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原海鹏 《煤》2021,(1):62-64
为提高回采巷道围岩控制能力、确保采面回采安全,文章以山西某矿5307运输巷围岩加固为研究对象,针对应力集中、围岩承载能力不强、裂隙发育等原因导致的围岩变形量过大问题,提出采用注浆方式控制围岩变形。运输巷围岩变形以顶板下沉、煤柱帮收敛为主,在对注浆方案优选后,提出顶板采用浅孔、深孔结合注浆,煤柱帮采用深孔注浆方式,注浆浆液以高水充填浆液为主、马丽散为辅,并对注浆方案进行了设计。现场应用后,巷道顶板、巷帮变形量分别为390 mm、675 mm,可满足采面回采需要。  相似文献   

3.
姬东 《陕西煤炭》2024,(4):100-103+141
回撤巷道施工是矿井工作面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而复合破碎工作面片帮严重、易冒落,会对回撤面作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为解决回撤巷道顶板在复合破碎条件下受压变形管理难度大、片帮严重、易冒落等问题,选取下峪口煤矿23308工作面机掘回撤面为注浆加固试验地点,从注浆材料性能、注浆施工设计及效果性评价3个方面综合研究,研发出一种低反应温度、高强度的矿用复合注浆加固材料SCPJG-2。实践表明,该围岩注浆加固新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破碎顶板工作面回撤巷道巷道施工困难的问题,能够为该地区同类型地质条件下的围岩加固施工提供更为有利高效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因地质构造等原因影响,致使巷道围岩破碎、整体性差,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严重变形、局部破坏,甚至冒顶垮落等情况,严重影响井下回采期间正常生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破碎围岩变形破坏原因,研究了注浆加固技术实现原理,根据现场实际提出了具体方案,并通过现场变形监测检验效果.结果表明,注浆加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孔隙率,加固破碎围岩,巷道变...  相似文献   

5.
马建文 《煤》2020,29(1):34-36
庞庞塔矿9-301工作面回采初期,轨道巷出现剧烈的矿压显现现象,主要表现为围岩松散破碎,锚杆、锚索失效,设计采用高水速凝材料对9-301轨道巷进行注浆加固,现场应用后矿压监测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9-301轨道巷在采动影响下,顶板下沉速度最大为73 mm/d,两帮移近速度最大为119 mm/d,顶板下沉量小于400 mm,两帮总相对移近量小于700 mm,巷道变形量能够满足回采期间巷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东荣二矿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东荣二矿17#煤层采准巷道动压形成原因及响应影响因素,通过对该矿原有支护方案下动压巷道的围岩变形观察,分析了动压影响规律,针对17#煤层采准巷道动压的安全掘进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方案,通过现场工业实验得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进一步说明了动压巷道的支护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张镇 《煤矿开采》2014,(4):77-80
古书院矿94206巷经受临近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后围岩破碎、变形严重,无法继续正常使用,而该巷仍需服务于本工作面回采。针对这种情况,综合运用现场调查、围岩窥视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分析,提出了巷道围岩控制措施。认为巷道变形是由围岩结构面发育、采动影响和原有支护强度较低等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围岩变形控制的关键是抑制围岩的不连续变形,避免破碎围岩的进一步恶化、离层和错动,将围岩保持为一个整体,提高围岩的自承载能力。采用高预应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系统进行了井下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在加固维修和二次动压影响期间巷道变形量均处于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8.
王益清 《煤炭技术》2013,(12):75-76
喷锚注技术施工方便,注浆快速,支护效率高;通过封堵围岩裂隙、隔绝空气、阻止地下水侵蚀,使破碎围岩胶结成整体,再造围岩;形成多个组合拱共同承载,改善了围岩应力分布,将顶板所受应力通过两帮传递到底板,提高了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和自承能力。兑镇煤矿应用喷锚注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破碎巷道掘进及围岩控制问题,保障了安全生产,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采面动压影响巷道围岩变形量过大问题,以山西某矿5采区运输大巷围岩控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邻近采面采动动压对巷道围岩的影响,认为围岩本身承载能力差、采面动压影响及原支护强度不足是导致巷道围岩变形量过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以"围岩加固+加强支护"为核心的动压巷道围岩控制措施,通过注浆提高围岩承载能力及完整性、增加围岩支护...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辛置煤矿二次动压影响巷道变形严重问题,以2-210运输顺槽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探究巷道破坏机理,以“治帮先强顶,控底必固帮”的理念设计多个注浆加固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优选,确定采用“浅部注浆+深部注浆+补强锚索”联合加固支护。应用后,二次采动影响阶段表面最大变形量在可控范围内,有效控制了围岩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1.
万法军 《中州煤炭》2019,(11):146-149
为了确保深部矿井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根据理论和经验分析,煤矿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主要为巷道围岩性质、开采深度、采动影响剧烈程度、巷道与上部煤层间的垂距、巷道支护不合理等因素。采用采场远距离卸压保护技术、预应力锚索束技术和钻孔卸压联合主动支护技术,预防了浅部围岩变形和工字钢在锚索端部出现的弯曲变形,遏制了巷道底部浅部围岩的变形,确保了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庞庞塔矿深部倾斜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受侧向工作面采空产生的高集中应力和动压影响造成的支护困难问题,采用了支护材料、方法和支护参数优化设计,以达到减小巷道整体表面变形,保障回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的目的。根据庞庞塔矿5-107工作面回采巷道实际条件,研发了尺寸为150×150×10mm的高强度方形带拱锚杆托板和尺寸为300×300×16mm的高强度方形带拱锚索托板,提出了及时高预紧力、强力锚杆锚索、强护表构件和强帮支护的耦合支护技术,对5-1071巷和5-1072巷进行了支护参数优化设计,巷道矿压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巷道变形处于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3.
煤矿动压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对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为有效控制采动压力影响下的巷道失稳变形,以德通煤矿2201工作面动压巷道为工程背景,对动压巷道破坏现象及围岩应力演化规律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采动压周期性叠加使巷道围岩垂直应力集中并呈双峰拱形非对称分布,巷道变形呈抛物线形,应力集中和位移最大区域巷道易失稳.因此,提出以...  相似文献   

14.
Review of roadway control in soft surrounding rock under dynamic pressur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ntroduction  Therearethreemainfactorsthataffectedthestabilityofthesurroundingrock ,rockstrength ,rockstressandsup portingtechnique.Justbecauseofthefirsttwofactors,itismoredifficulttomaintenancethesoftrockanddynamicpres sureroadway.Correspondedtothethreemainfactors,therearethreefundamentalapproachestocontroltheroadwaysur roundingrock ,theyare:①Improvethesurroundrockstrength .②Decreasetherockmassstress.③Selectreasonablesupportingtechnique.1 Theachievedresearchresults1 1 Buildingupnewt…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综放工作面二次动压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的情况,以不连沟煤矿F6207辅运巷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不连沟煤矿综放工作面二次动压巷道变形破坏与应力演化特征。提出"强帮控顶、高支护材料强度、高围岩控制刚度"的围岩控制技术理念,提出新掘二次动压巷道的支护方案。新支护技术现场应用后,锚杆索受力状态良好,围岩顶帮位移量相对原支护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以郑州矿区某矿地质条件为基础,针对该矿的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了该类巷道变形破坏原因,提出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有效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9.
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一直是煤矿生产中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在回采动压下施工巷道,支护不当将导致巷道大量返修,给安全、生产等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寻求一种理想的支护方式支护动压下的软岩巷道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开滦荆欢矿业分公司东井采用全断面封闭支护技术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防止在动压影响下,潘二矿11123工作面开切眼下方的部分底抽巷( 承担胶带运输任务 )的变形失稳。11123工作面初次来压后,在原锚网索支护基础上,采用增加注浆锚索的方式对巷道进行补强加固,并用地质雷达测试巷道围岩松动圈的厚度,以判断支护方案的可行性。地质雷达探测结果表明:第1次测量( 工作面推进50 m时 )、第2次测量( 工作面推进90 m时 )、第3次测量( 工作面推进150 m时 ),松动圈的厚度发育较为迅速;第4次( 工作面推进200 m时 )、第5次( 工作面推进200 m时 )和第3次测量相比,松动圈厚度趋于稳定;底抽巷所形成的松动圈厚度在1.3 m左右,属于中小松动圈,加强支护效果可以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