.围绕缺陷报告质量的刻画及改进,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尚未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旨在对这些工作进行系统性地梳理,展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意见.首先,总结了已有缺陷报告存在的质量问题,如关键信息缺失、信息错误等;接着,总结了对缺陷报告质量进行自动化建模的技术;然后,描述了一系列对缺陷报告质量进行改进的方法;最后,对未来研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文文档摘要领域存在的缺少可靠数据集,有监督的摘要模型不成熟的问题,构建了一个规模超过20万篇的中文文档级别的摘要语料库(Chinese Document-level Extractive Summarization Dataset,CDESD),提出了一种有监督的文档级别抽取式摘要模型(Document Summarization with SPA Sentence Embedding,DSum-SSE)。该模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框架,使用结合了Pointer和注意力机制的端到端框架解决句子级别的生成式摘要问题,以获得反映句子核心含义的表示向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极端的Pointer机制,完成文档级别抽取式摘要算法。实验表明,相比于无监督的单文档摘要算法--TextRank,DSum-SSE有能力提供更高质量的摘要。CDESD和DSum-SSE分别对中文文档级别摘要领域的语料数据和模型做了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该文研究有监督学习方法在多文档文本情感摘要中的应用。利用从亚马逊中文网和亚马逊英文网上收集的产品评论语料,抽取文本内特征、PageRank特征、情感特征和评论质量特征,基于有监督方法进行多文档文本情感摘要抽取。实验结果表明有监督学习方法比无监督学习方法在ROUGE值上有显著的提高,情感特征和评论质量特征均有助于文本情感摘要。  相似文献   

17.
源代码的摘要可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快速地理解代码,帮助维护人员更快地完成维护任务.但是,手工编写摘要代价高、效率低,因此人们试图利用计算机自动地为源代码生成摘要.近年来,基于神经网络的代码摘要技术成为自动源代码摘要研究的主流技术和软件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阐述了代码摘要的概念和自动代码摘要的定义,回顾了自动代码摘要技术...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field of summarizing software artifacts, focusing on bug reports, source code, mailing lists and developer discussions artifacts. From Jan. 2010 to Apr. 2016, numerous summarization techniques, approaches, and tools have been proposed to satisfy the ongoing demand of improving software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and facilitating developers in understanding the problems at hand. Since aforementioned artifacts contain both 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data at the same time, researchers have applied different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generate summaries. Therefore, this paper first intends to provide a general perspective on the state of the art, describing the type of artifacts, approaches for summarization, as well as the common portions of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shared among these artifacts. Moreover, w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s of summarization, i.e., what tasks at hand have been achieved through summarization. Next, this paper presents tools that are generated for summarization tasks or employed during summarization tasks. In addition, we present different summarization evaluation methods employed in selected studies as well as other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re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generated summaries such as adequacy and quality. Moreover, we briefly present moder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complementarities with commonalities among different software artifacts. Finally, some thoughts about the challenges applicable to the existing studies in general as well a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also discussed. The survey of existing studies will allow future researchers to have a wide and useful background knowledge on the main and important aspects of this research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